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365篇
化学   587篇
晶体学   34篇
力学   86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156篇
物理学   49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的非晶态Ru-M-B/ZrO2催化剂的表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高活性,高选择性非晶态RU-M-B/ZRO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在140℃、5.0Mpa氢压下,苯转化40%时,环己烯选择性达到85%左右。环己烯最高收率达到52.1%,用XRD、SEM、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摧化剂进行表征,XRD和SEM测试表明,RU-U-B/ZRO2属于非晶态,活性组分高度分散,XRD结果证实,在加氢过程中,非晶分解,RU晶化;温度愈高,RU晶化愈快,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与RU微晶的粒径有关,RU微晶粒径应控制在5nm左右,BET比表面积测定表明,ZRO2的负载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从而有利于活性组分的高度分散,并可阻止RU微晶的长大,讨论了B和ZRO2对提高选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沸点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两种新型沸点仪——CP-Ⅰ型和CP-Ⅱ型沸点仪, 阐述了仪器各部分结构的设计思想和原理, 并对仪器的性能和各部分功能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实验考核, 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另文报道了在水和丙酮的混合介质中,金属卟啉可以选择地氧化环己烷成环己醇,金属卟啉的催化活性取决于中心金属离子及环上的基团.有人曾认为,金属卟啉吡啶络合物的分解温度与卟啉的中心金属离子势有关.可见,改变金属卟啉的金属离子和环上基因,不仅能影响它们的热稳定性,也能影响其催化活性.本文着重阐述了几种金属卟啉Fe~Ⅲ (PPⅨ)Cl,Mn~Ⅲ(TPP)Cl,Co~ⅡTPP,Cu~ⅡTPP,Fe~Ⅲ(TPP)Cl的热稳定性与结构间的关系.同时,也讨论了金属卟啉的热稳定性与其催化活性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IR, the reduced partition function ratio (RPFR)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related vibration modes of uranium-crown ether complex (DCH18C6·H_3O)_2UO_2Cl_4 were theoreticallv calculated in detail.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K_(eq) (that is, the single stage isotopic separation factor α) of exchange reaction for uranium isotopic chemical exchange system UO_2~(2+)(H_2O)_5—(DCH18C6.H_3O)_2UO_2Cl_4 is estimated to be 1.000746 at 12℃ and 1.000672 at 29℃, respectively, which are quite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1.0010±0.0002 arid 1.0012±0.0004.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in the course of forming the complex of uranium with crown ether, the coordinated water of uranium is stripped, which performs a key action on the remarkable isotope effect for this system.  相似文献   
15.
16.
提出了一个基于局部组成概念上的核磁共振模型. 利用该模型和以前别人提出的局部组成型粘度方程, 成功地同时关联属于传递性质的粘度数据和属于波谱性质的核磁共振化学位移数据,关联所得到化学位移的平均绝对偏差小于0.0072,粘度的平均绝对偏差小于0.0006 mPa•s,结果表明提出的局部组成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粘度法预测聚乙二醇/壳聚糖体系的相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壳素在自然界的含量很大,仅次于纤维素,是一种颇具应用潜力的天然高分子.可由甲壳素经脱酸基化制得壳聚糖.由于其分子中存在氨基,因此能溶解干酸性水溶液中,并以聚电解质的形式存在,近来用壳聚糖制得的纤维膜应用于药物、食品等的分离和纯化、污水的处理,分离效果好,且不带入任何化学杂质.在壳聚糖纤维膜制作及与纤维的混纺过程中,都要探讨它与其它相应高聚物的相容性[1].我们以相容的壳聚糖(chitosan)/聚乙二醇(PEG)体系为例,采用粘度法讨论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预测它们的相容性.壳聚糖的基本结构为1实验部分1.1…  相似文献   
18.
许多疾病的特征在于各种生物分子表现出的异常活性,这些物质通常在细胞内外显示过表达现象,因此对其灵敏靶向识别可以提供诊断和治疗效用。由于基因诊疗和化学传感技术的发展,用于灵敏检测细胞内外生物化学物质的核酸探针突显优势。核酸探针可以在稳定进入细胞的同时,特异性地结合目标物质,通过光学方法检测或通过成像技术标识出来。本文综述了采用光学传感方法和成像技术,基于核酸探针检测生物分子的新进展。根据检测对象进行分类,概括分析了几个代表性体系:核酸序列、蛋白质和酶、化学物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并详细阐述其关键设计原理、灵敏度及样品检测等结果,同时指出了各类核酸探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中10种必需微量元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例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中铁,锌、铜,锰硒铬,钴镍,钡,钼的含量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揭示:(1)铁,铜,铬的含量升高;(2)硒,镍,钴、钒的钼的含量降低;(3)锌和锰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20.
CHaOH-HzO体系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同时在工业生产及临床治疗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文献中有大量地从不同角度就这类体系进行研究的报道.然而,就N3CI及KCI-CH30H-H20体系的电导研究而言,文献中仅有关干KCI-CH30H-H20(间隔20%CH30H)的部分研究工作.作为全面、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