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化学   565篇
力学   5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81.
为增加商陆皂苷元的结构多样性,本研究采用两步培养法,利用灰色链霉菌ATCC 13273对其进行生物转化,得到一个极性增大的羟基化产物。通过二维核磁、高分辨质谱等方法鉴定该转化产物为2β, 3β, 23, 29-四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 30-二酸-30-甲酯。  相似文献   
582.
刘建明a  b  郑书展a  b  孙伟a  夏春谷a 《中国化学》2009,27(4):623-627
碘代芳烃与二乙胺在Pd/C催化作用下成功的合成了α-酮酰胺,可以得到非常不错的收率和选择性。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于不同的碘代芳烃和二级胺都很有很好的底物适应性。  相似文献   
583.
用大环抗生素替考拉宁手性固定相(TE CSP)分别与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和苯基异氰酸酯反应得到了两种新型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替考拉宁手性固定相(DMP-TE CSP)和苯基异氰酸酯替考拉宁手性固定相(Ph-TE CSP)。用十八个手性化合物在反相及极性流动相模式对这两种CSP的对映体分离能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在反相流动相中,十二个化合物(包括八个氨基酸和四个非氨基酸化合物----对羟基苯甘氨酸,拉米夫定,醇酸和去甲羟安定)的对映体在这两种手性固定相上都获得了分离,大部分的溶质在DMP-TE上获得了更强的保留和稍好的手性分离效果。在极性流动相中,六个氨基醇类化合物在DMP-TE上获得了更强的保留,但它们在两种CSP上的选择因子几乎没有区别。对自制的替考拉宁衍生物手性固定相进行评价和比较,将有助于大环糖肽类抗生素手性固定相手性识别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84.
以醋酸为催化剂,用3-氨基-1H-1, 2, 4-三唑与取代苯甲醛反应合成了8个3-氨基-1H-1, 2, 4-三唑类席夫碱,化合物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证实,并对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初步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585.
针对气相生长碳纤维极易团聚及与树脂基体界面结合能力较差的难题,采用双氧水-浓硝酸二步法对VGCF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分析了改性前后VGCF的表面结构和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并以形状记忆聚氨酯为基体,采用溶液混合法制备了气相生长碳纤维/形状记忆聚氨酯的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经过改性后,VGCF的石墨晶型结构几乎没有改变,VGCF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浓度得到较大提高,且其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也得到很大提高;在气相生长碳纤维/形状记忆聚氨酯的复合材料截面中,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表面改性使得VGCF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及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经二步法改性处理后的气相生长碳纤维比未处理气相生长碳纤维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86.
采用悬滴法系统地测定了温度274.2 ~ 282.2 K、压力0.1 ~ 10.1 MPa下甲烷/纯水间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定温度下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在高压条件下,压力对界面张力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温度和压力下计算出的甲烷在水中的表面过剩浓度结果表明,压力越高,温度越低,甲烷在水溶液中的吸附浓度越高。同时,计算出的甲烷在水溶液中的表面吸附自由能结果表明,在水合物生成条件下,甲烷在水中的吸附比298.2 K更容易。  相似文献   
587.
手性高分子P–1由(R)-5,5′-二溴-6,6′-二(4-三氟甲基苯基)-2,2′-二正辛氧基-1,1′-联萘(R–M–1)和5,5′-二乙烯基-2,2′-联吡啶(M–2)通过Pd催化的Heck偶合反应合成得到,高分子配合物P-2和P-3由高分子P-1与Eu(TTA)3·2H2O和Gd(TTA)3·2H2O (TTA– = 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反应生成。手性高分子P-1能发射强的蓝色荧光,这是由于手性重复单元(R)-6,6′-二(4-三氟甲基苯基)-2,2′-二正辛氧基-1,1′-联萘和单元2,2′-联吡啶通过亚乙烯基桥连形成共轭高分子结构造成的。在不同的激发波长激发下,含Eu(III)的高分子配合物P–2不仅显示高分子荧光,还可显示Eu(III) (5D0→7F2)特征荧光。含Gd(III)的高分子配合物P–3仅发射高分子荧光。基于高分子及含RE(III)的高分子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发现,共轭高分子并没有把能量转移到Eu(III)或Gd(III) 配合物部分,只发射它自身的荧光,含Eu(III)的高分子配合物P–2发射Eu(III) (5D0→7F2)特征荧光能量主要来源于配阴离子TTA–。  相似文献   
588.
杨丽娟a  b  李晓艳b  曾艳丽b  孟令鹏b  郑世钧b   《中国化学》2009,27(6):1025-1030
利用密度泛函和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方法对CH3NO2 (NM)的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 找到了九种可能的异构体和八个反应通道。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确认了过渡态与异构体之间的连接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CH3NO2→CH3ONOt反应过程中,过渡态为紧密结构(在整个反应过程中CH3NO2没有分解为CH3 和NO2 ),与Arenass等人的结论一致。在CH3NOOc→CH2NOOH反应过程中,存在有一个含有四元环→五元环→四元环→五元环变化过程的结构过渡区,这也是在反应过程中首次发现五元环状过渡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