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4篇
化学   163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35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28篇
物理学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The subwavelength confinement feature of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 allows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to be functionalized as powerful platforms for detecting various molecular analytes as well as weak processes with nanoscale spatial resolution. One of the main goals of this field of research is to lower the absolute limit-of-detection(LOD)of LSPR-based sensors. This involves the improvement of(i) the figure-of-merit associated with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size, shape and interparticle arrangement and,(ii) the spectral resolution. The latter involves advanced target identific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techniques. By highlighting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LOD, this review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recent progress of LSPR sensing based on different schemes including 1) refractometric sensing realized by observing target-induced refractive index changes, 2) plasmon rulers based on target-induced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coupled plasmonic structures, 3) other relevant LSPR-based sensing schemes including chiral plasmonics,nanoparticle growth, and optomechanics. The ultimate LOD and the future trends of these LSPR-based sensing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22.
六硼化镧(LaB6)具有电子逸出功低、高熔点和高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是制作热阴极和场发射阴极的理想发射体材料。而且在常规场发射尖锥表面涂敷一层LaB6薄膜能够大幅度提高场发射尖锥的发射能力。为了测量LaB6薄膜的逸出功,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沉积LaB6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和X射线光电谱分析。通过测量薄膜的热电子发射特性和敷LaB6薄膜的硅尖锥阵列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确定了LaB6薄膜的逸出功,与块状LaB6多晶材料的逸出功大体相同,说明电子束蒸发沉积技术适合于制备高纯度、低逸出功的LaB6薄膜。  相似文献   
223.
熊晓玲  魏洪源  陈文 《物理学报》2012,61(1):13401-013401
应用群论及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方法推导了TiN分子基态(X2Σ)的离解极限. 采用不同的密度泛函方法,包括BP86, B3P86, B3LYP, B3PW91, 分别选用不同的基组对TiN分子基态进行结构优化计算.通过比较得出使用BP86方法, 对N原子使用D95V++(d,P)基组和Ti原子使用6-311++G**基组时,计算得到的平衡几何结构、分子离解能和谐振频率与实验值符合得最好. 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改进的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电子态的完整势能函数. 计算得到的光谱常数与实验光谱数据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BP86 TiN分子基态 势能函数 光谱常数  相似文献   
224.
张睿智  陈文灏  杨璐娜 《物理学报》2012,61(18):187201-187201
采用玻尓兹曼输运方程与密度泛函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研究了限域效应与界面效应对SrTiO3纳米陶瓷热电性能的影响. 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 室温下纳米陶瓷的热电优值较单晶有了大幅度提高, 可达到0.8. 热电优值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晶粒内的声子限域效应与电子在晶界处的界面能量过滤效应, 电子的限域效应与声子的界面散射效应起到了辅助作用. 本文结论也可推广至其他材料, 因此对高性能热电纳米陶瓷的设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5.
周静  刘存金  李儒  陈文 《物理学报》2012,61(6):67401-067401
采用异质叠层方式制备出一定厚度的Ca(Mg1/3Nb2/3)O3/CaTiO3(CMN/CT)叠层薄膜,研究了异质界面对薄膜结构、微观形貌及介电性能的影响及其规律.根据实验测试结果,提出CMN/CT叠层薄膜的模拟等效电路,建立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CMN/CT异质叠层薄膜具有完全正交钙钛矿结构,结构致密,厚度均匀,薄膜中存在独立的CMN和CT相.异质界面处存在过渡层,随着薄膜中异质界面个数增加,介电常数增大,介电损耗减小.减小界面过渡层的厚度,有利于提高CMN/CT叠层薄膜的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226.
227.
设计了一种自供电的供暖调控装置,其主要包括温差供电模块、电路控制模块、水流控制模块。本装置工作时,温差供电模块可利用暖气管道与室温的温差发电,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电路控制模块可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并能根据用户设定温度和室内实际温度驱动水流控制模块,以调控供暖管道水流量,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8.
目的 观察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珠江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10例,A组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采用VAS、Mac 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A组和B组术后1 d、术后一周、术后两周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B组术后1 d的VAS评分与A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一周、术后两周的VAS评分均比A组明显降低(P0.05)。A组和B组术后两周Mac Nab有效率均较术后1 d明显提高(P0.05)。B组术后1 d的Mac Nab有效率与A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两周的Mac Nab有效率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热凝术和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明显的疗效,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明显比单纯用射频热凝术好。  相似文献   
229.
谭倩  陈文  高娅玲  高珊 《广州化学》2017,42(2):37-42
采用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诺氟沙星在自制焙烧态镁铝水滑石(Mg/Al-NO_3 LDH)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固液比1∶500、p H=5.0、吸附温度25℃、离子强度0.1 mol/L的条件下,吸附1 h对诺氟沙星(20 mg/L)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理论平衡吸附量达到32.05 mg/g。其热力学参数ΔG0 KJ/mol,ΔH0 KJ/mol,由此推断焙烧态镁铝水滑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是自发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230.
随着各种纳米材料的不断研发和应用,纳米材料已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同尺寸和化学组成的纳米颗粒可通过各种途径泄漏到环境中成为纳米废弃物,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建立有效的分析检测方法具有重大意义。纳米粒子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易团聚等特点,尤其在基质复杂的实际样品中易发生改变,不能直接进行仪器分析。而且,大多数仪器分析要求对进样液体进行稀释,而纳米颗粒的稳定性易受到溶液p H值、离子强度以及稀释过程的影响。因此,复杂基质中纳米成分的分析成为难点。该文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情况,综述了纳米颗粒分析中固态样品和液态样品的制备方法,常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单粒子质谱、场流分离色谱与质谱联用等新技术,并对纳米成分的分析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