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52篇 |
晶体学 | 6篇 |
力学 | 26篇 |
综合类 | 7篇 |
数学 | 59篇 |
物理学 | 1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钌可以促使炔烃通过亚乙烯基钌卡宾金属配合物或钌金属杂环配合物的形式发生碳-碳偶联反应,它的化学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体的电子和立体特征.普通环戊二烯基钌配合物可以促使炔烃三聚生成苯环衍生物或使两分子炔烃和一分子含C=X键(X=C,O,S,N等)的不饱和底物发生环加成反应得到杂环化合物.含桥联碳硼烷-环戊二烯基配体的钌乙腈配合物[η5:σ-Me2C(C5H4)(C2B10H10)]Ru(NCCH3)2(1)表现出与环戊二烯基钌不同的反应性质.例如,配合物1与三甲基硅基取代的端炔或中间炔反应可生成含有单或双亚乙烯基有机钌卡宾配合物;与末端芳炔则通过三分子炔和桥联配体中的环戊二烯基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含有独特三环结构的有机钌配合物.以上结果表明,配体的位阻效应和炔烃的种类都可以影响产物的类型.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此钌乙腈配合物1与烷基或芳基取代的中间炔及中间二炔的反应.配合物1与3-己炔或二苯乙炔在甲苯中于80℃反应可以生成对空气和水稳定的η4-钌-环丁二烯配合物[η5:σ-Me2C(C5H4)(C2B10H10)]Ru(η4-C4Et4)(2)或[η5:σ-Me2C(C5H4)(C2B10H10)]Ru(η4-C4Ph4... 相似文献
152.
搅拌棒固相萃取与液相色谱联用测定水样品中烷基酚类污染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测定水环境中的双酚A(BPA)、辛基酚(OP)、壬基酚(NP)的方法。以聚(N-乙烯基咪唑-二乙烯基苯)整体材料为涂层的搅拌棒固相萃取技术富集目标物,然后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测定水样品中烷基酚类污染物。考察了萃取时间、解析时间、样品基质的pH值、离子强度等实验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3种目标化合物的线性范围是1.0~200μg/L,检出限LOD(S/N=3)在0.13~0.66μg/L之间,定量限LOQ(S/N=10)在0.44~2.19μg/L之间。在对海水和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水样测定中,3种目标化合物的不同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37.8%~101.1%。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高效、灵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3.
为了寻找具有更高抗真菌活性的杂类化合物并对高活性的杂衍生物A进行构效关系研究,设计合成了38个3-(CH2)nCO2C2H5-1,5-苯并硫氮杂衍生物6和7(n=1,2),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确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发现其分子中的七元杂环是扭曲的船式构象.实验还考察了合成化合物的抑真菌活性,结果表明,当乙氧羰基烷基[(CH2)nCO2C2H5]在七元杂环的3位时杂的活性降低;将Lewis CeCl3.7H2O-NaI用于催化含硫化合物与α,β-不饱和酮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发现该催化剂能有效促进高位阻α,β-不饱和酮与邻氨基苯硫酚的迈克尔加成;同时研究了中间体5的分子内缩合反应,发现TiCl4是合成Schiff碱非常有效的促进剂. 相似文献
154.
催化剂Ni/Y2O3上低温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研究——氢气预还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用浸渍-热分解-氢还原法(IHDHR)和浸渍-热分解法(IHD)分别制备了两种纳米尺寸的Ni/Y2O3催化剂,并应用X-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测试等分析技术对两种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比较。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氢气预还原与否对该纳米Ni/Y2O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经过氢气预还原的催化剂对低温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250?℃时,乙醇的转化率达到81.9%;320 ℃时,乙醇的转化率达到95.3%,对氢气的选择性为53.6%。对经过氢预还原的Ni/Y2O3催化剂进行了60 h的稳定性测试。 相似文献
155.
甲醇电氧化催化剂Pt/CeO2-CNTs与PtRu/C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合成催化剂Pt/CeO2-CNTs与商用催化剂PtRu/C(E-TEK)的催化性能和结构特点, 用CO溶出法和恒电位氧化法比较了这两种催化剂对CO的电氧化活性,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氧化法比较了这两种催化剂对甲醇的电氧化活性. CO电氧化实验结果表明, PtRu/C上CO的电氧化活性明显优于Pt/CeO2-CNTs; 甲醇电氧化实验结果却表明, Pt/CeO2-CNTs与PtRu/C上甲醇电氧化表观活性相当. 为从结构特点上解释PtRu/C上CO电氧化和甲醇电氧化活性的不一致, 对PtRu/C进行了循环伏安扫描和CO溶出实验. 结果表明, PtRu/C的甲醇电氧化电流之所以没有预期高, 一是由于Pt比表面积不够大, 同时Pt-Ru之间协同作用有待提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Ru对Pt上CO电氧化有显著助催化作用, 但要充分发挥其对Pt上甲醇电氧化的助催化作用, 需同时提高Pt表面积和Pt-Ru接触界面. 该结论对设计甲醇电氧化催化剂具有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156.
为认识孔隙度增加对甲醇电氧化的影响, 将熔盐法制备的La2O3颗粒与Pt/CNTs(碳纳米管)预混合然后用HClO4溶掉La2O3颗粒, 从而增加了Pt/CNTs催化层的孔隙度.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 该处理可以形成孔结构. 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实验考察了孔隙度增加对甲醇电氧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甲醇电氧化电流可增加57%. 分析认为, 电流增加的原因是由于多孔催化层中甲醇更易于到达Pt催化剂表面进行电氧化. 该研究表明, 通过在催化层中预混-溶解La2O3来增加孔隙是一种改善催化层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7.
碳硼烷和碳硼炔金属配合物中的金属-碳键具有不同于经典金属-碳键的化学性质.一方面,二十面体碳硼烷独特的电子和空间效应使得碳硼烷金属配合物中的金属-碳键不参与和不饱和分子的反应 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大空间位阻的碳硼笼可以诱导某些碳-碳偶联反应.然而,碳硼炔金属配合物中的金属-碳键能与多种不饱和分子发生反应,其反应模式取决于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构型.本文简要总结了我们近期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8.
通过静电作用,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吸附一层均匀分散的Ni2+形成GO-Ni2+复合物,利用循环伏安法,把GO-Ni2+修饰电极上的Ni2+转化为铁氰化镍(Ni HCF),再通过电还原制备电还原的氧化石墨烯-铁氰化镍修饰的玻碳电极(ERGO-Ni HCF/GCE)。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O-2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ERGO-Ni HCF/GCE对NO-2的氧化反应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NO-2的浓度与其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9.
160.
从苗药双肾草[Herminium bulleyi(Rolfe) Tang et Wang]块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 其中化合物6是新化合物, 命名为双肾草素, 经NMR等波谱解析, 确定其结构为2,2-dimethyl-5-methoxy-7-[2-(3″-hydroxyphenyl)ethyl]chromene, 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