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化学   233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57篇
物理学   1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马青玉  邱媛媛  黄蓓  章东  龚秀芬 《中国物理 B》2010,19(9):94302-094302
The difference-frequency (DF) ultrasound generated by using parametric effect promises to improve detection depth owing to its low attenu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deep tissue imaging. With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infusion, the harmonic components scattered from the microbubbles, including DF, can be generated due to the nonlinear vibration. A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DF generation from microbubbles under the dual-frequency excitation is proposed in formula based on the solution of the RPNNP equation. The optimisation of the DF generation is discussed associated with the applied acoustic pressure, frequency, and the microbubble size.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validate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by using a dual-frequency signal to excite microbubbles. Both th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optimised DF ultrasound can be achieved as the difference frequency is close to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of the microbubble and improve the contrast-to-tissue ratio in imaging.  相似文献   
92.
新显色剂PAPC光度法测定Zn(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显色剂4-(2-吡啶偶氮)-邻苯二酚(PAPC)与Zn(II)的显色反应,在pH9.5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Zn(II)反应生成稳定的登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 长为494nm,表观摩尔吸光数为6.66*10^4L.mol^-1,cm^-1,锌含量在0-25u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应用于铝合金和钢样中锌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3.
人乳头瘤病毒HPV-16衣壳蛋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煜  邱文元 《化学研究》2005,16(4):91-94,100
人乳头瘤病毒HPV-16是引发子宫颈癌的主要元凶.研究HPV-16病毒的结构特点,对于二十面体病毒几何结构的认识、描述和疫苗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HPV-16病毒的衣壳结构特征、衣壳蛋白,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试探性地指出了HPV-16衣壳几何结构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94.
钟煜  邱文元 《化学通报》2005,68(4):277-284
许多病毒具有二十面体结构。本文对已经发现的各种二十面体病毒进行了分类,分析了二十面体病毒衣壳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二十面体病毒的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95.
用1,3-双(3-氨基苯氧基)苯(1,3-BPA)、4,4′-(六氟异丙基)-苯二酸酐(6FDA)和分散红1(DR1)合成了含氟聚酰亚胺,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热失重分析(TGA)和紫外、红外吸收光谱等测试技术对该聚酰亚胺的热稳定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该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在5%的质量损失温度分别为238和287℃,表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不同浓度的材料在自然光下的热光系数(dn/dT)值为(-2.31~-3.04)×10-4/℃,体积热膨胀系数变化率(dβ/dT)为(2.56~4.32)×10-7/℃;一定浓度的材料在436nm单波长光照射下的热光系数(dn/dT)值为-3.08×10-4/℃,体热膨胀系数变化率(dβ/dT)为4.72×10-7/℃,表明该聚合物在低驱动功率的新型数字热光开关、光通信器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为明晰回转窑内颗粒的运动行为及偏析机理,以绿豆、黄豆和黑豆为颗粒介质,依次对3种装填顺序下的颗粒流动过程进行离散元模拟与实验研究,以颗粒质量分数和平均粒度为判据,对颗粒偏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回转窑内颗粒流动区可分为自由滚落区、渗流呆滞区以及窑壁携带区,自由滚落区颗粒流速最大,而渗流呆滞区流速最小。窑内颗粒沿轴向输运过程发生径向偏析,形成夹层结构,小颗粒受渗流作用在渗流呆滞区中心形成内核,大粒径和中等粒径颗粒集中在自由滚落区和窑壁携带区。窑内颗粒力链分布不均匀,强力链分布于近窑壁区,弱力链分布于自由滚落区和渗流呆滞区,且渗流呆滞区力链细而密集。当窑头附近不同粒径颗粒存在轴向速度差时,颗粒在轴向发生掺混,并产生径向偏析。  相似文献   
97.
甲基百里香酚蓝与铅的络合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化学分析方面所做的许多条件试验主要是利用全面试验法,而条件试验的全面试验法所做试验次数太多,时间长,浪费大量的药品,增加了试验费用,并且有时缺乏准确性,而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光度试验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为此,本法用正交试验法对甲基百里香酚蓝测定铅的光度法进行试验。光度法测定铅已有报道[1-6],但是用甲基百里香酚蓝(MTB)测定铅的光度法报道较少,本文对影响光度法测定微量铅的酸度、显色剂MTB用量、掩蔽剂(NH4F和邻二氮菲)用量、乙醇用量及稳定时间等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利用了少量试验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98.
一对阻转异构体NMR谱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一个孕甾生物碱-富贵草碱A的阻转异构现象,并报道利用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DEPT)技术、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HETCOR)、质子NOE谱(NOESY)这些核磁共振技术,对表富贵草碱A的一对阻转异构体的13C NMR化学位移数据,作了完整指定,表富贵草碱A为一对阻旋异构体的混合物,这是孕甾生物碱中的一个阻旋异构现象。  相似文献   
99.
100.
邱凎俤 《数学研究》2004,37(1):1-10
主要讨论亚纯函数与它的线性微分多项式分担三个IM值时唯一性问题,给予Frank猜想一个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