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543篇
化学   820篇
晶体学   33篇
力学   177篇
综合类   66篇
数学   224篇
物理学   101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0篇
  1965年   4篇
  1961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CeCl3-MgCl2-LiCl三元体系液相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eCl_3-MgCl_2-LiCl三元体系中的三个二元体系相图均已有文献报导.其中CeCl_3-LiCl及CeCl_3-MgCl_2都是简单低共熔型的,低共熔点的组成和温度分别为67.0wt%CeCl_3(466℃)和54.0wt%CeCl_3(660℃).MgCl_2则是有最低点M的连续固溶体型,M的组成和温度为59.9wt%MgCl_2(570℃).本文中的二元体系,经验证后直接引用文献数据.据此测定了该三元体系的液相限.共测定七个多温截面.各截面端点组成见表1(Table 1).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海藻吸附重金属镉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采用6种分别属于褐藻门、绿藻门、红藻门的海边常见大型海藻对重金属镉离子进行吸附比较实验,镉离子浓度较低时,其吸附容量排列顺序为:海黍子>海带>孔石莼>节荚藻>刺松藻>内枝藻,海黍子的吸附量高达181mg/g,超出文献报道值,对3种吸附容量较高的海藻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研究溶液的pH值、初始Cd^2 离子浓度等因素对Ca^2 的吸附特性的影响,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发现镉离子与海藻中的钙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交换率占总吸附量的33-34%,得出了适宜的吸附等温线方程。  相似文献   
993.
994.
利用DTA研究了ErCl3-CaCl2-LiCl三元体系相图。发现该相图有对应于ErCl3、CaCl2,LiCl和Li3ErCl6的4个液相面,5条二次结晶线,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一个三元转熔点P。  相似文献   
995.
正戊醇萃取磷钒钼黄杂多酸光度测定矿石中微量磷为常用方法。但此法灵敏度有限,测定毫克量试样中低量磷仍有困难。本文将正戊醇萃取的有机相,以氯化亚锡和抗坏血酸使磷钒钼黄杂多酸还原为钼蓝,此时较不加还原剂的方法灵敏度提高约一个数量级。方法简便、精密度好,适用于锆英石及其它单矿物中磷的测定。试剂配制磷标准溶液:按常法配制成1毫升含10微克五氧化二磷的溶液;钒酸铵-钼酸铵显色剂:500毫升8%钼酸铵溶液与500毫升中含1克钒酸铵和200毫升除氧化亚氮的硝酸混合;氯化亚锡溶液:45克氯化亚锡溶于67毫升盐酸中,以水稀释至100毫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借助于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金相和电子探针研究了Mg-Sm二元相图。发现并测定了金属间化合物,Sm_2Mg_(13)它属正交晶系,晶胞参数a=13.855(?)、b=9.357、c=7.457(?)。z=2,v=966.7(?)~3,dx=2.118克/厘米~3(Dobs=2.127克/厘米~3)。并得到一套衍射图谱。同时发现Mg-Sm二元体系有二个共晶反应,一个类共晶反应,三个化合物分解反应和三个多晶转变。  相似文献   
997.
荧光增效法测定四环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永红  王怀公 《分析化学》1991,19(12):1424-1427
  相似文献   
998.
在位ESCA表征不同状态下Cu-Co尖晶石催化剂表面状态和组成。氧化态催化剂表面富铜,钾表面浓度较低。Cu为Cu ̄(+2);Co大部为Co ̄(+3),部分为Co ̄(+2)。还原态催化剂表面形成富钾层。Cu为Cu ̄0或Cu ̄(+1),Co为Co ̄0。Cu、Co间有强相互作用,合成气通过Cu、Co的协同催化作用形成低碳醇。解析反应后脱附的C_(1s)峰表明存在三种类型的碳物种:非解离吸附CO,解离吸附的CO物种,表面碳酸钾。解离吸附与非解离吸附碳物种的合适比例是形成低碳醇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条纹泽尼克多项式来表征自由曲面的光学元件,并将多项式中表示初级球差、彗差、像散项转换为矢量形式.利用矢量波像差理论,研究了自由曲面光学元件校正光学系统初级像差的特性.通过分析可知,自由曲面在光学系统中不同位置时所校正的像差特性不同.当自由曲面位于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瞳或出瞳)上可以校正光学系统全视场内为常数的初级像差;当自由曲面远离孔径光阑时,由于轴外视场成像光束口径的缩放与偏移,自由曲面可以校正非对称初级像差,且不同初级像差与视场依据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1000.
地球内部是一个高温高压环境。温度对于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矿物的分子振动、弹性模量、地震波波速等诸多性质有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对地球内部的相关物理-化学过程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温谱学研究(如高温红外及高温拉曼)对了解矿物在高温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高温谱学研究中常用的加热台带有冷却装置,能够确保加热台在很高温度下也能正常运转(如1 500℃),然而加热元件在高温下辐射出的大量热量可能使相关光聚焦物镜系统的温度急剧升高,从而造成热损伤,进而限制了高温谱学研究的温度范围。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为克服这个困难,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防止高温光谱实验中显微物镜温度过高的装置,从而扩展高温谱学研究的温度范围。通过在物镜系统的附近添加了一套空气吹扫装置,加速空气流动而带走多余的热量,从而降低物镜系统的温度。测试表明:尽管这一装置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效;当实验温度为~1 000℃时,物镜下表面的温度由原来的~235℃下降到~68℃。利用该空气吹扫装置,我们对镁橄榄石进行了温度高达~1 300℃的原位拉曼光谱研究,实验结果与其他研究报道的结果一致。这一事实表明,通过添加该空气吹扫装置,高温谱学研究可以比较容易地在超过1 300℃的高温下进行,所用物镜系统基本没有热损伤,从而避免采用能承受更高温度的不同材质的物镜或者运用长焦距物镜的昂贵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