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38篇
物理学   3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数学模型是研究和发展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方法.在浙江大学提出的适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整体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学模型.模型采用了基于环-核结构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并考虑了宽筛分燃料颗粒所经历的破碎、燃烧等过程.模拟了国内一台300MWe循环流化床锅炉,模拟计算结果与锅炉的运行测量值...  相似文献   
42.
试验研究预混燃气在渐变型多孔介质(GVPM)中的燃烧特性,包括在渐变型多孔介质中的温度场、火焰移动、CO和NOx生成、燃烧稳定性及多孔介质孔径结构对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与几种均匀型多孔介质(HPM)中的燃烧特性进行比较,发现渐变型多孔介质中的燃烧有如下优点:均匀的温度分布、较低污染物排放、高燃烧速率、高稳定性、宽燃烧极限和较大的负荷调节范围。  相似文献   
43.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生物质热裂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研究了白松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木材的热裂解可归结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种主要组分的热裂解。白松的热裂解产物主要有酸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水分和小分子气体等。在线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白松热裂解过程中先析出游离水,随后发生解聚和脱水反应,主要的苷键和碳碳键断开形成各种烃类、醇类、醛类和酸类等物质,随后,这些大分子物质又二次降解为一氧化碳为主的气体产物。  相似文献   
44.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取生物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快速热解试验装置中对片状的白松样品进行制取生物油的试验研究.考察了运行参数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各个参数对热解气体和生物油组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体产物中主要以CO、CO2、H2和CH4为主,CO、H2和CH4的浓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生物油主要含有有机酸类、苯酚类和糖类等化合物.在同一载气流量下,随着辐射源温度的增加,大分子产物的产量逐渐减少,小分子产物的产量有所增加.在同一辐射源温度下,随着载气流量的减小,小分子产物的产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5.
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取生物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小型流化床试验装置中对颗粒状的樟子松进行制取生物油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对热解生物油物理性质和产率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各个参数对热解生物油组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550℃下生物油产率最高,为50.4%(w/w).随着热裂解温度升高,生物油的密度略有增加,生物油的粘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反应温度对生物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含量影响不明显,生物油主要含有有机酸类、酚类和糖类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46.
对循环流化床热电气焦油多联产热解所得煤焦油流动性差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降黏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可以排除室温下蜡结晶影响煤焦油黏度的可能,对比了煤焦油和煤沥青的黏度和族组分差异,考察了喹啉不溶物对软化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馏分油降黏是合理的。分别添加四种馏分油对煤焦油进行了降黏实验,通过色谱质谱联机分析馏分油的成分,认为既含亲水基又含憎水基的分子具有很好的降黏效果,而且含量越多降黏效果越好。通过添加四种单组分化合物的降黏实验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所得到的降黏理论,而且可以判断同时含有亲水基和憎水基的分子降黏效果优于只含憎水基不含亲水基的分子。  相似文献   
47.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三联产装置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三联产装置研究岑可法,方梦祥,骆仲泱,李绚天,陈飞,王勤辉,陈冠益,倪明江(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关键词循环流化床,气化,煤气蒸汽联产1前言在近几年来,我国能源仍主要以煤炭为主,而目前煤炭的绝大部分作为燃料直接燃用,...  相似文献   
48.
49.
为了研究生物质(硬木)热解过程中颗粒内部的二次反应,弥补常规实验研究在该领域内的不足,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本文介绍了硬木单颗粒热解综合模型的构建方法.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模型中细致考虑了包含一次焦油二次裂解的生物质热解动力学过程.为了准确描述热解产物在热解颗粒内部的传递和二次反应过程,模型包含了对热解过程中颗粒内部各种气相产物在孔隙率不断变化的生物质颗粒内的生成、消耗、积累以及在压力驱动下的输运等行为的描述.模型参数的选取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了实际过程,引入转化率或温度对涉及到的各种物理性质参数进行了修正.构建的模型在理论上较全面地描述了单颗粒生物质热解的复杂过程,可以利用它对颗粒内部的二次反应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采用固相反应法和柠檬酸-硝酸盐溶胶-凝胶低温自蔓延燃烧法(简称柠檬酸法)合成了La0.5Sr0.5CoO2.91(LSC)复合氧化物。借助XRD和SEM对不同制备方法合成粉体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相反应法可制得均一钙钛矿结构的LSC氧化物,柠檬酸法除制得LSC氧化物外,还有LaSrCoO4相的生成。柠檬酸-硝酸盐溶胶-凝胶低温自蔓延燃烧法合成粉体的粒度相对较小。为研究以Ce0.9Gd0.1O1.95(GDC)为电解质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性能,将LSC粉体与GDC粉体按6:4(质量比)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阴极片。在空气气氛下使用直流四探针法研究了烧结样品300~800℃的电导率,发现由柠檬酸法得到粉体制备的阴极片的电导率值较高。将制备的样品置于马弗炉中800℃条件下烧结800h,比较失效前后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并借助XRD,SEM等测试手段分析样品电导率变化的原因。分析发现,失效后两种样品的电导率值都有所降低,且样品中都有新相生成,晶体形貌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