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0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546篇
化学   908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172篇
综合类   83篇
数学   435篇
物理学   96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8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步合成了桥键嵌入二硫醚官能化介孔硅基材料(PMO-SBA-15),利朋介孔硅基材料孔道内表面的二硫醚基团捕获纳米金(Au)粒子的作用,获得了负载型纳米Au催化剂(Au-PMO-SBA-15).小角X射线衍射和低温N2吸附-脱附的结果表明,PMO-SBA-15和Au-PMO-SBA-15均保持典型的介孔结构;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到纳米Au粒子在载体孔道内分散均匀,甲均粒径为(2.2±0.2)nm.以70%的叔丁基过氧化氧水溶液为氧化剂,考察了纳米Au催化剂Au-PMO-SBA-15在苯甲醇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53 K、反应时间为5 h时,苯甲醇的转化率为29.1%,苯甲醛的选择性为100%,且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其催化活性和苯甲醛选择性基奉不变.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测定介质缓冲液的组成和浓度对3种含氨基纳米粒子的ζ电位的影响,这3种纳米粒子是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基酯二嵌段共聚物(PS-bPDMAEMA)胶束和壳聚糖纳米粒子.在相同的pH值下,3种纳米粒子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Tris)、N-(2-羟乙基)哌嗪-N′-2-乙烷磺酸(Hepes)、3-(N-吗啡啉)丙磺酸(Mops)和磷酸盐缓冲液中的ζ电位依次降低,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ζ电位比在其他几种缓冲液中的都低很多.带有氨基的壳聚糖纳米粒子在浓度~1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的ζ电位甚至是负值.随着缓冲剂浓度的增加(从2 mmol/L到100 mmol/L)3种纳米粒子的ζ电位都显著降低,在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随着缓冲剂浓度的增加,壳聚糖纳米粒子的ζ电位由正转负,转变点的磷酸盐的浓度为~10 mmol/L.这一由正转负的现象可以归因于壳聚糖中氨基(p Ka=6.3)在pH=7.4下的低的质子化作用和存在三价的磷酸根负离子,三价磷酸根负离子牢固地结合于带正电荷的纳米粒子上,掩蔽了粒子的正电荷.还研究了不同缓冲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对ζ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TiO_3(M=Mg、Ca、Sr、Ba)钙钛矿型氧化物负载的Ni催化剂(Ni的负载量为5%,质量分数),通过XRD、氮吸附、H_2-TPR、CO_2-TPD、XPS和TG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其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为不同碱土金属时,催化剂上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活性组分的表面原子浓度以及催化剂晶格氧的流动性都发生了变化。Ni/CaTiO_3催化剂上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较强,还原出的活性组分Ni的含量较多,晶格氧流动性较高,因而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SrTiO_3载体颗粒粒径较大,Ni/SrTiO_3催化剂上Ni的分散度不高,金属载体的相互作用较弱,表面Ni原子相对含量较低,晶格氧的流动性较差,其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活性也最低。  相似文献   
994.
从蒿属植物白莲蒿(Atemisia sacrorumLedeb.)地上部分分得4个肉桂酸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4-二咖啡酰奎宁酸(1,4-dicaffcoylquinic acidⅠ),水杨酸(salicylic acidⅡ),黎芦酸(veratric acidⅢ),琥珀酸(succinic acidⅣ),其中,1,4-二咖啡酰奎宁酸经药理活性试验证明有良好的抗质子过氧化和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利用M.F.Reid的f壳层经验程序和P.A.Tanner发表的氯冰晶石Ca2NaLnCl6体系中Pr3+和Tm3+离子的能级参数计算出它们的基组态的中间态波函数14fN?SLJ(共13个),然后将其代入单位张量算符U(?)(?=2,4,6)的约化矩阵元公式中,分别计算出Pr3+和Tm3+离子的各个多重态之间电偶极跃迁的约化矩阵元的值.对该约化矩阵元在分析激发态吸收几率或能量传递几率的应用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6.
为提高溶解预测模型的效率和关联度, 建立基于混沌理论、自适应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反向传播(BP)算法的混沌自适应PSO-BP神经网络模型, 并对二氧化碳(CO2)在聚苯乙烯(PS)和聚丙烯(PP)中、氮气(N2)在PS中的溶解度进行预测试验. 模型选用压力和温度作为输入参数, 使用试探法确定隐含层结点个数为8, 输出为预测的溶解度. 模型融合混沌理论、自适应PSO和BP算法各自的优势, 提高了训练速度和预测精度. 结果表明, 混沌自适应PSO-BP神经网络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当吻合, 通过与传统BP神经网络和PSO-BP神经网络的比较可知, 其预测精度和相关性均明显较优, 预测平均绝对误差(AAD), 标准偏差(SD)和平方相关系数(R2)分别为0.0058, 0.0198和0.9914.  相似文献   
997.
邹寅将  生瑜  朱德钦 《应用化学》2013,30(3):245-251
简要介绍了无机刚性粒子对聚丙烯(PP)的增韧机理,并着重介绍了利用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时,PP基体、无机刚性粒子的性质及用量、无机刚性粒子在PP基体中的分散情况、无机刚性粒子与PP基体间的界面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增韧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由 CO2 H2 合成 C2 烃的几种复合催化剂体系的研究进展 ,比较和评价了复合催化剂体系的活性和选择性及其对 C2 烃类生成的影响。着重于复合催化剂体系对 C4 烃的生成及产物分布的影响并简述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9.
真空原位水热合成法快速合成A型分子筛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原位水热法在管状αAl2O3基膜上快速合成了A型分子筛膜;采用XRD和SEM方法表征了膜的性质;研究了真空度对A型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在外加真空作用下,分子筛晶粒可以均匀、快速地迁移到基膜表面形成分子筛膜,从而可以在较短时间里合成均匀、连续的分子筛膜。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6-(氢-5-四氮唑基)-2,2''-联吡啶(tbpyH)和6-(氢-5-四氮唑基)-4,4''-二甲基-2,2''-联吡啶(tmbpyH)配体,合成得到2个新的单核钆(Ⅲ)配合物[Gd(tbpy)2(DMF)(H2O)2]NO3·2H2O (1)和[Gd(tmbpy)2(DMF)(NO3)]·DMF·THF(2)。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每个钆(Ⅲ)离子均表现为1个畸变的三冠三角棱柱体,包含了2个四氮唑基N-H去质子化而产生的一价阴离子三齿螯合配体。此外,在2,2''-联吡啶环上引入2个甲基对钆(Ⅲ)金属中心的配位环境有显著影响,表现为2个单齿配位的水分子被1个螯合配位的硝酸根离子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