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32篇
物理学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长春新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紫外、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长春新碱(VC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猝灭数据算得在 296,303和310 K时,VCR与BSA的猝灭常数KSV分别为2.0×104,1.7×104和1.5×104 L·mol-1,结合常数Ka分别为1.5×104,9.5×103和4.9×103 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78 6,0.949 0和0.891 1,表明VCR与BSA间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但结合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是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圆二色光谱 (CD)数据表明相互作用后B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BSA的α-螺旋的含量从33.5%下降到 29.7%,β-折叠的含量从13.6%升高到18.4%。通过Van′t Hoff方程,计算出热力学常数焓变(ΔH)和熵变(ΔS) 分别为:-62.7 kJ·mol-1和-129.38 J·(mol-1·K)-1,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在VCR与BSA结合中处于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 ,由于能源及基本原料短缺问题日益紧迫以及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及生态平衡影响日益加剧等原因 ,促使二氧化碳化学作为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之一迅速发展起来 .以二氧化碳为碳源与烯烃进行羰基合成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1,2 ] ,但反应一般要求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或者采用贵金属作为催化剂 .最近 ,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催化合成羰基化产物也有了一定进展 [3] ,反应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我们[4 ] 曾报道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 ,以 Co(acac) 2 为催化剂二氧化碳与环己烯进行羰基化反应制备环己基甲酸甲酯 ,反应能在常温…  相似文献   
23.
采用Vis,ICP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歧化酶(Cu_2Zn_2SOD)与苏氨酸钴(Ⅱ)(Co(Thr)_n)的直接相互作用以及外加苏氨酸钴(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原酶活性中心处的Zn(Ⅱ)离子可被外加的苏氨酸钴(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溶液中外加的Co(Thr)_n中的Co(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Co-SOD”酶衍生物,并相应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与此同时,外加苏氨酸钴(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进行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在紫外光照射下烯烃的氢甲酯化反应能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完成,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钴盐催化剂的反应规律及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发现醋酸钠可大大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及产率,提出了醋酸钠作用的初步机理,即对反应体系酸碱性的调节及醋酸钠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5.
Xylocydine(5-氨甲酰基-4-氨基-6-溴-7-(β-L-呋喃木糖)吡咯[2,3-d]嘧啶)是一种新型的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具有较高的抗癌活性.以四氰乙烯和L-木糖为原料,首先分别合成了5-氰基-4-氨基-6-溴吡咯[2,3-d]嘧啶和1-O-乙酰基-2,3,5-三-O-苯甲酰基-L-呋喃木糖,然后将它们通过糖苷化反应、苯甲酰基水解和氰基氧化反应,合成得到了Xylocydine,并通过^1 HNMR、^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6.
光照下,以甲醇为氢源,以NiCl_2、Ni(OAc)_2或CoCl_2为催化剂,1-辛烯可以发生催化转移加氢反应,得到辛烷,主要副产物为双键异构的2-辛烯和3-辛烯.综合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和产物辛烷的选择性,NiCl_2的催化效果最好,且NiCl_2的催化活性在293~333K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以NiCl_2为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三正丁胺,于293K下反应24h,辛烷的产率由45%提高到65%,选择性由57%提高到70%.  相似文献   
27.
常温常压下光促进烯烃与一氧化碳的羰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烯烃(环己烯和1-辛烯)与一氧化碳通过光促进实现常温常压非贵金属(钴配合物)催化的羰基化反应.研究发现,以Co(OAc)2为催化剂时,不需要加入光敏剂丙酮就能发生反应;CoSalen,吡啶-2-羧酸钴和大环配合物[Co(14)4,11-diene-N4]I2是较好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比Co(OAc)2高.其中,吡啶-2-羧酸钴与Co(OAc)2相同,反应中不需要光敏剂存在,其选择性很高.通过氘代丙酮和氘代甲醇同位素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反应中双键异构的存在和副产物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8.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β—羟乙酯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32~#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β-羟乙酯进行了动力学研究。测定并推算出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提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9.
羰基化反应是有机合成化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常规的羰基化反应大多要求高温(150~200℃)、高压(10~20 M Pa)或使用贵金属催化剂(如钌、铑、铱等),并且C1源多用一氧化碳[1].开发和利用CO2这一丰富的C1资源,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排放量具有挑战意义.但CO2活化比较困难,在通常条件下难以转化成其它化学品[2].在光促进下的羰基化反应可克服上述困难,使反应在温和条件及非贵金属催化下完成,同时可用CO2代替CO作为C1源,因此这是一个对环境友好的工艺[3].本文报道烯烃在光促进常温常压和非贵金属钴配合物催化下与二氧化碳的羰基化反应,同时通过13CO213CH3OH同位素实验,对反应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研究了光促进温和条件下环己烯与CO2羰基化反应中与丙酮有关的副产物,这有助于对反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优化。在光促进温和条件下环己烯与CO2进行羰基化反应的同时,环己烯也可以与反应体系中的CH3COCH3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副产物。分别用CH3COCH3和CD3COCD3进行实验,对反应产物进行GC-MS分析,通过对不同反应情况下的MS图中同位素效应的比较,可以分析出副产物中是否有来自CH3COCH3中的—CH3。研究表明丙酮与底物环己烯之间生成了环氧丁烷衍生物、cyclo-C6H9-C(CH3)2OH和cyclo-C6H11-C(CH3)2OH等3种副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