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1篇
化学   154篇
物理学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在固定床积分反应器中,对Fe-Mn催化剂上F-T合成反应的初期反应性能进行了一系列条件实验,考察了在不同温度、压力、原料气H2/CO比和空速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运行200h后,仍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对低碳烯烃和C5+烃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且C5+烃的时空收率较高.在n(H2)/n(CO)=1,GHSV=6000h-1,p=2.02MPa和θ=300℃的条件下,CO转化率可达74.1%,总有效烃(C=2~4+C5+)的选择性可达88.6%,甲烷选择性为6.7%,C5+烃的时空收率为0.54g/(ml·h).  相似文献   
142.
N2O分解反应的蒙特卡罗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N2O作为大气污染物之一早已受到人们的注意,许多人研究了N2O在金属氧化物上的分解反应得到了一些基本的实验事实[1]:(1)反应速率与原料气中N2O的分压近似成比例.(2)在反应初期,N2的生成速率由大变小,O2的生成速率由小变大,达到平衡时,N2生成速率是O2生成速率的二倍.(3)过渡应答法研究表明,把原料气由N2O和He的混合气体切换成纯He后,N2立即停止发生,而O2的生成仍能维持一段时间.基于上述实验事实,人们对Nzo的催化分解反应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机理,主要有下面两种看法:另一方面,人们还发现几O的催化分解反应是一个振荡…  相似文献   
143.
用等温迎头色谱法,结合程序升温还原图谱,对CuO/ZnO/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还原动力学参数,观察到温度对还原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环境中的CuO 较体相CuO 更易还原,此时的氧化铝可能起着分散剂的作用而促进了催化剂的还原,再氧化的和新鲜的催化剂具有不同的还原行为。文中还就还原性能和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在Pauling公式中引入Mulliken电负性的概念,获得了较原Pauling电负性估算精度更高的H2在一系列过渡金属表面的解离吸附热数据(包括相应的表面键能值);利用该表面键能值,采用CFSOBEBO方法对H2分子在相应金属表面的吸附活化能进行了计算,发现H2。易在这些金属上发生解离吸附。  相似文献   
145.
超临界相中正十二烷烃脱氢各物种的聚集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超临界相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仅提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且移动了化学平衡,大幅度地增加了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研究超临界相中各物种的偏摩尔体积,进而了解各物种分子间的相互聚集行为,是进一步认识超临界相化学反应机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6.
在Zn-Cr催化剂上超临界相合成低碳醇的链增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用化学富集法研究了在Zn-Cr催化剂上超临界相合成低碳醇的链增长机理,得到超临界流体中低碳醇形成的链增长模式和产物分布方程,分析了超临界流体对低碳形成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醇的形成是以碳链增长的方式进行的,COH→CCOH→CCCOH→CC(CH3)COH为低碳醇形成的机理。在链增长各步骤中,α-加成速度慢,是低碳醇形成的控制步骤,β-加成速度快,为链的增长步骤,超临界流体  相似文献   
147.
超细Mo-Co-K催化剂合成低碳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业  钟炳 《燃料化学学报》2000,28(2):111-115
采用类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得超细Mo-Co-K催化剂。研究了还原态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性能,考察了不同钼钴比、钾盐助剂呈和反应条件对合成低碳醇性能的影响,在300℃、6.0MPa,10000h^-1的反应条件下,超细Mo-Co-K(Mo/Co=7:1,K含量为1%)催化剂上低碳醇的时空产率达到624.4g/kg-cat.h,醇选择性与48.5%,OH/C1OH=1.08。  相似文献   
148.
用太原钢铁公司产工业硫酸亚铁对先锋、神木、依兰煤液经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担载量,加入方式,反应条件及助剂对硫酸亚铁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硫酸亚铁是先锋、神木、依兰煤良好的液化催化剂,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工业FeSO4单独担载或与Na2S配对担载可有效促进先锋、神木煤的液化,而对于依兰煤,只有工业FeSO4+Na2S配对担载或担载FeSO4后再加入S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担载催化剂的高活性来自于铁原子在煤表面的良好分散和与煤颗粒的紧密接触并且与煤的硫含量和外加硫含量有关,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煤液化和油的生成,但对于重质产物A+PA产率的影响却因煤种的差异呈现不同一样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9.
合成低碳醇超细Mo-Co-K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类凝胶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超细Mo-Co-K催化剂。通过BET,TEM,XRD和TPR等表征手段比较分析了不同制备参数尤其是Co/Mo比对超细Mo-Co-K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催化剂为大比表面积、小粒径、大孔超细粒子。  相似文献   
150.
在相同的反应体系中当ph值从约9.5调变至11时分别合成出双中孔SiO2和六方中孔SiO2材料,并用XRD、N2吸附、TEM、TG/DTA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双中孔SiO和六 方中孔SiO2是合成中必然出现的两种不同的中孔物相。与六方中孔SiO2相比,双中孔SiO2也具有典型中孔 材料的特征XRD谱图,虽然仅呈现一个易让人产生不完全晶化误解的相对较宽的单XRD衍射峰(d=5.2nm),但它却给出一种独特的N2吸附等温线和窄的双峰中孔孔径分布曲线。由于孔壁的无定形及表面活性剂分子与SiO2骨架间相似的相互作用,两类材料给出类似的FTIR谱图和TG/DTA曲线。然而,在双中孔SiO2的FTIR谱图中960cm处峰强度的微小变化可能意味着在锻烧脱除模板剂后双中孔SiO2较六方中孔SiO2具有更高的骨架聚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