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化学   307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27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38篇
物理学   1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采用GDX-203色谱柱,热导检测器,异丁醇为内标,分析测定了尿素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产出物中的原料甲醇(Me),产物碳酸二甲酯(DMC),氨基甲酸甲酯(MC),N-甲基氨基甲酸甲酯(NMMC)的含量.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PDAB)作显色剂,总吸光度差减去氨基甲酸甲酯吸光度后,测定产物中少量的尿素(Urea).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3.5%,回收率在97%~103%.  相似文献   
82.
本文提出以meso-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TPPS_4)为显色剂和CTMAB、β-CD为辅助配合剂,在酸性条件下灵敏度最高的测定痕量银的分光光度新体系。实验发现在此显色反应进行完全后,以适量H_2SO_4溶液(2+3)酸化,将过量的显色剂转化为质子化H_4P~(2+)形体,其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而配合物稳定且最大吸收峰不变,增大了对比度(Δλ=66nm);同时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21×10~5L/mol·cm。应用本法于相纸、定影废液和矿石等试样中银的测定,与AAS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嘌呤、嘧啶类化合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绮萍  瞿萍  施玉芳  王明芝  刘锦春 《色谱》1996,14(4):310-312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和测定了胞嘧啶、胸腺嘧啶、腺嘌呤、茶碱和咖啡因等5种结构相似的生物碱基。方法简便、快速,用于茶样中咖啡因的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5.69%~104.20%之间。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介绍以醋酸乙烯酯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制得大孔共聚物;经皂化、活化后,偶联IgG制得免疫吸附剂。讨论了不同活化剂对偶联配体的影响,观察其对人血清中的HBsAg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85.
金属杂原子分子筛CrCoMEL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晶化法首次合成出含铬、钴双金属杂原子CrCoMEL分子筛,使用XRD, UV-Vis DRS, ESR等测试手段,对其物相和波谱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并通过改变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成胶配比等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寻找出其较理想的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86.
TiO~2光催化降解苯乙酸苄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苯乙酸苄酯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光化学反应和苯乙酸苄酯在TiO~2的悬浮体系中的光化学反应,比较了这两种条件下光降解的效果。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7.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分别求得(CH3)2S…ClOH卤键复合物和(CH3)2S…HOCl氢键复合物势能面上的稳定构型. 频率分析表明, 与单体HOCl相比, 在两种复合物中, 10Cl—11O和12H—11O键伸缩振动频率发生显著的红移. 经MP2/6-311++G**水平计算的含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的气相中相互作用能分别为-11.69和-24.16 kJ·mol-1. 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分析表明, 在(CH3)2S…ClOH卤键复合物中, 引起10Cl—11O键变长的因素包括两种电荷转移: (i) 孤对电子LP(1S)1→σ*(10Cl—11O); (ii) 孤对电子LP(1S)2→σ*(10Cl—11O), 其中孤对电子LP(1S)2→σ*(10Cl—11O)转移占主要作用, 总的结果是使σ*(10Cl—11O)的自然布居数增加0.14035e, 同时11O原子的再杂化使其与10Cl成键时s成分增加, 即具有与电荷转移作用同样的“拉长效应”; 在(CH3)2S…HOCl氢键复合物中也存在类似的电荷转移, 但是11O原子的再杂化不同于前者. 自然键共振理论(NRT)进行键序分析表明, 在卤键复合物和氢键复合物中, 10Cl—11O和12H—11O键的键序都减小. 通过分子中原子理论(AIM)分析了复合物中卤键和氢键的电子密度拓扑性质.  相似文献   
88.
红外光谱的陆生动物油脂中反刍动物成分鉴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应对违法掺加导致的饲料安全隐患,完善饲用油脂的高效检测手段,满足饲料质量安全的监管需求,以来源可靠的不同种属动物油脂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非反刍动物油脂中掺加不同比例(1%,5%,10%,20%,30%和40% W/W)的反刍动物油脂获得试验样品,首次系统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探讨了陆生动物油脂中掺加反刍成分的鉴别分析方法与模型。研究表明基于掺加比例1%~40%样品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正确判别率为100%,无假阳性和假阴性样品;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陆生动物油脂中反刍成分低掺加比例0.1%~40%,0.2%~40%,0.4%~40%,0.6%~40%和0.8%~40%样品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的正确判别率均低于100%。且随着最低掺加比例的降低,假阳性与假阴性样品数明显增多,其正确判别率逐步降低。因此,陆生动物油脂中掺加反刍成分判别分析检量限约为1%;进一步通过脂肪酸组成与差异性分析、红外光谱特征波段和特征化学键对比分析探讨其判别分析机理。非反刍动物油脂光谱3 006 cm-1处吸收峰(代表=C-H(cis-)的拉伸振动)和914 cm-1处吸收峰(代表=HC=CH-(cis-)的弯曲振动)明显高于反刍动物油脂样品,主要表征了顺式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显著差异。非反刍动物油脂光谱965 cm-1处吸收峰(代表-HC=CH-(trans-)的弯曲振动)明显低于反刍动物油脂样品,主要表征了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显著差异。掺加比例为1%的混合样品中反式C=C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低掺加比例的样品,而不同掺加比例样品的顺式C=C键含量和C-H(-CH2-)键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基于红外光谱的陆生动物油脂中反刍动物成分鉴别分析主要是基于反式C=C键结构的信息表征。综上所述,红外光谱可作为一种兼顾检测效率与检测精度的技术应用于陆生动物油脂中反刍成分的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89.
在强动载作用下,脆性材料的碎裂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脆性材料在冲击拉伸载荷下的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匮乏.提出了一种动态拉伸断(碎)裂的液压膨胀环实验技术,可用于准脆性/脆性材料的动态拉伸.利用该技术对有机玻璃(PMMA)圆环试件进行了不同膨胀速度下的动态碎裂实验研究.从回收碎片的断口形貌和碎片内部残余裂纹观察可知试件的破碎由环向拉伸应力造成,碎片断口处发出的稀疏波会将周围的拉伸应力卸载,从而抑制其他裂纹的进一步发展.利用超高速相机记录了试件的膨胀碎裂过程,利用DISAR激光速度干涉仪获得了试件外表面粒子的径向膨胀速度历史,通过试件上的应变片获得了试件的应变历史和断裂应变.实验结果表明:在拉伸应变率150~500 s~(-1)范围,材料的动态断裂应变低于准静态加载下的断裂应变,体现出"动脆"现象;随着加载应变率的提高,PMMA材料的碎片尺寸减小;无量纲化的PMMA圆环的平均碎片尺寸介于韧性碎裂模型和脆性碎裂模型的预测数值之间,反映出材料的准脆性特性.  相似文献   
90.
PMMA膨胀环动态拉伸碎裂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强动载作用下, 脆性材料的碎裂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而脆性材料在冲击拉伸载荷下的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匮乏. 提出了一种动态拉伸断(碎)裂的液压膨胀环实验技术, 可用于准脆性/脆性材料的动态拉伸. 利用该技术对有机玻璃(PMMA)圆环试件进行了不同膨胀速度下的动态碎裂实验研究. 从回收碎片的断口形貌和碎片内部残余裂纹观察可知试件的破碎由环向拉伸应力造成, 碎片断口处发出的稀疏波会将周围的拉伸应力卸载, 从而抑制其他裂纹的进一步发展. 利用超高速相机记录了试件的膨胀碎裂过程, 利用DISAR激光速度干涉仪获得了试件外表面粒子的径向膨胀速度历史, 通过试件上的应变片获得了试件的应变历史和断裂应变. 实验结果表明: 在拉伸应变率150~500s-1范围, 材料的动态断裂应变低于准静态加载下的断裂应变, 体现出“动脆”现象; 随着加载应变率的提高, PMMA 材料的碎片尺寸减小; 无量纲化的PMMA圆环的平均碎片尺寸介于韧性碎裂模型和脆性碎裂模型的预测数值之间, 反映出材料的准脆性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