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7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748篇
化学   1387篇
晶体学   58篇
力学   218篇
综合类   101篇
数学   456篇
物理学   10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适配体功能化DNA纳米结构是构建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理想材料,为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材料基础。本文介绍了核酸适配体在功能化DNA纳米结构中的作用,论述了适配体功能化DNA纳米结构的构建方法,以及其在基于固定化和构象开关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最新应用研究。本文为适配体功能化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提供了制备方法以及生物传感策略等方面的参考,并展望了以适配体功能化DNA纳米结构为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原子化器温度、载气流速、KBH4 浓度等条件对流动注射 氢化物发生 原子吸收光谱法 (FI-HG -AAS)测定硒时的影响。建立了FI-HG -AAS测定大米中硒的分析方法。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 ,测定硒的最低检测浓度为 0 3 3 μg·L- 1,线性范围为 0~ 5 0 μg·L- 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4% ,加标回收率为 94%~ 1 0 2 %。本法克服了传统的间断氢化物发生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速度慢、样品耗量大、操作繁琐且因手工进样在进样速度和进样体积上容易带来误差等缺点。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灵敏度及自动化程度高 ,已广泛应用于大米及富硒大米中微量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83.
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取样量为10.0 g,萃取溶剂为丙酮–二氯甲烷(体积比为3∶7),使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测定。1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质量分数在0.1-5 mg/kg的范围内,相对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方法的检出限为0.04-0.06 mg/kg,当加标量为0.25、0.5、1 mg/kg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8%-13.7%、3.8%-9.5%、3.4%-10.8%(n=6),加标回收率为55%-110%。该方法适用于土壤中1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84.
叶曦雯  彭燕  牛增元  高永刚  罗忻  邹立  周明辉 《色谱》2014,32(9):1005-1012
针对目前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检测中的假阳性问题,建立了一套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LTQ/Orbitrap)同时筛选24种禁用芳香胺及其常见的14种异构体的方法。样品经连二亚硫酸钠还原,叔丁基甲醚提取后,以水/甲醇(9/1,v/v)稀释定容,用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2.1 mm,5 μm)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以准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数和保留时间定性,以提取的色谱图峰面积定量。38种芳香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0.5~5 μg/kg。该方法可通过一次实验同时对24种禁用芳香胺及其常见的14种异构体准确定性定量,大大缩短检测周期,实际样品检测也进一步验证了其灵敏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5.
采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在碱性条件下电解石墨棒,得到水溶性的荧光碳量子点.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制备的碳量子点进行形貌及结构表征,发现该碳量子点由1~4层石墨烯片层堆积形成,粒径在19 nm左右,厚度在1 nm左右. 通过荧光光谱(PL)、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所制备的碳量子点进行性质测定,发现该碳量子点在400和525 nm处有两个荧光发射峰,且通过控制扫描周数可以调节两个发射峰的相对强度,从而调控碳量子点的荧光颜色:随着扫描周数的增加,400 nm处发射峰的相对强度逐渐减小,而525 nm处发射峰的相对强度逐渐增大,两个荧光发射峰分别与碳量子点的π-π共轭体系和含氧官能团的n-π共轭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86.
SO和HO 《燃料化学学报》2017,45(10):1178-1184
在水平管式炉上进行了400-1 100℃新疆高钠煤恒温燃烧实验,并利用逐级提取的方法分析煤及煤灰中钠的赋存形态,研究煤中钠的释放和形态迁移特性。重点考察700和1100℃下H_2O(g)和SO_2(g)单因素及双因素对煤中无机钠挥发和形态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钠的释放比例逐渐增大,其中,有机态钠最先析出,其次是水溶态无机钠,硅铝酸盐形式的无机钠则由于高热稳定性不易分解或挥发。低温下(700℃)H_2O(g)的存在降低了钠的挥发,而较高温度下(1 100℃)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局部还原性气氛促进煤中钠的挥发,但当入口气氛中H_2O(g)浓度高于20%时,促进作用减小。SO_2的存在抑制了煤中钠的挥发,随着燃烧温度升高,SO_2对钠的抑制作用减弱。H_2O和SO_2双因素作用下,低温下(700℃)抑制了煤中钠的挥发,而较高温度下(1 100℃)钠的挥发特性取决于两者在入口气氛中的浓度。对于选取的高钠煤,20%H2O和2.0×10-3SO_2入口气氛下,1 100℃煤燃烧钠的挥发比例由86%提高到了87.1%。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以工业硅粉(600目)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和热解包碳方法制备了碳包覆纳米硅,在此基础上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方法制备了碳包覆/石墨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碳包覆量及硅/石墨比例对碳包覆硅/石墨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与商业纳米硅粉/石墨复合材料相比,工业硅粉/石墨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均得到改善.通过高能球磨和热处理法得到的碳包覆材料为无定形碳和晶态硅材料的复合,所获碳包覆硅材料一次颗粒的粒径在100~200 nm左右.碳包覆量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Si/C-2-1复合材料表现出高的可逆比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0.1C倍率下,可逆比容量高达492.6 mA h·g~(-1),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达85.8%,1C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达369.7 mAh·g~(-1),为0.1C的73.9%.提高碳包覆硅/石墨复合材料中硅含量的比例可以提升其比容量,当硅含量达到20%时,Si/C-2-3复合材料在0.1C倍率下可逆比容量达到600.4 mAh·g~(-1),但材料循环性能有所下降,说明石墨在稳定硅/碳复合材料循环性能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环己烷类液晶因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较宽的相列相温区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反-4-(反-4’-正丙基环己基)环己醇(trans-3HHE)是一种合成环己烷类液晶的重要中间体,它可通过酶选择性催化和顺式构型异构化二种方法合成。文献报道顺式构型异构化法是:4-(反-4’-正丙基环己基)苯酚以铑/碳或铑/氧化铝为催化剂,在酸性介质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  相似文献   
89.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固相接枝聚丙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苯乙烯(St)为共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接枝反应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聚丙烯(PP)大分子链上。研究了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E)测定了PP和接枝物PP-g-(GMA-St)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 表明固相接枝PP反应条件为[GMA/[St]=2,反应3.5h,加入GMA 10份,BPO 5份。St的加入有助于GMA与PP的接枝,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P的降解。  相似文献   
90.
合成和表征了2个吡唑-3-甲酸过渡金属配合物[Cu2(pca)2(H2O)6]·2H2O(1),[Mn(Hpca)2(phen)]·3H2O(2)(H2pca=吡唑-3-甲酸;phen=菲咯啉)。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它是一个畸变八面体的双核铜配合物;配合物2是一个畸变八面体的单核锰配合物。配合物12分别通过分子间的O-H…O,N-H…O氢键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1在二氧化碳的环加成反应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催化效率(转化率高达97.4%;选择性高达9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