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44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发现THAQ于酸性介质中,若先用NaNO2反应,在硼酸缓冲溶液(pH12.56)中,获得Zr(Ⅳ)-THAQ络合物电流峰(Ep-0.8V,对SCE),其峰高和锆浓度在2×10-7-5.5×10-6范围内成正比。检测下限为20ppb Zr(Ⅳ)。建立了示波极谱法测定钢铁合金中微量(>0.0005%)锆的新方法。操作简便,无毒,结果准确满意。经实验求得Zr(Ⅳ)-THAQ络合物组成比为1:2或1:4;相应的络合物稳定常数β1=7.1×10102=8.9×1021。结果表明Zr(Ⅳ)-THAQ电流峰具有吸附特征。  相似文献   
42.
Ferron(7-碘-8-羟基喹啉-5-磺酸)逐时络合比色法是目前各领域对羟基聚合铝形态开展研究的一项关键技术。全面分析该方法在测定水体系中羟基聚合铝形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主要从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不同羟基聚合铝形态的原理,Al-Ferron显色体系的摩尔吸光系数(ε)及其与羟基聚合铝形态测定的关系,Al-Ferron络合显色的影响因素以及其测定结果的分析,综合评述了目前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亟待澄清的问题。以期为研究者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43.
环境友好型半导体光催化是当前最具前景的光催化技术之一,它不仅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以解决能源危机,还可以将污染物降解矿化从而解决环境问题.但是,传统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受限于光利用率低、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稳定性较差等几个方面,无法达到理想的光催化效果.在半导体光催化剂上负载助催化剂是提升光催化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负载助催化剂能够增强光生电荷在半导体与助催化剂界面间的传输,提供额外的催化活性位点,增强光捕获能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剂的改性.目前广泛使用的贵金属助催化剂包括Au,Ag,Pt,Ru等,虽然这些贵金属助催化剂性能优异,但是它们存在储量少和成本高的问题,严重影响其规模化应用.因此,开展高效且成本低廉的非贵金属助催化剂的研究非常必要.近来,一种新型二维过渡金属材料(MXene)因其具有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优异的导电性能、出色的光学和热力学性质而成为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有关非贵金属助催化剂MXene在光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1)MXene材料的体相与表面结构特性;(2)薄层MXene的制备方法,例如氢氟酸刻蚀法、氢氟酸替代物刻蚀法以及熔融氟盐刻蚀法;(3)MXene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改性策略,包括机械混合、自组装、原位氧化等;(4)MXene辅助增强光催化活性机理.论文还重点介绍了MXene作为助催化剂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光催化CO2还原、光催化固氮以及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最后,论文分析了MXene基异质结光催化剂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并对MXene助催化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主要观点包括:(1)关于光催化分解水、空气净化、合成氨领域的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开展;(2)MXene基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反应机理仍存在争议,需采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包括原位表征技术)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3)目前,大多数MXene材料的制备都是通过强腐蚀性的氢氟酸或氢氟酸替代物刻蚀,开发环境友好且高效的MXene制备方法迫在眉睫;(4)阐明MXene表面终端基团的作用有助于提升MXene基复合光催化剂的性能;(5)引入新的改性策略如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缺陷调控、单原子催化(SAC)等来提高MXene基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是未来MXene基复合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4.
从新疆一枝蒿巾分离得到了单体化合物一枝蒿酮酸,然后以一枝蒿酮酸和有机胺为原料,存偶联剂DCC,HOBt/DMAP的作用下,合成了13种未见文献报道的一枝蒿酮酸酰胺衍生物2a~2m.所合成的化合物经过IR,1HNMR,ESI-MS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并对化合物2a~2m进行初步的体外抗A3,B犁流感病毒和单纯Ⅰ,Ⅱ型疱疹病毒活性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a同时具有抗A3,B型流感病毒活性,而且抗B型流感病毒活性比母体化合物的活性较高.化合物2d的抗B犁流感病毒活性比母体化合物高16倍,化合物2e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单纯Ⅰ,Ⅱ型疱疹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45.
本文探讨了窗口因子分析在铜(Ⅱ)-柠檬酸三钠(CitNaa)络合体系中的应用。对所获得的紫外吸收光谱数据矩阵进行了抽象因子分析和窗口因子分析,解析出络合体系在配体Cit浓度不变与Cu(Ⅱ)浓度渐进变化的情况下所存在的络合组分的浓度分布和相应的吸收光谱。由此对窗口因子分析的具体应用作了进一步完善,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6.
前文报导了锆(Ⅳ)在NaNO_2酸性溶液处理过的THAQ-硼酸缓冲溶液中可以进行示波极谱定量测定。本文对THAQ在硼酸缓冲溶液中出现的各电流峰性质和NaNO_2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研究。经实验求算出参加THAQ电极反应的电子数和H~ 数。THAQ第三、第四级离解常数Ka_3,Ka_4分别为3.2×10~(-10)和2.0×10~(-13)。最后论证了THAQ和Zr(Ⅳ)-THAQ的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7.
以磁性纳米粒子为关键构件的磁性纳米复合水凝胶,拥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丰富的磁性,因此在核磁成像、环境治理、热疗以及促进干细胞分化上有着显著的效果。基于目前的研究概况,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复合水凝胶的理化性质以及作为关键构件的磁性纳米粒子的特性以及制备方法,同时重点阐述了磁性水凝胶在应用及其设计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未来将会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8.
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得到了单体化合物一枝蒿酮酸, 然后以一枝蒿酮酸和有机胺为原料, 在偶联剂DCC, HOBt/DMAP的作用下, 合成了13种未见文献报道的一枝蒿酮酸酰胺衍生物2a~2m. 所合成的化合物经过IR, 1H NMR, ESI-MS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 并对化合物2a~2m进行初步的体外抗A3, B型流感病毒和单纯I, II型疱疹病毒活性研究.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a同时具有抗A3, B型流感病毒活性, 而且抗B型流感病毒活性比母体化合物的活性较高. 化合物2d的抗B型流感病毒活性比母体化合物高16倍, 化合物2e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单纯I, II型疱疹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49.
分别给出了广义绝对值方程存在唯一解的算例、存在多个解的算例以及无解的算例,并分析了这些算例中矩阵奇异值的特点.  相似文献   
50.
同位旋物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通过放射性核束引起的核反应来探索介质中有效核子-核子相互作用的同位旋依赖性,尤其是同位旋相关的核物质状态方程, 即密度依赖的核物质对称能。由于对称能,尤其是其高密行为,对核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密度依赖的对称能在过去10年一直是中能重离子物理研究领域的主要焦点之一。近年来,低密对称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而对称能的高密行为仍然很不确定。在理论方面,人们提出了许多对高密对称能敏感的观测量。 实验方面, 关于对称能高密行为研究的实验计划已经展开,世界各地正在建造的放射性核束装置为对称能的高密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IBUU输运模型综述了研究对称能高密行为的一些敏感观测量及其最新进展, 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One of the major tasks of studying isospin physics via heavy ion collisions with neutron rich nuclei, is to explore the isospin dependence of in medium nuclear effective interactions and the equation of state of neutron rich nuclear matter, i.e., the density dependence of nuclear symmetry energy. Because of its great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many phenomena in both nuclear physics and astrophysics, the study of the density dependence of nuclear symmetry energy has been the main focus of the intermediate energy heavy ion physics community during the last decade. Nowadays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studying the low density behavior of nuclear symmetry energy, but the high density behavior of nuclear symmetry energy is still very uncertain. Theoretically, a number of observables have been proposed as sensitive probes to the high density behavior of nuclear symmetry energy. With new opportunities provided by the various radioactive beam facilities being constructed around the world, studies of the high density behavior of nuclear symmetry energy is expected to be one of the main forefront research areas in nuclear physics in the near future. In this report, based on the transport model IBUU we have reviewed the major progress achieved in studying the high density behavior of nuclear symmetry energy and discussed future challenges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