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8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数学   97篇
物理学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摘要:以过渡金属(Cu, Co)取代磷钨酸为模板剂,硫酸钛为钛源,通过一步模板法合成出一类多酸基PW11M(M=Cu、Co)@TiO2材料,采用FT-IR、XRD、XPS、Raman、SEM和TEM表征手段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PW11M(M=Cu、Co)被引入到TiO2中,形成了球形核壳结构. N2吸附-脱附测试表明,PW11Co@TiO2具有介孔结构:孔径大小为3.3 nm,比表面积为72.4 m2/g. 在以H2O2为氧化剂,乙腈为溶剂的氧化脱硫反应体系中考察了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PW11M(M=Cu、Co)@TiO2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 其中催化剂PW11Co@TiO2在投入量为40 mg,反应底物为500 ppm,反应温度60 oC,反应40 min后,DBT的脱硫率达到99.7%. 中断和循环实验表明,催化剂PW11Co@TiO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循环反应5次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2.
不同紫外光源下MnO2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3种紫外光源下MnO2颗粒物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使用的光源包括UV365/28 W, UV302/16 W和UV254/25 W, 实验用的MnO2包括α-MnO2, β-MnO2和δ-MnO2. 实验结果表明, 当水悬浮液中有MnO2颗粒物存在时, 在UV365/28W和UV302/16W两种紫外光源下TiO2光催化剂会失活, 而在UV254/25W紫外光源下TiO2光催化剂能基本保持稳定. TiO2光催化剂的稳定性与使用的紫外光源的波长有关.  相似文献   
43.
证明了统计自相似集和测度是由一族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压缩算子{fσ,σ∈D}所构成的随机递归集和它的分布.此处fσ是概率空间(Ω,F,P)到con(E)的随机元,con(E)是完备可分距离空间E到E的压缩算子全体.  相似文献   
44.
两种新型芴类衍生物的三光子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两种新型芴类衍生物9,9_二(2_乙基已基)_2,7_二咔唑_9H_芴(简记为DCZF)和9 ,9_二(2_乙基已基)_2,7_二(2_(4_甲氧基)苯_2,1_乙烯基)芴(简记为BMOSF)在N ,N_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线性吸收和单光子荧光行为,并用脉冲宽度为38ps,重复 频率为10 Hz的1064 nm Nd:YAG脉冲激光研究了两种化合物的三光子吸收性质.结果表明: 两种新材料的最大线性吸收峰分别位于330和380nm,吸收区域覆盖了270—420 nm波段. 两种化合物的荧光带位于蓝_紫区,中心波长为369和442 nm,都具有较小的斯托克斯位移. 化合物DCZF和BMOSF的三光子吸收系数分别为γDCZF=678×10- 20 cm3/W2和γBMOSF=592×10-20 cm3/W2. 同时, 两种新材料还表现出明显的三光子吸收光限幅效应,当入射光强分别为8和6GW/cm2时,非线性透过率分别达到30%和45%. 关键词: 芴类衍生物 三光子吸收 光限幅 非线性透过率  相似文献   
45.
固相法合成BaTiO3粉体的水热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相法合成的BaTiO3粉体为前驱物,研究了4种不同水热条件处理后粉体的化学组成、颗粒形貌以及粒度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加水和加醇两种热处理后,粉体粒径变小,粒度分布范围变宽.经过加碱加盐和加酸加碱加盐处理后的粉体平均粒径增大,而粒度分布范围变窄.通过SEM观察发现,用不同配料方式的水热条件对BaTiO3进行水热处理后,粉体颗粒形貌变得圆整,实现了高温高压下的"整形"作用.  相似文献   
46.
极紫外光谱观测和诊断是研究太阳大气基本物理过程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但因为波长短,很多可见光仪器的设计方案不再适用,且极紫外观测只能在太空中开展。国际上现有卫星上的太阳极紫外成像仪和光谱仪都有各自的不足,比如极紫外成像仪不能获得高光谱分辨率的谱线信息;狭缝式光谱仪通过扫描可得到活动区域的信息,但扫描时间过长,对于研究剧烈变化的太阳活动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些不足制约了对日冕物质抛射(CME)和耀斑等太阳活动的高精度观测及对其机理的研究:无法看到CME在内日冕的加速过程,而且无法将可见光看到的CME现象同极紫外看到的日面源区直接联系;缺少观测目标的视向速度信息,难以识别CME的触发过程。采用多级衍射成像方式的一种新型太阳极紫外成像仪,除实现传统极紫外成像仪功能外,还可以在太阳活动变化过程中同步获得全日面各区域的光谱信息。新型成像仪可以得到高光谱分辨率数据,用于反演低日冕的等离子体视向速度,获得全日面的速度分布,与同时得到的高空间分辨率图像相结合,可以识别太阳活动现象对应的物质运动, 为空间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因为没有狭缝和运动部件,可以实现对大视场的太阳活动区域的高时间分辨率成像,有利于捕捉日面活动的快速变化。新型成像仪采用无狭缝光谱分光成像的设计理念,即同一时间把一定光谱带宽的信息记录到一个二维的图像上,此过程可以看成是从某一个角度将空间和光谱数据立方体投影到一个面上,然后再利用反演得到空间分辨图像和光谱信息。多级光谱成像的光学设计与传统光谱仪最大的不同是其不存在逐行扫描的狭缝,这使得其能够同时获得大视场内太阳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因为极紫外波段的特殊性,以及本仪器面向卫星遥感应用,不可能像可见光波段或者医用CT机一样实现很多衍射级的同时成像。因此,新型极紫外成像仪光学系统由反射镜、色散光栅和五个探测器组成,入射的太阳极紫外辐射经过光栅色散后分别由五个级次的探测器接收,其中四个探测器分部接收±1和±2衍射级图像,另外一个接收0级图像。空间信息可以直接从0级图像得到,而光谱信息则需要根据五个级次成像的反演结果得出。介绍了光学系统的设计以及反演算法,并分析了反演算法的误差。光路基于变间距光栅设计,可实现空间分辨率1.8 arcsec·pixel-1, 光谱分辨率7.8×10-3 nm·pixel-1,同时减小了体积和重量,适合空间应用。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为研究生开设“单晶结构分析实践”课程的背景和必要性,阐述了该课程的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实践证明,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单晶结构分析能力;针对不同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模式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来源、种类及其危害,简述了包括冷凝、吸附、吸收、膜分离等回收技术和燃烧、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降解、微生物净化等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9.
提出了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研究光致变色材料二芳基乙烯/PMMA膜的抗疲劳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漂白和呈色过程中探测光的透过率,分析该样品光致变色过程的最佳曝光量,在此基础上测量样品的抗疲劳特性.结果显示:在漂白和呈色过程中,激发红光和紫光的最佳曝光量为分别为1 900 J/cm2和600 mJ/cm2,表明该材料对红光不敏感,对紫光比较敏感.定义漂白-呈色过程中,探测光透过率稳定值差下降为第一次循环的50%时样品已经疲劳.通过交替的漂白-呈色循环,测得这种二芳基乙烯材料的擦写次数为27次.  相似文献   
50.
程培红  韩俊鹤  顾玉宗 《光子学报》2004,33(10):1176-1179
利用皮秒激光光源,采用z扫描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金属有机化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以及光限幅特性.z扫描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化合物在1064 nm波长激光激发下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为3.8×10-14 esu,并且存在双光子吸收.光限幅实验结果显示双光子吸收和非线性折射两种不同机制决定了该化合物的光限幅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