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86篇
化学   153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2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本文用JT-1型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和晶体管直流静态测试法,观测了磁场对晶体管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对晶体管某些特性参数确有影响,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晶体管,影响的程度不同。此外,文中推导出了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I_c与磁场B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372.
以连续流动稳态法研究了甲醇在HZSM-5分子筛上生成二甲醚的反应动力学。使用活塞流反应器及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在150~190℃内分别得到相应的动力学数据。依据分子态吸附的甲醇在表面反应的可逆性及二甲醚吸附能力极弱的特性建立了反应机理模型,认为吸附态的与气相中的甲醇进行分子间反应生成二甲醚是速控步骤的Rideal-Eley机理。  相似文献   
373.
高温后花岗岩应力脆性跌落系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温度对峰后区应力跌落的影响,通过高温后(常温~1200℃)花岗岩的单轴压缩试验,得到了不同温度后花岗岩全应力-应变曲线,并获得峰值应变、残余应变等特征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后花岗岩变形特性较符合脆塑性体模型,峰值强度前呈显著线性关系,峰值屈服区段很狭窄,峰值后陡峻跌落至残余值,残余阶段稳定平缓;在800℃之前,可简化为理想弹性-应力脆性跌落-理想塑性三线型本构模型;800℃之后,峰前的屈服阶段逐渐明显,应力脆性跌落将不再发生,可简化为双线性弹性-线性软化-残余塑性四线型本构模型。给出了应力脆性跌落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应力脆性跌落系数越大,且变化幅度越大。应力脆性跌落系数与岩爆倾向性指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故可用来作为评价岩爆倾向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74.
杨慧慧  高峰  戴明金  胡平安 《物理学报》2017,66(21):216804-216804
作为21世纪备受瞩目的材料,石墨烯兼具优异的电、热、光与力学性质,具有十分广阔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目前主要通过在金属基底上生长获得石墨烯,并将其转移至目标介电层基底上以构筑电子器件.转移过程不可避免地引入了褶皱、裂纹、破损以及聚合物/金属残留,严重损害了石墨烯的性能.因而直接在介电基底上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介电衬底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金属辅助法、等离子体增强法以及热力学或动力学调控法等多种生长手段;介绍了多种介电/绝缘基底包括SiO_2/Si,Al_2O_3,SrTiO_3,h-BN,SiC,Si_3N_4以及玻璃表面生长石墨烯的特点与性能,分析了其可能的生长机理.根据拉曼谱图、薄层电阻、透光率、载流子迁移率等评估指标,将多种方法得到的石墨烯质量进行了总结与比较,并提出了直接在介电衬底上生成石墨烯的研究难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375.
基于压电导率特性识别结构裂纹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峰  沈亚鹏 《实验力学》2000,15(1):60-67
基于粘贴于外部主体裂纹在压电陶瓷片导率的变化,实验提取出梁系统的变民模态频率。建立了考虑压电陶瓷片影响的裂纹梁的特性方程,根据裂纹梁的固有频率的变化,采用剪切弹簧模拟裂纹的方法,进行了裂纹的识别,结果表明满足一定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376.
可穿戴式微流控芯片在体液检测和药物递送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穿戴式微流控芯片在医疗、体育、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利用可穿戴式微流控芯片对人体体液进行实时监测,可以通过芯片与皮肤的接触,方便地对汗液、泪液、唾液等体液进行采集,并分析和传输数据,可以实时获取汗液pH值以及血糖、乳酸盐、钠/钾离子、钙离子、重金属等的含量的信息,这些体液信息对于个体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和疾病诊断有着重要的指示性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可穿戴式微流控芯片在体液检测和药物递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利用可穿戴式微流控芯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的应用案例.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利用可穿戴式微流控芯片进行精准药物递送的最新研究动向和应用进展,并对可穿戴式微流控芯片发展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未来融合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7.
锂离子电池的商业石墨负极材料的容量已经接近理论值,限制了动力电池的发展,开发容量高、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和倍率性能优良的新型负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钴基氧化物材料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是锂离子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之一。本文分别从结构设计和化学成分调控2个方面,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及国内外重要文献综述了钴基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在结构设计方面,通过构建一维结构、二维结构、三维结构、空心结构、碳材料支撑结构以及异质结构来增加钴基氧化物的反应活性位点数量;而在化学成分调控方面则通过引入无定型结构、非金属杂原子掺杂、金属杂原子掺杂、构筑高熵氧化物来提高钴基氧化物的本征活性,从而提高钴基氧化物的锂离子电池性能。最后,对钴基氧化物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8.
模板法制备过渡金属Ru和Pd纳米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华  陶占良  高峰  陈军 《无机化学学报》2004,20(10):1187-1190
本文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结合化学沉积法,制备了过渡金属Ru和Pd纳米管。采用XRD,SEM,TEM/HR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如加热温度、溶液的浓度、气体的组成和流速等对反应产物的结构和形貌有着重要影响。在150~200 ℃相对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所得纳米管具有比较好的结晶化程度,尺寸均匀,管壁较薄,外径大约100 nm,管壁厚度为3~6 nm。  相似文献   
379.
通过溶液铸膜方法,用匀胶机(spin-coater)在铝箔基板上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厚度的结晶聚合物聚羟基丁酸酯(PHB)和聚ε-己内酯(PCL)超薄膜.经退火处理后,用差热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薄膜厚度对其结晶熔点Tm和结晶温度Tc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熔点Tm随超薄膜厚度的减小逐渐减小;在减至一定的厚度时,熔点有突升,至极大值后,随膜厚继续减小熔点又会骤降.而结晶温度Tc则一直随膜厚的减小而逐渐降低.可以认为,结晶聚合物的分子在基板受限作用下,主要是熔融熵的变化导致了熔点的上述变化,而受限条件下的扩散控制结晶使结晶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380.
合成并表征了手性配体Salen H2及其锰配合物.详细讨论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性质.研究结果表明,Salen Mn(Ⅲ)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为Δ构型,进一步证明了配合物中双偶氮螯环结构的确具有很高的刚性.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方法测定了锰配合物与氨基酸分子识别过程的缔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主体Salen Mn(Ⅲ)对每一对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识别能力均表现为对D-型的识别能力比对L-型大,对具有相同对映构型的不同氨基酸客体的识别能力按Phe, Val和Thr顺序依次递减.圆二色光谱(CD)考察结果与热力学研究结果一致.此外,采用分子力学方法考察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象,并对该构象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从理论上对实验事实作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