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44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1.
以乌洛托品为孔形成剂,制备出孔结构可调控的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通过半导体耦合设计,合成出In_2O_3和NiO双负载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催化剂;采用XRF、TGA/DSC、FESEM、XRD、FT-IR、UV-Vis等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考查了该催化剂体系对模拟印染废水的光催化降解活性、降解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孔形成剂的掺入能够显著地改善地质聚合物的孔结构,调变BET比表面积及介孔体积;双负载5%In_2O_3及1%NiO的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催化剂对碱性品绿染料的最高降解率(95.65%),归因于In_2O_3与NiO形成的p-n结半导体耦合体系以及In_2O_3与PAFAG载体之间产生强相互作用,改善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染料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E)-3-甲氧基-巴豆酸和1-羟基苯并三唑为原料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1H NMR等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RD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001(3)nm,b=1.0014(2)nm,c=1.5699(3)nm,α=90°,β=100.13(3)°,γ=90°,D+x=1.429g/cm~3,Z=8,F(000)=976,μ=0.11mm~(-1),最终偏差因子R_1=0.063,ωR_2=0.141。使用Gaussian 03程序,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d,p)基组下计算了该化合物的优化结构参数、电荷分布、分子总能量。算得的键长键角数据和单晶衍射数据相符合。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分子几何优化结构可靠,所用的计算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3.
建立血液透析水中F~–,NO_3~–,SO_4~(2–)的淋洗液在线发生–离子色谱检测法。采用ICS–1100型离子色谱仪,Ion Pac AS19型(250 mm×4 mm)色谱柱,淋洗液自动发生装置在线产生高纯度的KOH溶液作为淋洗液,流量为1m L/min,以电导检测器检测,色谱峰面积外标法定量。3种阴离子的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检出限为0.002~0.01 m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6%~0.88%(n=6),加标回收率为98.0%~101.1%。该法操作简单,分析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够准确检测血液透析水中的F–,NO3–,SO42–,可用于血液透析水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基元步骤与反应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压釜对Fe2(SO4)3、Al2(SO4)3、MgSO4、CaSO4、Na2SO4及K2SO4等六种硫酸盐与正庚烷发生反应的可能性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发现,400℃时Fe2(SO4)3、Al2(SO4)3和MgSO4都能与正庚烷发生强烈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主要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或金属硫化物、硫化氢、炭以及硫醚、硫醇、噻吩等有机硫化物;而相同条件下CaSO4、Na2SO4及K2SO4参与TSR的程度则很低。根据六种硫酸盐与正庚烷反应后气油固三相产物的分析结果,探讨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基元步骤与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固体废弃物高附加值利用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性的提出了以丙烯酸树脂乳液为孔形成剂,对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孔结构进行调变,制备出新型多孔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采用初湿浸渍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CeO_2负载的多孔钢渣基催化剂。利用XRF,XRD,BET,UV-Vis DRS等手段对光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光谱性能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活性。结果表明:孔形成剂的加入,改变了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孑L结构,其介孔体积增加了70.27%,负载8 Wt%CeO_2的光催化剂介孔体积增加了144.14%。在模拟太阳光源辐照6 h后,负载8 Wt%CeO_2的光催化剂的最高产氢活性(7 653μmol·g~(-1))和产氢速率[1 275.5μmol·(g·h)~(-1)]归因于介孔体积增加了水分子的传质速率以及高分散的CeO_2活性组分与载体中FeO形成的耦合半导体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16.
正十一烷/空气在宽温度范围下着火延迟的激波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加热激波管上测量了气相正十一烷/空气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着火温度为宽温度范围731-1399 K,着火压力在2.02 × 105和10.10 × 105 Pa附近,化学计量比分别为0.5、1.0和2.0。通过监测管侧壁观测点处的反射激波压力和OH*发射光测出着火延迟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在910 K以上,着火延迟时间随着火温度的降低而变长,从910到780 K,着火延迟时间随着火温度的降低而变短(显示出了负温度系数效应),在780 K以下,着火延迟时间随着火温度的降低再次变长。在所研究的压力下,着火压力的增加使着火时间变短。化学计量比对着火延迟的影响在着火压力为2.02 × 105和10.10 × 105 Pa时是不同的,与在高温区相比,着火延迟在低温区对化学计量比非常敏感。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当前实验结果和LLNL(Lawrence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机理的预测值表现出了很好的一致性。现在的正十一烷/空气的着火数据和先前实验测量的正庚烷/空气、正癸烷/空气和正十二烷/空气的着火延迟时间相比较显示了着火延迟时间随着直链烷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敏感度分析显示,高、低温条件下影响正十一烷着火延迟过程的反应是显著不同的。在高温条件下起最大促进作用的反应是H + O2=O+OH,然而在低温条件下,起最大促进作用的反应是过氧十一烷基(C11H23O2)的异构化反应。本文研究首次提供了正十一烷/空气的激波管着火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同位旋和动量相关的IBUU相对论强子输运模型,以132Sn+124Sn碰撞在E/A=400MeV,b=1fm时为例,研究了在3种不同的对称能作用下发射粒子谱中π-/π+的比率随时间和横动量的演化. 计算结果表明,π-/π+的比率与核物质对称能的硬度有一个反向变化关系. 由于π介子主要来自于核反应形成的高密区,因此π-/π+的比率可以作为精确研究核物质对称能高密行为的一个探针. 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就能够得出比以往更精确的关于对称能高密行为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for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strain distribution of self-organized InAs/GaAs quantum rings.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calculations are based on the continuum elastic theory. An ideal three-dimensional circular quantum ring model is adopted in this work. The electron and heavy-hole energy levels of the InAs/GaAs quantum rings are calculated by solv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effective mass Schr?dinger equation including the deformation potential and piezoelectric potential up to the second order induced by the strai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strain and piezoelectric effects, and these effect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analysis of the opto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quantum rings.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行设计的高压气水合物实验装置,通过碳化铝与水反应成功合成了甲烷水合物。实验结果表明,碳化铝与水反应合成甲烷水合物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甲烷水合物模拟实验中甲烷气体引入问题;同时,碳化铝与水反应产生的甲烷及沉淀物能较好地模拟海洋环境中水合物形成的自然条件,为实验模拟甲烷水合物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利用此方法,对甲烷水合物合成与分解温度、压力条件及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同位旋和动量相关的相对论强子输运模型IBUU04, 以中心碰撞124Sn+124Sn(132Sn+124Sn), 112Sn+112Sn双反应系统在E/A=50MeV(400MeV)为例, 在两种不同的对称能作用下, 研究了发射粒子谱中双n/p比随时间和动能的演化. 计算双n/p比的好处是它缩弱了库仑效应与探测低能中子的低效率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无论是在高密还是低密情况下, 双n/p比的动能分布都敏感地依赖于对称能, 因此双n/p比是探测对称能的一个理想探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