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5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李攀  刘建  孙惟袆  陶占良  陈军 《化学学报》2018,76(4):286-291
钠离子电池因地壳中丰富的钠资源以及金属钠与金属锂之间具有相似的物化性质等特点,成为后锂时代电池的候选者之一,然而较大的钠离子半径影响了其体系的动力学性能及离子迁移速率,因此寻找合适的电极材料成为其发展的关键.二硫化钒作为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具有类石墨烯的层状结构,为钠离子的储存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其出色的导电性能也为其作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提供了保证.利用水热法与超声剥离法,可控制备出三种堆叠密度不同的铜钱状二硫化钒(VS2-Long、VS2-Middle、VS2-Short),并将其用于储钠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堆叠程度最低的VS2-Short因其形貌结构特点而拥有较多的活性位点及较高结构稳定性,在1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300圈后容量高达410 mAh·g-1;电流密度为2000 mA·g-1,可逆容量仍高达333 mAh·g-1.此外,还研究了二硫化钒作为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储能机制,通过非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发现:放电过程中,电压在2.5~1.0 V发生嵌钠反应生成NaxVS2,之后逐渐开始转化反应生成Na2S和V;充电时Na2S和V转化生成NaxVS2,并最终脱钠生成VS2,即在0.2~2.5 V间VS2表现为嵌入转化的储钠机制.  相似文献   
12.
邹少爽  陶占良  陈军 《化学学报》2011,69(18):2117-2122
以NaBH4为硼源、氨基络合物Ni(NH3)6Cl2为氨源制备高储氢容量的氨硼烷(NH3BH3, Ammonia Borane, AB)及其放氢性能研究. 通过XRD, FTIR, 11B NMR, ICP等手段分析表征了所制备产物的组成和纯度, 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原料比例、反应温度、时间和溶剂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 同时, 对不同原料比制得氨硼烷的热解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当物质的量NaBH4∶Ni(NH3)6Cl2=2∶1经过10 h的反应, 得到了纯度非常高的氨硼烷(纯度>99%)|以NaBH4∶Ni(NH3)6Cl2=3∶1得到的氨硼烷, 当以2 ℃/min进行升温时, 氢气释放主要集中在第一步, 并且没有硼烷和硼嗪等杂质气体的产生. 另外, 在产物中得到了金属Ni纳米颗粒, 经洗涤干燥后其粒径大小可控制在10 nm左右, 在催化氨硼烷等材料的水解放氢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球磨法制备了红磷-碳(P-C)复合材料,并考察了海藻酸钠(SA)粘结剂用于钠离子电池P-C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聚偏氟乙烯(PVDF)粘结剂,SA粘结剂使P-C电极展示了较高的可逆容量(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圈后的容量为2 126 m Ah·g~(-1))。使用SA作粘接剂的P-C复合材料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SA粘结剂与活性物质之间可能存在的化学作用力,有效缓解了红磷脱嵌钠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保持了电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Mg2CoH5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储氢性能。在室温和氩气气氛下,以MgH2和纳米Co为原料,采用球磨法制备了Mg2CoH5纳米晶。对所制备Mg2CoH5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且对Mg2CoH5的储氢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种方法制备了纯度较高(产物纯度为79%)的四方结构Mg2CoH5纳米晶,其形貌呈球形且分布较均匀,最频粒径为80 nm。制备的Mg2CoH5纳米晶具有较低的活化能和较好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其放氢的脱附焓和脱附熵分别为-115.0 kJ.mol-1H2和-193.6.1 J.mol-1.K-1H2。再氢化时,在543 K时仅7 min内其吸氢量就达到1.5wt%。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学镀方法,以活化-敏化处理的活性炭作载体,制备高分散催化剂PtRu/C和PtRuSn/C.XRD、TEM及电化学测试表明,该催化剂Pt、Ru、Sn形成合金.金属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3 nm.PtRu/C和PtRuSn/C二者对乙醇的阳极氧化都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水平上,研究了ClONO2+Cl(2P3/2)Cl2+NO3和ClONO2+Cl(2P3/2)ClO+ClONO(cis)及ClONO2+Cl(2P3/2)ClOCl+NO2的反应机理.计算得到各可能反应途径的过渡态,并经过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加以证实.反应ClONO2+Cl(2P3/2)Cl2+NO3反应活化能垒最低,为4.5kJ/mol,是反应主通道.  相似文献   
17.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纳米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MX2(M=Mo,W,Nb,Ta,Ti,Zr,Hf,Re;X=S,Se)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该类无机富勒烯纳米管的制备、生长机理及应用。由于该类纳米管包含金属与非金属组成,有别于单一成分的碳纳米管,其在原子探针、催化、储氢、储锂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陶占良  张凯  李海霞  陈军 《化学教育》2022,43(20):36-41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充分挖掘蕴含在能源化学专业知识中的思政资源,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意识、人文精神及文化自信精神等,推动专业教学由知识导向型向能力和素质导向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储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能是21世纪主要的新能源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氢的廉价制取、安全高效储存与输送及规模应用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而氢的储存是氢能应用的关键。储氢材料能可逆地大量吸放氢,在氢的储存与输送过程中是一种重要载体。本文综述了目前所采用或正在研究的主要储氢材料与技术,如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化学氢化物储氢、吸附储氢、金属有机骨架储氢等,比较了各种储氢的优缺点,并指出其相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磁控溅射共溅法,在铜箔和泡沫铜基底上分别制备了平面和三维网状结构的Sn-Al/Cu复合薄膜.表征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三维网状结构的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平面复合薄膜,表现出很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以600 mA/g电流密度充放电,三维网状结构的复合薄膜有较好的容量保持率,循环50周后容量保持在410 mA·h/g;以2000 mA/g电流密度充放电,再以500 mA/g电流密度进行充放电,三维网状结构的复合薄膜仍有464 mA·h/g的放电容量.三维网状结构的Sn-Al复合薄膜能抑制充放电时带来的体积膨胀,较大的表面积和粗糙表面可以使其与锂充分反应,改善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