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化学   74篇
物理学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9 毫秒
31.
本文以化合物结构的拓扑性质为基本出发点,讨论了一种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分子簇骼低维度表示法,并用结点环境计量比较法,来实现全结构或子结构的检索。  相似文献   
32.
33.
以Fe(DMF)_6[(FeCl_2)_2MoS_4]与Et_2NCS_2Na在DMF中反应实现了三核链状簇骼向单立方烷簇骼的转化,得到了MoFe_3S_4(Et_2NCS_2)_5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本文指出与配体有关的氧化还原过程及配体的配位特点对这一转化反应及其产物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由于核心氧化态的差异而造成的簇骼结构面貌的变化.  相似文献   
34.
刘秋田  杨瑜 《结构化学》1992,11(3):163-171
本文是作者近年来对R_2dtc为配体的异核过渡金属-硫簇合物的研究工作综述。研究对象包括Mo—Fe—S、W—Fe—S、Mo—Cu—S、W—Cu—S、V—Cu—S组成的四核及四核以上单立方烷、双立方烷、平面型及链状簇合物。综合讨论了它们的合成与结构,提出了R_2dtc配体的结构特点在某些簇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介绍水 杨醛与4-氨基-3,5-二乙基-1,2,4-三唑缩合而成对称三唑Schiff碱与氯化铜形成一种新的配合物Cu(SAETZ)2(SAETZ=4-(邻羟苯基亚甲基)-亚胺-3,5-二乙基-1,2,4-三唑)。  相似文献   
36.
以FeCl_2·4H_2O与(NH_4)_2MoS_4按3:1(克分子比)在DMF中反应,得到Fe(DMF)_5[(FeCl_2)_2MoS_4]。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测定确定该化合物具层状结构。与笼状结构的G-系模型物相比较,指出Mg(DMF)_6~(2+)的较强成笼倾向使三核“元件”化合物Mg(DHF)_6[(FeCl_2)_2MoS_4)无法生成,据此提出Mg(DMF)_6~(2+)的笼格效应。  相似文献   
37.
38.
双齿含硫配位体,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钠盐与氯化亚铁及四硫代钼酸铵在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经一步自兜反应得到(Et_4N)[MoFe_3S_4(Et_2NCSS)_5]CH_3CN(1).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表明1具有类立方烷骨架,核心价态为[MoFe_3S_4]~(4+),通过对1的阴离子结构分析,指出配位基的双齿螯合作用对化合物的稳定性及结构的影响.化学键理论计算也解释了阴离子中的主要键长特点.  相似文献   
39.
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大多数非金属元素都能形成共价结合的同类原子多面体、环或链。它既可与别的元素生成化合物,也可单独存在,二者一般统称为原子簇化合物,本文以下简称为簇合物或簇。对于其中能以分立分子形式存在的称之为分子簇;具有  相似文献   
40.
具[MoFe2S4]类立方烷结构单元的双类立方烷化合物[Et4N]4[Mo2Fe7S8(SR)12](1a,R=Ph; 1b, R=tolyl-m)或单类立方烷化合物[MoFe3S4(dteR2)5](2a, R=Me; 2b, R=Et)与酰氯在乙腈中反应, 分别得到不含Fe桥的双类立方烷化合物(Et4N)3[Mo2Fe6S8(SR)3Cl6](3a, R=Ph; 3b, R=toly-m)与[MoFe3S4]骨架支解后的Fe(dteR2)2Cl(4a, R=Me; 4b, R=Et)。说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 [MoFe3S4]单元在1中比在2中稳定, 本文首次将1型与3型结构通过一步化学反应连系起来。3型化合物的产生得到X射线衍射测定及^1H NMR谱的证实。本文报道3b的单晶结构及3的^!H NMR数据, 3b属六方晶系, P63/m, a=1.6827(3), c=1.5951(16)nm; V=3.91158nm^3; Dc=1.491g/cm^3;Z=2; F(000)=1780; 偏离因子R=0.048, 化合物2与酰氯反应产生4, 由红外及紫外可见光谱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