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化学   278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77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136篇
物理学   5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因自辐照效应的影响,一些材料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氦泡,关注这些氦泡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是目前损伤破坏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相关文献的实验结果,采用耦合材料初始损伤、孔洞尺寸及惯性影响的损伤模型,对该问题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显示:氦泡的内压及材料变形中温度的变化对损伤发展的影响很小;材料的初始损伤越大,材料内部应力减小得越快,损伤增长得越慢;因惯性的影响,初始氦泡越大,损伤增长相对较慢。因此,分析含氦泡材料的层裂损伤问题需要重点关注材料初始氦泡大小、初始损伤以及损伤演化过程中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部分相干X射线相位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基于同轴伽柏(Gabor)X射线全息方法的X射线相位成像。应用部分相干光的轴GaborX射线全息理论,分析了射光的部分相干性对直接X射线相位成像的影响,指出相干性直接成像的影响不是很大,并研究了X射线相位全息。讨论了入射光的部分相干性、记录介质的有限分辨、物体与记录介质的准直程度和腹复原的位置等因素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证明了物体与记录介质的不准直是影响相位成像质量的最重要因素,给出了纵向记录长  相似文献   
993.
四种无约束优化算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值试验的角度 ,通过对 3个测试问题 (其中构造了一个规模大小可变的算例 )的求解 ,对共轭梯度法、BFGS拟牛顿法、DFP拟牛顿法和截断牛顿法进行比较研究 ,根据测试结果的分析 ,显示截断牛顿法在求解大规模优化问题时具有优势 ,从而为大规模寻优算法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相似文献   
994.
The edge-face chromatic number Xef (G) of a plane graph G is the least number of colors assigned to the edges and faces such that every adjacent or incident pair of them receives different color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prove that every 2-connected plane graph G with△(G)≥|G| -2△9 has Xef(G)=△(G).  相似文献   
995.
用完全初等的方法给出了梯形电阻网络等效电阻的通项公式,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6.
The cross-section ratios of double-, triple-, quadruple-, and the total multi-electron processes to the single electron capture process (σ^DE/σ^SC, σ^TE/σ^SC, σ^QE/σ^SC and σ^ME/σ^SC) as well as the relative ratios among reaction channels in double-electron active, triple-electron active and quadruple-electron active are measured in ^13C^6+_Ne collision in the energy region of 4.15-11.08keV/u by employing position-sensitive and time-of-flight coincident techniques.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cross-section ratios σ^DE /σ^SC, σ^TE /σ^SC, σ^QE /σ^SC and σ^ME /σ^SC are approximately the constants of 0.20 ± 0.03, 0.16 ± 0.04, 0.06 ± 0.02 and 0.42 ± 0.05. These values are obviously smaller than the predictions of the molecular Coulomb over-the-barrier model (MCBM) [J. Phys. B 23 (1990) 4293], the extended classical over-the-barrier model (ECBM) [J. Phys. B 19 (1986) 2925] and the semiempirical scaling laws (SL) [Phys. Rev. A 54 (1996) 4127]. However, the relative ratios among partial processes of DE, TE and QE are found to depend on collision energy,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collision dynamics depends on the collision velocity. The limitation of velocity-independent character of ECBM, MCBM and SL is undoubtedly shown.  相似文献   
997.
 在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实验中,可以在显微镜下观测到激光辐照引起的尺寸较大、形状对称性很好的鼓包。从杂质气化的角度,应用弹性力学的球壳受压膨胀模型,分析薄膜表面鼓包的形成机制,同时得到了相应情况下薄膜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半径越大杂质在激光辐照下越容易引起薄膜破坏,填埋得越浅的杂质也越容易引起薄膜破坏。杂质诱导破坏机制下,薄膜的裂纹首先出现在杂质附近的薄膜基体中。在薄膜中出现裂纹的临界状态时,半径越大、填埋得越深的杂质所引起的鼓包尺寸越大、高度越高。这种热力耦合模型,弥补了现有理论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理论。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超声清洗和激光预处理两种后处理手段对减反膜的损伤特性的影响。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了1 064 nm减反膜,利用超声清洗及激光预处理的方法分别对样品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样品分别进行激光损伤阈值测试及破斑深度测量。结果表明:处理后减反膜的损伤阈值均有所提升,但激光预处理的阈值增强效果更加明显;超声清洗前后的破斑深度没有大的变化,而激光预处理后的破斑深度比处理前浅得多;原因在于超声清洗只能去除表面杂质,激光预处理可减少和抑制膜层内较深处的缺陷。  相似文献   
999.
邵中兴  许凤鸣 《光学学报》1991,11(3):12-216
本文描述了计算机控制环形染料激光器实现无间断自动扫描10THz的光学调谐元件设计、运转机制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非线性激活复合功能晶体NYAB激光器理论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爱萍  邵宗书 《光学学报》1990,10(2):03-108
本文对非线性激活复合功能晶体激光器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该模型采用慢变波近似,建立了耦合波-速率方程;并利用计算机对复合功能晶体NYAB激光器进行模拟,得到理论结果;并讨论了阀值及峰值功率.实际上采用波长为589nm巨脉冲激光泵浦,对(Nd_xY_(1-x)Al_3(BO_3)_4)NYAB激光器激光复合效应进行了研究,获得自倍频绿光输出峰值功率达37.5kW.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为满意.最后对理论模型与实验的偏差,探讨了一些改进器件设计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