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23篇
物理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以5-二甲氨基水杨醛和2-溴-4'-氟苯乙酮为原料,经缩合和取代反应制得中间体6-二乙氨基-2-[4'-(N-哌嗪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2);2与卤代烃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N-芳基哌嗪取代苯并呋喃衍生物(4a~4f),收率76%~93%,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低共熔溶剂(DESs)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DESs一般由氢键供体(HBDs)和氢键受体(HBAs)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其热稳定性研究对于其高温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热重分析法(TG)对40种DESs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得到了所研究DESs的开始分解温度(Tonset)。值得注意的是,DESs受热后的变化情况与离子液体不同,呈现出分阶段失重的现象。通常形成DESs的氢键在升温后首先被破坏,从而导致DESs分解成组成其的HBDs和HBAs。然后热稳定性较差(或者沸点较低)的HBDs首先分解(或挥发),而HBAs则在更高温度下分解(或挥发)。例如常见的HBA氯化胆碱(ChCl)在250 ℃附近开始分解。氢键强度对DESs受热后的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DESs中的氢键会阻碍分子“逃脱”,使得Tonset向高温方向移动。此外,我们考察了阴离子、氢键供体、摩尔比对DESs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HBDs自身的挥发或分解对DESs的热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用Tonset值会高估DESs的热稳定性,长期热稳定性的考察对其工业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能帮助人们理解DESs的热分解行为,为制备具有适当热稳定性的DESs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低共熔溶剂(DESs)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DESs一般由氢键供体(HBDs)和氢键受体(HBAs)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其热稳定性研究对于其高温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热重分析法(TG)对40种DESs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得到了所研究DESs的开始分解温度(T_(onset))。值得注意的是,DESs受热后的变化情况与离子液体不同,呈现出分阶段失重的现象。通常形成DESs的氢键在升温后首先被破坏,从而导致DESs分解成组成其的HBDs和HBAs。然后热稳定性较差(或者沸点较低)的HBDs首先分解(或挥发),而HBAs则在更高温度下分解(或挥发)。例如常见的HBA氯化胆碱(ChCl)在250℃附近开始分解。氢键强度对DESs受热后的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DESs中的氢键会阻碍分子"逃脱",使得T_(onset)向高温方向移动。此外,我们考察了阴离子、氢键供体、摩尔比对DESs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HBDs自身的挥发或分解对DESs的热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用T_(onset)值会高估DESs的热稳定性,长期热稳定性的考察对其工业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能帮助人们理解DESs的热分解行为,为制备具有适当热稳定性的DESs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三溴苯酚为新型塑料添加剂,起阻燃作用,生产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其铁含量。文中研究了三溴苯酚中铁含量的测定方法。利用三溴苯酚和铁在二溴甲烷盐酸溶液中不同的分配系数,进行液液萃取提取铁,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再加入邻啡罗啉,用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方法对三溴苯酚中铁的测定回收率在96%-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8%~2.39%之间。  相似文献   
25.
CTAB反相微乳液中水辛烷分子的自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导测量确定了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四组分体系的相态,在反相微乳液区有明显的渗滤现象,通过脉冲梯度场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反相微乳液中水和辛烷分子的自扩散行为,采用双指数拟合得出辛烷的自扩散系数。对于体系中出现的渗滤现象以及水和辛烷分子自扩散系数反常的原因,从分子水平上进行了解释。水和自扩散系数(2~7×10^-10m·s^-1)比一般文献值高,其原因:一是水在油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二是渗滤现象的存在,由于液滴间相互作用的增强和:粘性“碰撞而导致液滴的融合,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瞬时水相连续通道,使水的自扩散系数增大。而辛烷自扩散系数比一般文献值小,则是由于在微乳液液滴的栅栏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烃链与辛烷分子间范德华引力所造成。  相似文献   
26.
测定了水溶性高分子聚乙二醇(PEC1000、PEG2000、PEG6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PVP-K90)对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C12H25O(EO)m(PO)nH(LS36,m=3,n=6;LS5,m=4,n=5;LS54,m=5,n=4)浊点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可使三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浊点降低;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随其浓度增加,表面活性剂溶液浊点先升高然后又下降;浊点下降程度与聚合物浓度和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27.
双子表面活性剂Dynol-604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测定双子表面活性剂Dynol-604的动态表面张力(DST),研究了温度和浓度等对其DST的影响,详细表征了DST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计算了动态表面张力的各种参数(ti,t*,tm,R1/2).结果表明,其表面张力降低迅速,γm值也很低.探讨了上述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8.
添加剂对双子表面活性剂DYNOL-604浊点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双子表面活性剂DYNOL-604的浊点开展研究,考察了添加剂对其浊点的影响 。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其浊点升高,而加入醇时出现了一种双浊点的现象, 我们称之为“下限浊点”和“上限浊点”。即温度低于“下限浊点”和高于“上限 浊点”,体系由浑浊变为澄清。采用NMR手段测定“上限浊点”以上温度体系的自 扩散系数,证明为双连续微乳液结构,并从R比值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9.
血珀是琥珀中红色透明的品种,因其色红如血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天然血珀产量少,价格一直较外观相似的其他颜色琥珀高。由此,一些本来颜色非红或者红色浓度不足者,被人为技术变红或者更红。现今消费市场中有许多通过一种烤色技术而成的“血珀”用来冒充天然血珀,被用来迷惑消费者以达到追求高额利润的目的。因此,对天然血珀和烤色血珀的谱学特征分析并将其作为鉴定依据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通过对天然血珀(4件)和烤色血琥珀(9件)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给出了二者谱学特征,并总结和探讨了天然与烤色血珀的鉴别特征。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均在河北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完成。红外光谱测试采用NICOLET is5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光谱测试运用型号为GEM-3000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结果表明:烤色及天然血珀在相对密度、紫外荧光、表面及内含物特征等方面有明显不同。烤色血珀平均相对密度略小,天然血珀的平均相对密度在1.075左右;而烤色血珀平均相对密度在1.045附近。烤色琥珀长波、短波紫外光下均无荧光,天然血珀在长波紫外灯下有较弱的蓝色荧光。烤色血珀内部流体包裹体不完整,几乎全部爆破成树枝状、圆盘状。烤色血珀表面广泛发育龟裂纹且裂隙中颜色更深,并伴有红色的斑点、流纹,颜色呆板附在表面;天然血珀气泡很少全部爆破,红色分布均匀且过渡自然,表面有风化纹。经烤色后琥珀基本分子骨架虽未遭到严重破坏,但烤色血珀与天然血珀在2 930,1 724,994和1 157 cm-1等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强度与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烤色血珀在2 930 cm-1处指示C-H饱和不对称伸缩振动的吸收峰的峰强度与天然血珀相比明显较弱;烤色琥珀在1 724 cm-1指示C=O波段的峰的峰强度较天然琥珀明显增强,而且吸收峰的峰位较天然血珀吸收峰位偏大;1 029与975 cm-1处的峰指示酯中C-O伸缩振动,烤色琥珀的两峰在此趋于合并呈现单峰且吸收峰宽而强,而天然血珀在此两处的吸收峰窄而弱;并且,相比于天然血珀,烤色血珀的975 cm-1峰明显向大波数处移动至997 cm-1附近。天然血珀有1 158和1 227 cm-1次强峰及1 180 cm-1附近的弱吸收峰;烤色琥珀此处的吸收峰趋于单峰化,吸收峰位置在1 160 cm-1附近,吸收峰的强度较天然血珀明显增加。天然血珀在1 457 cm-1处和1 376 cm-1处两处吸收峰的强度远远大于烤色血珀,且天然血珀峰的最高点从1 457到1 376 cm-1呈下倾趋势,烤色血珀呈水平与水平向上趋势。烤色血珀在975~1 029 cm-1处的峰合并成宽的单峰。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天然血珀在660 nm处转折幅度明显大于烤色血珀。以上特征可以考虑作为鉴别天然与烤色血珀的关键证据。烤色与天然琥珀的谱学特征差异,推测主要是因为含C-H,C=C键的耗减,C-O,C=O键等含氧结构的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30.
聚合物对非离子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浊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水溶性高分子聚乙二醇(PEG1000、PEG2000、PEG6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PVP-K90)对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C12H25O(EO )m(PO)nH(LS36,m=3,n=6,LS45,m=4,n=5;LS54,m=5,n=4)浊点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 可使三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浊点降低;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随其浓度增加,表面活性剂溶液浊点先升高然后又下降;浊点下降程度与聚合物浓度和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