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47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insituFTIR法研究了H2、CO及CO/H2在ZrO2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H2在ZrO2表面吸附存在两种形态的羟基(即ZrOH和ZrOHZr),吸附温度增加,羟基数量增加.CO在200℃易与ZrO2表面羟基作用形成甲酸盐物种,吸附温度升高时,该物种逐渐分解生成CO和ZrOH.当CO和H2共存时,表面甲酸盐的量明显增加,并随温度增加,逐渐加氢形成甲氧基,最后生成甲烷.甲氧基的加氢过程较慢,所需反应温度也较高,被认为是CO加氢合成醇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钪—偶氮氯膦Ⅲ—铜—邻菲罗啉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在pH3.6醋酸钠—盐酸介质中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606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_(606)=7.02×10~(-4)L·mol~(-1)·cm~(-1)。配合物各组分摩尔比Sc∶R ∶Cu∶Phen=1∶1∶1∶3。分子式为[ScOH·H_4R][Cu(Phen)_3]。应用于以铜基合金合成试样中钪的直接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钪-铬天青S-铜-邻菲啰啉(Sc-CAS-Cu-Phen)络合物的形成条件.在pH=5.5~6.1的酸度范围内络合物最大吸收峰在62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占ε_(625)=6.52×10~4L·mol~(-1)·cm~(-1).其组成摩尔比为Sc:CAS:Cu:Phen=2:6:3:9.相应分子式为[Sc(CAS)_3]_2[Cu(Phen)_3]_3。应用于以铜基合金合成试样中钪的直接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CO/H2在Cu/ZrO2催化剂表面吸附行为原位红外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原位FT-IR法比较了Cu/ZrO2和ZrO2催化剂表面对CO及CO/H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O在50℃便可以在Cu/ZrO2表面形成b-HCOO-Zr、Zr-COO^-和b-HOCOOZr物种,吸附温度升高,b-HOCOOZr逐渐分解生成Zr-OH和CO2,而b-HCOO-Zr吸附物种逐渐增强。b-HCOO-Zr物种在Cu/ZrO2催化剂表面生成速度远远大于ZrO2催化剂。在Cu/ZrO2催化剂表面,所形成的合成甲醇中间物种(HCOO-Zr和CH3O-Zr)均和ZrO2有关,意味着CO加氢反应主要在ZrO2表面进行,铜组分主要向ZrO2提供吸附CO及H2物种。  相似文献   
15.
稀土Sm对于Cu/Zr基合成醇催化剂的改性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BET,XRD,TPR,H2-TPD和NH3-TPD等表征手段,考察了稀土助剂Sm2O3的添加方式对Cu/Mn/Zr/Ni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与催化剂催化CO加氢合成醇反应的活性及选择性相关联.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助剂后,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明显增强,催化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副产物烃和CO2的含量明显降低;反应过程中有大量二甲醚生成.此外,稀土助剂Sm2O3对催化剂有一定的电子改性作用,改变了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复合催化剂床对合成低碳醇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床可以提高反应产物中低碳醇的选择性。第一段催化床层的反应产物的分布和第二段催化床层的反应条件直接影响最终的反应结果。第一段催化剂床层中CO的转化率或甲醇的选择性过高都不利于提高反应产物中低碳醇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A polyoxovanadium borate [Na(H2O)]2[Na(H2O)2]2[Cu(en)2][V12B18O54(OH)6]·(H3O)2·(H2O)18 1(en = ethylenediamine)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two-dimensional infrared(2D IR)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with magnetic and thermal perturba-tion,thermal IR spectroscopy,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It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space group P1 with a = 12.981(3),b = 13.044(3),c = 14.208(3) ,α = 63.98(3),β = 77.17(3),γ = 14.208(3)°,V = 2001.0(8) 3,Z = 1,Mr = 2518.05,Dc = 2.090 g/cm-1,F(000) = 1255.0,Mu(mm-1) = 1.756,λ(MoKα) = 0.71073 ,R = 0.0625 and wR = 0.1952.In 1,the [V12B18O54(OH)6]8-units are connected by [Cu(en)2]2+,binuclear Na(1) and Na(2)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目前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课堂教学、上机实验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改进措施.希望有助于现代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普及应用,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实现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简单的甲醇热还原法制备高分散Cu2O微米立方体,制备过程中无需添加表面活性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物相及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及光致发光光谱(PL)对样品的光化学性能进行表征;样品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可见光(λ>400 nm)催化降解罗丹明B染料(RhB)脱色活性进行测试表征。同时,对样品光催化性能与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温度对样品的形态及光催化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当制备温度为140℃时,可制备得到高分散Cu2O微立方体并且其显示出最优的光催化活性;当制备温度进一步提高时,得到的样品为超细铜粉,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