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6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49篇
物理学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Based on the femtosecond accelerator device which was built at the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SINAP), recently a modified far infrared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has been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length of electron bunches via the optic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 Compared with our former normal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we use a hollow retroreflector instead of a flat mirror as the reflective mirror. The experimental setup and results of the bunch length measurement will b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32.
A series of layered (Sr1-xKx)Fe2As2 compounds with nominal x = 0-0.40 are synthesiz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 Similar to other parent compounds of iron-based pnictide superconductors, pure SrFe2As2 shows a strong resistivity anomaly near 210 K, which was ascribed to the spin-density-wave instability. The anomaly temperature i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bserved in LaOFeAs and BaFe2As2, the two prototype parent compounds with ZrCuSiAs- and ThCr2Si2-type structures. K-doping strongly suppresses this anomaly and induces superconductivity. Like in the case of K-doped BaFe2As2, sharp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s at Tc ~ 38 K is observed. We perform the Hall coefficient measurement, and confirm that the dominant carriers are hole-type. The carrier density is enhanced by a factor of 3 in comparison to F-doped LaOFeAs superconductor.  相似文献   
133.
聚苯胺的低温比热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量了聚苯胺的中间氧化态以及掺杂盐酸后的样品在1.8至45K范围内的比热,比热数据可以用非晶态和晶态两部分的贡献来解释.利用声子-分形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低温下比热高于德拜理论趋势的反常现象.从本文的实验数据来看,没有观察到电子对比热容的贡献. 关键词: 低温比热 聚苯胺 分形  相似文献   
134.
用WDF描述线性CPA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维格纳分布函数(WDF)描述脉宽大于100fs的高斯型脉冲通过啁啾脉冲放大(CPA)系统时脉冲的时域、频域变化情况,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35.
温度对10MW高温气冷堆用石墨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SRV标准摩擦磨损试验台研究了温度对10MW高温气冷堆用石墨IG-11在空气和氦气中的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气中,室温、100℃、200℃和300℃下石墨的摩擦系数相当,400℃下石墨的摩擦系数最小;在氦气中,室温时石墨的摩擦系数最大,而其它温度下的摩擦系数相对较小.其原因在于,石墨在较高温度下同空气发生氧化反应,在摩擦表面形成具有减摩作用的反应膜,从而使摩擦系数减小.在氦气中,摩擦系数的减小主要归因于石墨层间范德华力的减小。  相似文献   
136.
薄膜润滑中的微极流体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考虑微结构与微旋效应的微极流体理论来研究薄膜润滑的特性。微极效应将引起等效黏度的增加,从而影响油膜厚度。它对压力分布和膜厚形状的影响很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等效黏度的增加效应与实验值有很好的类似性。  相似文献   
137.
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原料, 采用循环冻融法制备了前驱体水凝胶(PVA-CS), 并经过浸泡氯化钠溶液和透析后处理构筑了强韧抗溶胀复合水凝胶(PVA-CS-6.16-3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及流变仪表征了两种水凝胶的微观结构, 采用拉力机测试了其机械性能. 结果表明: 由于结晶微区、 氢键及链缠结等协同交联作用, PVA-CS-6.16-30具备高效能量耗散机制. 与前驱体PVA-CS相比, PVA-CS-6.16-30的交联密度由7.69×10?4 mol/cm3增加至9.97×10?4 mol/cm3, 自由水含量由62.8%降低至52.6%, 网络尺寸由6.11 nm降低至5.21 nm, 凝胶分数由58.6%增加至86.8%, PVA结晶度由14.8%增加至17.2%, 其抗拉强度、 断裂伸长率、 韧性及抗压强度分别为2.9 MPa, 229%, 3.3 MJ/m3和7.6 MPa. 此外, 该复合水凝胶还具有优异的耐溶胀与抗蠕变性能. 在37 ℃的PBS缓冲溶液中浸泡7 d后, 其抗拉和抗压强度分别高达2.8和7.5 MPa, 优于常见水凝胶. 商品化的原料、 简单的构筑方法及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推动水凝胶在组织工程和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8.
讨论一类具有收获且食饵染病的传染病模型,考虑了Holling Ⅱ类功能性反应及饱和发生率.利用Routh-Hurwitz判据研究了非负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得到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利用Pont ryagin最大值原理研究最优收获策略.  相似文献   
139.
雒丽丽  薄海波  毕阳  吴永隆 《色谱》2009,27(2):201-205
建立了多种水果和饮料中氟嘧菌酯和嘧螨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环己烷(体积比为1∶1)超声波萃取,凝胶渗透色谱法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采用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水-乙腈(体积比为3∶7),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 ℃,紫外检测波长为251 nm。实验结果表明:氟嘧菌酯和嘧螨酯在0.05~2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在不同的基质中添加3个浓度水平(0.01,0.05,0.1 mg/kg)的氟嘧菌酯和嘧螨酯,两者的回收率均在82.60%~101.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4%~15.3%;检出限不大于6 μg/kg,定量限不大于20 μg/kg。  相似文献   
140.
以RAFT聚合制备了十二烷基末端聚乙二醇-b-聚(N-丙烯酰脯氨酸甲酯)两嵌段聚合物D12-EA,并用体积排除色谱和核磁氢谱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结合紫外-可见光(UV-Vis)、动态光散射(DLS)、静态光散射(LLS)、透射电镜(TEM)以及变温核磁氢谱(1 H NMR)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可逆再组装行为。不同于普通刺激响应性两嵌段在水溶液中由单分子链组装为纳米聚集体,在温度低于温敏性聚丙烯酰脯氨酸甲酯嵌段(A嵌段)浊点(CP)时,D12-EA两嵌段水溶液自组装形成粒径为20nm的球形胶束;而当温度高于CP时,球形胶束能够可逆地再组装为粒径约90nm的囊泡。变温1 H NMR揭示了当温度高于CP时,A嵌段由亲水壳层迁移至疏水核层,从而使体系再组装为自由能更低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