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化学   173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20篇
物理学   11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采用等量浸渍法以γ-Al2O3为载体,制备过渡金属Cu和Fe、贵金属Ru、稀土金属La的复合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空气氧化法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研究金属离子配比、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CWAO反应机理进行探讨:权衡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的组分质量配比和焙烧温度分别为Cu∶ Fe∶ Ru∶ La=1∶1∶1∶3、450℃.对催化剂进行XRD、XPS、孔结构、FT-IR、TG-DTA、SEM、TEM表征,结果表明:焙烧使催化剂组成物质分解为氧化物,元素Cu、Fe、Ru、La分别以CuO、Fe2O3、RuO2、La2O3形式存在;焙烧温度升高,晶粒长大结晶趋于完整,催化剂孔容孔径增大但比表面积减小,晶粒尺寸分布在5~ 20 nm; Cu-Fe-Ru-La/γ-Al2O3催化剂使用前后结构无明显变化且反应后溶出的金属浓度低,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2.
结合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最优控制理论的设计方法,通过具体实例介绍在Matlab5.3环境下完成一个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并研究了参数变化对最优控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侧面抽运的掺Yb双包层光纤激光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攀  闫平  韦文楼  巩马理 《光学学报》2004,24(9):240-1244
利用光纤角度磨抛侧面耦合新技术研究了侧面抽运的掺Yb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实验上采取新的加工工艺获得了端面具有小锐角磨抛斜角的多模光纤,专门设计的高精密机械调整结构有效地将多模光纤的斜面和双包层光纤的侧面精确对准,通过不同的折射率匹配材料进行的研究,发现折射率匹配材料对于注入功率和抽运效率都有较大影响。实验中通过光纤角度侧面耦合器能够注入1.12W抽运光进入双包层光纤,侧面耦合效率最高可达80%。将该侧面耦合技术用于侧面抽运的掺Yb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在单个尾纤输出的半导体激光器侧面抽运下得到光纤激光器的最大连续激光输出功率282mW,斜率效率为55.5%。实验结果表明,光纤角度磨抛耦合技术是掺Yb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一种简单有效的侧面抽运方式。  相似文献   
134.
对强泵浦下线形腔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输出特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泵浦光及激光在光纤中的分布、输出功率与泵浦功率的关系、光纤长度及腔镜反射率对激光输出功率的影响。在实验中,利用D型掺Yb3+双包层光纤获得了输出功率10 6W的光纤激光输出,斜率效率达86%。测量了在不同输出耦合条件下的输出功率、阈值泵浦功率和斜率效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光纤激光器功率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5.
为了动态调整手机端虚拟仪器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iOS平台的手机虚拟仪器浏览器的设计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往浏览器中加载不同的虚拟仪器脚本,将浏览器变成不同的虚拟仪器。虚拟仪器的基本组成模块是拥有多个输入和输出接口的控件,控件之间采用KVO模式进行组装和通讯,并采用脚本描述组装。所有控件类都继承自UIView类,需要调用和重写UIView的部分函数。信号发生显示器的例子证明了虚拟仪器浏览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6.
对二维声表面波压电声子晶体在射频段的带隙特性,进行了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理论推导和计算,并提出实验方法对比验证。FDTD计算模型考虑了压电效应,引入周期边界条件以节省计算空间和时间,采用完全匹配层以解决声表面波在截断边界处的虚拟反射问题。实验上分别设计有/无二维压电声子晶体的两种宽频带延迟线结构,测量两种延迟线的传输系数取差值,得到了二维压电声子晶体的带隙;其中通过时域加窗函数保留一次传输信号,进行干扰信号的去除。以铝/128°YX-LiNbO3二维压电声子晶体为例,该FDTD方法、商业有限元软件COMSOL、实验方法均得到了100500 MHz射频段内的多个带隙,三种带隙对比证明了FDTD计算带隙与实验测量带隙一致,比COMSOL计算的计算带隙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7.
对当前高校本科生中开设的关于光栅衍射实验对学生的培养点、教学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新开设的光栅衍射实验,对照光栅衍射特性下的各种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8.
旋转双光楔折射特性与二维扫描轨迹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旋转双光楔二维扫描的可控操作,利用几何光学和光的标量衍射理论,对双光楔的折光特性进行了数学分析。研究发现:绕固定轴以不同角速度旋转的双光楔可等效为一个折射棱角和主截面都变化的单光楔。以该双光楔系统作为衍射屏,对通过双光楔的光束在观察面的衍射光场分布作了理论分析,得到了夫琅和费衍射下,光束经转动双光楔在像平面上的衍射光斑随转角变化的规律:光斑的横坐标与两光楔转角正弦值的差成正比,纵坐标与两光楔转角余弦值的和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9.
When using a single reference to measure the bi-directional scattering distribution function (BSDF), the incident zenith angle of the tested sample must be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reference. In order to get the hemisphere space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 on the sample surface, usually a motor drives the sample tilting, then the incident zenith angle is changed and needs to be the compensated by another motor. We mathematically deduce the expression of compensation angle when the incident zenith angle is changed by the rotation of motor. After the incident angle is compensated, the scattering zenith angle and azimuth angle are deduced too.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ystem is 0.75%. Scattering measurements are performed on copper sample with visible light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140.
陈学勇  韦朝海  邓秀琼  夏芳  于旭彪 《化学学报》2011,69(21):2618-2626
应用半经验方法AM1计算了42种硝基芳烃的19个量子化学和理化参数, 结合部分取自文献的分子结构符和梨形四膜虫的急性毒性数据,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建立了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的毒性定量预测模型, 对该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机理进行了讨论并对所建立模型与文献中相关报道的模型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 模型的内部交叉检验和外部测试检验结果均显示所获得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较好的预测效果(R2=0.946, =0.921, P=5.5×10-18, F=453.53, SD=0.171), 其评价指标优于文献中报道的其它模型结果. 模型变量重要性分析表明, ELUMO, a, , ET, MW, CSVMR对硝基芳烃的毒性大小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所表现出来的毒性随着ELUMO, ET, △E的增大而减少, 随a, , , △Hf,, MW, CSVMR的增大而增大. 导致ET和△Hf对梨形四膜虫的毒性大小贡献的不同步, 被认为是由于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多种致毒机制共存所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