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5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2,6-二(5-甲基-1H-吡唑-3-基)吡啶(简写为H2L)为第一配体,以均苯四甲酸和乙酸为第二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Ni(H2L)2]·(Me O-H2BTA)2(1)和Mn(H2L)(Ac)2(2)(H4BTA∶均苯四甲酸,HAc∶乙酸),并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a=0.95747(8)nm,b=1.99273(13)nm,c=2.50175(13)nm,α=90°,β=90°,γ=90°,V=4.773 3(6)nm3,Z=4;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c空间群,a=1.11300(13)nm,b=2.0239(2)nm,c=0.97308(12)nm,α=90°,β=118.555(16)°,γ=90°,V=1.9253(4)nm3,Z=4。  相似文献   
52.
设计合成了2个结构新颖的半夹心单核聚吡唑硼酸盐羧酸配合物Tp*Co(Hglu)(CH3OH)(1)和Tp*Co(Hsub)(H2O)(2)[Tp*=三聚(3,5-二甲基吡唑)硼酸根, H2glu=戊二酸, H2sub=辛二酸], 并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构分析表明, 在配合物1和2中, 配体Tp*都是三齿配位, 配位模式相同; 戊二酸和辛二酸都以μ111的端基配位模式与金属相连. 此外, 还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初步探讨了配合物催化氧化环己烷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3.
以乙酰丙酮为起始原料,经过肟化反应得到3-肟基戊二酮(1),再将其与水合肼缩合环化、还原、重氮化及碘代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测试技术表征了它的结构。 用MP2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化合物1及其可能异构体4-羟基-3-亚硝基-3-烯-1-戊酮(1b)的分子结构进行了全参数优化计算,得到了它们的平衡几何构型。 探讨了肟化反应机理。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钾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7645(10) nm,b=2.0361(2) nm,c=1.05761(13) nm,β=107.806(2)°,V=1591.9(3) nm3,Z=4,Dc=2.012 g/cm3,F(000)=904,结构计算的最终偏离因子R1=0.0398。  相似文献   
54.
在四氢呋喃体系中合成了一个具有平面结构的三齿吡唑-三嗪(类蝎型)化合物2,4-二(3,5-二甲基吡唑)-6-二乙基胺-1,3,5-三嗪(简称bpz*eaT), 并以其为配体, 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合成了2个新配合物2·(CuCl4)(1)和Cu1.5Cl3(bpz*eaT)(2).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 结构分析表明, bpz*eaT采取三齿螯合配位模式, 配合物1和2中的铜均为五配位, 形成了扭曲的四角锥构型.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研究了这2个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电荷分布.  相似文献   
55.
分别采用水热反应法和溶液培养法, 合成了两个结构新颖的铜配合物[Cu3(Ipz)3] (Ipz=4-碘吡唑) (1), [Cu(SO4)(Ipz)4]·2H2O·CH3OH (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ray单晶衍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 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 Pnma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的中心金属铜原子的化合价分别是+1和+2价, 金属的配位环境以及配体的配位模式也完全不同。配合物1中金属铜为二配位, 与配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九元环结构;配合物2中金属铜为六配位, 通过配位的硫酸根分子连接形成一条无限的一维链状结构。此外, 对这2个配合物进行了量化计算, 同时还对配合物1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56.
Co-btec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面光电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热以及微波合成方法得到了3 种Co(II)配合物: [Na2Co(μ4-btec)(H2O)8]n(1)、[Co2(μ2-btec)(bipy)2(H2O)6]·2H2O(2)和[Co2(μ2-btec)(phen)2(H2O)6]·2H2O (3) (H4btec=1,2,4,5-苯四甲酸, bipy= 2,2'-联吡啶, phen=邻菲咯啉). X 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 C2/m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1.5690(2) nm, b=0.9550(6) nm, c=0.6102(2) nm, β=92.78(3)°. 配合物(2)也属于单斜晶系, P21/n 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290(1) nm, b=0.7594(2) nm, c=1.7920(1) nm, β=100.07(2)°. 配合物(3)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0.7454(1) nm, b=1.1072(2) nm, c=1.2177(2) nm, α=108.41(3)°, β=101.94(3)°, γ=109.03(3)°. 3个配合物都是以均苯四甲酸根为桥, 形成三维(1)和双核(2、3)结构. 但在3种配合物中, 均苯四甲酸根的配位模式各不相同, 分别采用了μ4-η2η2η2η2、μ2-η1η1和μ2-η1η1配位模式.此外,分子间大量氢键又将配合物(2)和(3)分别网成了二维和三维无限结构. 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光谱及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3个配合物的表面光电压谱研究表明, 它们在300-600 nm 范围内均有正的光伏响应. 但它们的SPS响应带的宽度、位置和数目存在一定差异, 这是由它们的结构和三者中Co 离子的配位微环境不同造成的. 将SPS与其电子吸收光谱进行关联, 发现它们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7.
蝎型钒氧苯甲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量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合成了两种以聚吡唑硼酸盐、苯甲酸为配体的钒氧配合物VO[HB(pz)3](pzH)(C6H5COO)(1)和VO[HB(3,5-Me2pz)3](3,5-Me2pzH)(C6H5COO)(2)((HB(pz)3: 聚吡唑硼酸钠盐; pzH: 吡唑; HB(3,5-Me2pz)3: 聚甲基吡唑硼酸钠盐; 3,5-Me2pzH: 3,5-二甲基吡唑).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结合从头计算结果进一步分析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分子中配键的共价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 配合物2的稳定性大于配合物1, 中心钒原子周围的价键类型都属于共价键范畴, 键序分析结果与晶体结构测定的键长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8.
Co(En)3MoO4晶体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多酸的水热法合成的深入发展已引起了化学家的广泛关注[1~3].80年代已来,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具有层状[4]、网状[5]、孔道状[6,7]和笼状[8,9]等多种新结构和新组成的杂多酸化合物,并应用于合成药物和研究催化剂等[10,11]工作中.科学家们已深入地了解了钒的氧簇化合物[12~15],但有关钼的氧簇化合物的研究还较少.杨国昱等[16]利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孔道结构的Ni(En)3MoO4纳米管.本文在此[16]基础上,利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网状结构的Co(En)3MoO4单晶.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六方晶系,P3C1空间群,晶体中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