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了曙红Y(EOS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实验证明EOSY具有较强地猝灭BSA荧光强度的能力,分别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试验数据,得到了25 ℃时反应的结合常数为3.601×105 L·mol-1,反应的ΔHθ,ΔGθ和ΔSθ分别为-20.66,-31.70 kJ·mol-1和37.06 J·K-1, 为研究在人体生理条件下EOSY与BSA的结合方式、EOSY对BSA构象影响和细胞染色机理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2.
利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研究了5-二甲胺萘-1-磺基胺盐酸盐(Dns胺)的同系物在不同组成流动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的保留值与取代基碳原子数的关系.根据不同色谱条件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和预测了6种Dns胺同系物在6种不同流动相组成色谱系统中的保留值k.并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和预测了烷基取代苯和对氨基苯甲酸酯系列物的液相色谱保留值.计算和预测值的相对偏差小于3%.误差率高,预测精度比文献的预测结果好. 相似文献
43.
百草枯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荧光光谱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 百草枯(PQ)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 试验发现, PQ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 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 发现BSA与PQ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 属于静态荧光猝灭, 发生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 根据F?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212位色氨酸残基2.07 nm. 由Lineweaver-Burk方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 (297 K: 2.035×104 L•mol-1; 304 K: 3.256×104 L•mo-1; 311 K: 2.889×104 L•mol-1)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HØ=18.50 kJ•mol-1;⊿SØ=144.7 J•K-1/145.2 J•K-1/141.0 J•K-1; ⊿GØ=-24.50 kJ•mol-1/-25.66 kJ•mol-1/-25.36 kJ•mol-1), 证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 同时用三维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PQ对BSA构象的影响, 为预防和医治PQ中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4.
45.
46.
L-丙氨酸和L-组氨酸与铜离子混配合物的热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种新的氨基酸与铜 (Ⅱ )混配型配合物 ,并用具有恒定温度环境反应热量计 ,测定了配合物和反应物在 2 98 2K时 2mol·L-1HCl溶液中的溶解焓 ,由设计的热化学循环得出了配合反应焓变ΔrHm =1 45 92kJ·mol-1,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出该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 ,[Cu(Ala·His) ]·4H2 O =-2 0 0 6 5 8kJ·mol-1,为进一步研究这类物质提供了热化学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