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1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673篇
化学   1209篇
晶体学   85篇
力学   132篇
综合类   98篇
数学   456篇
物理学   114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河南烤烟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22.
周瑞山  张坚  马玉琴 《色谱》1985,2(5):278-281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吸附色谱的应用有其局限性,强极性化合物通常易产生拖尾峰或被固定相滞留而不出峰。自1978年Law-rence和Leduc利用含酸移动相在微粒硅胶柱上分离碱性和酸性除莠剂以来,受到了普遍重视,并被广泛应用。它使吸附色谱可用于强极性化合物的分析,并且能同时分离中性、弱酸性、强酸性以及碱性有机化合物,扩大了吸附色谱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3.
X射线荧光与粒子激发X射线光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系列评论第7篇,简述了1996年7月至1998年6月国内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发展的概况,从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研制与改造、特殊激发方式的研究与应用、化学计量学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化学态分析、标准物质与样品制备、测定方法研究与应用6个方面评述了国内X射线荧光与粒子激发X射线光谱分析进展。共收录国内学者论文及相关文集143篇。  相似文献   
124.
介绍了一个国外大学化学专业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介绍了实验设计与流程,分析了实验结果,并讨论其相关的问题。该实验涉及到整套的现代有机合成流程,如薄层层析色谱(TLC)技术与硅胶柱色谱分离技术,并通过半微量反应的设计,减少对环境有害物质的使用,体现了"绿色化学"的设计理念,值得国内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5.
采用水热法原位合成了Ru掺杂BiOBr空心微球(Ru/BiOBr)复合光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RD、 SEM、 TEM、 EDS、 DRS、 EIS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BiOBr材料是由许多小厚度的交错纳米片自组装而成的,同时Ru纳米颗粒成功负载到BiOBr表面,该复合材料对还原CO_2和降解有机模拟污染物(罗丹明B, RhB)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当Ru的掺杂量为0.4%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最佳, 4 h后甲醇产量可达1103μmol/g_(cat),并且60 min内对RhB的降解率达到98%.除此之外,还讨论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机理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6.
该文基于牛血清白蛋白模板金纳米簇(BSA@AuNCs)与羟基氧化钴(CoOOH)纳米片构建了一种激活型荧光纳米探针用于生物硫醇的检测。带负电的BSA@AuNCs能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组装到带正电的CoOOH纳米片表面,与此同时,BSA@AuNCs的荧光由于内滤效应(IFE)有效地被CoOOH纳米片猝灭,形成BSA@AuNCs-CoOOH纳米探针。当向纳米探针溶液加入生物硫醇(0.05~150 μmol/L)时,生物硫醇与纳米探针中的CoOOH纳米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oOOH纳米片被降解生成Co2+,同时释放出BSA@AuNCs,BSA@AuNCs荧光信号恢复。结果表明,该纳米探针可以检测低浓度的生物硫醇,对生物硫醇(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和高半胱氨酸)的检出限为30 nmol/L。相对于其他的氨基酸、金属离子及糖类化合物,该纳米探针对生物硫醇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并成功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生物硫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7.
本文开发了基于纳米金修饰的碳纤维超微电极(CFME)用于儿茶素的定量检测。通过使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得纳米金粒子(AuNPs),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法将纳米金修饰在CFME表面。在pH 2.0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差分脉冲法和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修饰前后电极对儿茶素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金修饰电极对儿茶素具有明显的电催化效果。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纳米金修饰的碳纤维超微电极(AuNPs/CFME)与儿茶素浓度在1.00×10-3~1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AuNPs/CFME的电化学性能非常稳定,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可用于对儿茶素进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8.
I-motif作为一种新型pH敏感元件,因其在不同pH条件下可以进行快速的构象转变,以及具有自动化合成、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灵活的功能化整合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热潮.该文介绍了i-motif的基本性能,综述了基于i-motif的纳米系统在细胞pH成像、pH控制的药物释放和pH响应型肿瘤诊疗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129.
为积极应对化石能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等问题,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深度开发并进一步替代传统能源或石化原料被广泛认可.利用高效催化技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平台化合物,有望衍生出大量具备新颖结构与功能的绿色化学品.2,5-呋喃二甲酸(FDCA)作为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之一,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价值,其中因其与化石基对苯二甲酸(PTA)有着极其相似的化学结构,以FDCA替代PTA作为合成单体制备大宗聚合物备受关注.以5-羟甲基糠醛(HMF)为原料,采用多相催化体系(主要是贵金属催化剂)选择氧化制备FDCA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但“HMF路线”面临一些基础性的难题,如HMF熔点较低,需低温存储,增加了实际应用中的运输成本;HMF在碱性溶液中易降解,导致反应过程中碳平衡损失;HMF结构中含有的不对称的羟基和醛基官能团在氧化反应中会发生竞争反应,致使反应副产物较多;此外,碱性反应介质中通常会得到醛基优先氧化的中间体5-羟甲基-2-呋喃甲酸(HMFCA),但由于HMFCA结构中羧基官能团的存在使得羟基进一步氧化较为困难,通常需要增加碱浓度、提升温度或压力,使反应条件变得苛刻.因此,寻求新的原料替代HMF,实现温和条件下高效合成FDCA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改性后的碳纳米管负载Pd催化剂(Pd/o-CNT),从具有独特对称结构的2,5-二羟甲基呋喃(BHMF)出发,提出一种新颖、高效催化合成FDCA的“BHMF路线”.反应在60°C常压下进行,BHMF在20 min内即可完全转化,60 min后FDCA的产率最高可达93.0%,优于相同条件下HMF为原料时的性能(FDCA产率仅为35.7%).相比于未作处理的碳纳米管负载钯催化剂(Pd/CNT),Pd/o-CNT催化剂具有更高含量的氢化钯(PdHx)物种,显著促进了FDCA产率的提升.Pd/o-CNT在循环使用10次后,BHMF仍能完全转化,FDCA产率维持在75%.稳定性下降可能与活性物种流失、团聚及价态变化有关.基于对照试验,本文提出了可能的反应路径,即BHMF主要是通过2,5-二甲酰基呋喃和5-甲酰基-2-呋喃甲酸作为过程中间体,有效转化为FDCA,从而规避并减少生成HMF和活性较低的HMFCA.本文通过以新原料BHMF作底物,实现了高效制备生物基平台化合物FDCA,为生物质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0.
将超临界法制备的钛副族纳米金属氧化物(TiO2、ZrO2、HfO2)分别与ZSM-5分子筛和石英砂混合得到双功能催化剂(Ti/HZ、Zr/HZ、Hf/HZ)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Ti/Si、Zr/Si、Hf/Si)。研究了金属氧化物的晶体结构、表面氧空位和合成气吸附性能对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双功能催化剂催化CO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功能催化剂可以直接催化合成气制芳烃。金属氧化物表面氧空位浓度、氧空位电子性质和金属氧化物的H/C比(CO和H2吸附量之比)共同决定着金属氧化物表面中间体产物的种类。ZrO2表面的碳氢氧(CHxO*)中间体产物有利于Zr/HZ获得芳烃高选择性(71.15%),而TiO2和HfO2中的CH3*则导致Ti/HZ和Hf/HZ的催化产物CH4选择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