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6篇
晶体学   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郭爽  胡震  钱思进  杨宗长  刘烈 《中国物理 C》2010,34(8):1037-1044
One of the first physics results that CMS will hopefully obtain will be the analysis of heavy quarkonium productions, including the Υ cross-section measurement. Since the Υ production cross-section from p-p collisions is expected to be relatively large, the analysis should be viable with rather small datasets which will be available soon after the start-up of the LHC.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thods and plans for measuring the 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 of Y(1S) →μ^+μ- production, by using data to be collected from the CMS detector in the first LHC run. In this study, about 80 thousand Υ are reconstructed corresponding to an integrated luminosity of 6.4 pb^-1 in 10 TeV proton-proton collisions by using Monte Carlo data. The precision of this measurement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 16%, which is limited by the systematic errors.  相似文献   
12.
局部附面层抽吸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流动特性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低速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局部附面层吸除对高负荷扩压叶栅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实验对叶栅壁面进行了墨迹流动显示,并采用五孔气动探针测量了叶栅出口截面参数,得到了该截面的二次流速度矢量分布。结果表明,吸力面两端附面层吸除能有效减小角区三维分离、抑制通道涡发展,而在吸力面中部抽吸不能有效抑制角区三维分离流动;在角区分离线起始位置后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方式时,吸气量越大流动改善的效果越好,其余方案时吸气量变化对流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来流附面层对大转角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对比了低速条件下抽吸来流附面层前后某大转角扩压叶栅性能的变化。在叶栅壁面进行了墨迹流动显示,并对叶栅出口截面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入口附面层主要影响的区域是损失比较严重的吸力面/端壁角区。减薄大转角扩压叶栅的入口附面层可有效抑制栅内端壁附近的横向二次流、抑制角区分离、降低损失。当吸气量为入口流量的2.5%时,总...  相似文献   
14.
木合他拜尔  严华  徐姗  冯楠  郝杰  朱尘琪  郭爽  张朝晖  韩南银 《色谱》2015,33(11):1199-1204
建立了鸡肉中二硝托胺、尼卡巴嗪、地克珠利、妥曲珠利、莫能菌素及盐霉素6种抗球虫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多残留检测方法。经QuEChERS样品净化,首先使用含有1%(v/v)三氯乙酸的乙腈-水(3 : 7, v/v)溶液提取样品中的被测物,再加入氯化钠,使用50 mg/mL N-丙基乙二胺(PSA)+50 mg/mL中性氧化铝(Alumina-N)的混合分散固相萃取(dispersiv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DSPE)粉末净化提取,过0.22 μ m滤膜后以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检测。选择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8色谱柱(100 mm×2.1 mm, 1.7 μ m),以甲醇-5 mmol/L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模式,基质外标法定量。研究表明,6种目标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二硝托胺,1.0~30.0 μ g/L;尼卡巴嗪,0.2~6.0 μ g/L;地克珠利、妥曲珠利,2.0~60.0 μ g/L;莫能菌素、盐霉素,4.0~120.0 μ g/L。空白样品中添加低、中、高3个水平的混合标准溶液,回收率在67.7%~126.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4%。6种抗球虫药物的定量限分别为:二硝托胺,2.50 μ g/kg;尼卡巴嗪,0.50 μ g/kg;地克珠利、妥曲珠利,5.00 μ g/kg;莫能菌素、盐霉素,20.00 μ g/kg。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且能够满足日常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5.
附面层抽吸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实验研究了低速条件下吸力面附面层吸除对某高负荷扩压叶栅损失的影响,分析了叶栅出口截面损失和气流角的分布.结果表明,附面层吸除降低了叶栅出口的总损失,并提高了气流的折转能力;吸气位置对损失的影响随吸气量的增大而增大;吸力面采用附面层抽吸对叶展中部区域损失的改善要好于近端壁区.  相似文献   
16.
带根部间隙压气机静叶流道流动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低速压气机静叶流道内的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设计工况下,带根部间隙的静叶流道中主要存在三个大尺度旋涡结构,分别为上通道涡、刮削涡和集中脱落涡,这些涡系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流道内总奇点数先增加后减小,但都严格遵循了流道奇点数拓扑法则。  相似文献   
17.
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分离与流场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流动显示及静压测量,对不同冲角下、三种叶型弯角的环形压气机直、弯叶栅近壁面区域的流动分离及旋涡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近吸力面的气泡分离与转捩取决于叶栅型面静压分布;随叶栅负荷增大,流动分离形式由闭式分离逐渐向开式分离发展,流动分离的对称性逐渐减弱;减少涡系与涡系、涡系与附面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掺混可以有效拓宽正弯叶片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高黎贡山地区越岭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高热流体等地质灾害,为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可能遇见的水体的来源和水质特性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利用比例系数法,结合同位素水化学资料,对云南省龙陵地区的温泉水的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龙陵地区的温泉水的矿化度较低;水-岩作用主要为溶滤、溶解作用和同离子效应;地下水循环和径流条件良好,温泉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温泉水为未变质水。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一个由于常规原因和人为错误引起故障的两不同部件并行系统的模型,修复后的故障系统恢复正常.在假设修复率非常数的前提下,运用纯分析的方法给出了两不同部件并行系统解的性质,绕过了该系统解是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重力场流分离作为最简单的一种场流分离技术,常用于分离微米级颗粒。选择两种不同粒径(20 μ m和6 μ m)的聚苯乙烯(PS)颗粒作为样品,通过改变载液中叠氮化钠浓度、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比例及载液流速,利用自行设计生产的重力场流分离(gravitational flow field-flow fractionation, GrFFF)仪器,对颗粒混合样品进行分离,得到了相关谱图与数据,考察了这3种因素对分离效果(保留比(R)、塔板高度(H))的影响。结果表明:20 μ m PS颗粒的R值均大于6 μ m PS颗粒的R值,H值均小于6 μ m颗粒的H值;PS颗粒的R值与H值均随着载液中叠氮化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载液流速的增加,R值增加,H值减小。该研究为GrFFF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