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58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在酸性范围内,在不同F/SiO_2值及不同硅酸浓度的溶液中,用氟电极法测得氟和硅酸的结合量,并求得反应式: Si(OH)_4+HF(?)[Si(OH)_3F]+H_2O 其平衡常数β_1=1.7×10~2。从而验证了在酸性含氟硅酸溶液中主要存在着这种初始反应。同时求算了六氟硅酸的总形成常数β_6=2×10~(12)。  相似文献   
32.
杂多酸盐(TBA)n[XW9Mo2(CH3SiOSiCH3)O39]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Keggin衍生结构,以α-[SiW11(RSiOSiR)O39]4-(R=C2H5、C6H5、NC(CH2)3、C3H5)为阴离子的杂多酸盐已有报道[1],但以[XW9Mo2(RSiOSiR)O<  相似文献   
33.
以多克隆抗体包被磁性微球制备捕获探针,以表面负载大量三联吡啶钌标记物的噬菌体展示抗体为发光探针有效放大信号,成功建立了相思子毒素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检测方法。利用本方法检测相思子毒素,浓度在0.005~100μg/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拟合方程为lgY=0.701lgX+1.767(R=0.9964,N=7,p<0.0001),检测限达0.005μg/L(S/N=3)。与采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标记探针相比,检测灵敏度提高20倍,可用于相思子毒素的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34.
关于瞬时观测与测时次数的确定原理探讨齐进军,邹昭晞(北京联大电子工程学院)(北京经济学院)在我国企业管理教科书中,关于瞬时观测与测时的观测次数的确定,教材上只给出了从国外照抄的公式或数表,没有阐明数学原理。如对瞬时观测次数,只给出公式:n=,其中:n...  相似文献   
35.
利用外标法对大气CO_2及其δ~13C进行标定,并对3种不同的δ~13C(CO_2)标定方法进行比对评估,结果表明:FTIR和G2201i(WS-CRDS)在观测大气CO_2时均表现出较好的精度及线性相关性,而在观测δ~13C时,Allan方差结果显示相较于G2201i,FTIR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经标气标定后CO_2观测结果准确度大大提高,待测目标气CO_2浓度误差不超过±0.05×10^(-6),FTIR和G2201i标定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不超过±0.05×10-6);由两套系统直接测得的δ~13C值存在较大误差,经标定后其结果误差显著减小,FTIR由3种标定方法计算的结果误差均在±0.1‰以内,3种标定方法无显著差异;G2201i由第2种和第3种标定方法计算的结果误差也在±0.1‰以内,而第1种标定方法计算的结果误差则在±(0.1~0.2)‰之间。  相似文献   
36.
将流动注射应用于酸碱电位滴定分析,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混合有机酸的电位滴定新方法。在该方法中,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作为滴定剂,在流通池中同时插入pH指示电极和氯离子指示电极,在滴定过程中的任一滴定点,流出液的pH值和酸碱的混合比例可由两个电极的电位测定值同时获得,从而可应用多元校正法由相应的滴定曲线求得混合酸中每一种组分的含量。该方法不仅免去了体积和时间读数,而且减少了试剂和样品的消耗量,分析速度快。应用该方法对混合样品中的苯甲酸和水杨酸进行同时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9%~0.37%,回收率分别为97.3%~102.6%。  相似文献   
37.
α-K3H2SiW11VO40·6H2O属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62,晶胞参数:a=b=19.084Å,c=12.489Å,V=3939.17Å3,Z=3;D0=3.86gcm-3,Dm=3.81gcm-3。晶体内含有分立的α-SiW11VO405-阴离子,其形状、大小类同于α-SiW12O404-,仅是一个W原子为V原子所取代。一个V原子与十一个W原子呈无序分市,共占据十二个原子位置。三个K原子和六个结晶水的位置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38.
本文研究了不同形态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对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及游离Mg^2+浓度[Mg^2+]i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溶胶,聚硅酸,不同硅原子数的固态多酸盐及固态二氧化硅都能使[Ca^2+]i和[Mg^2+]i升高。  相似文献   
39.
用溶胶-凝胶制备了多孔透明的二氧化硅包埋肌红蛋白,在还原辅酶Ⅰ二钠盐(NADH)和黄素单核苷酸(FMN)的存在下,用可见光谱法测定了肌红蛋白苯胺羟基化反应的Kmkcat。表明包埋在二氧化硅中的肌红蛋白保持了苯胺羟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40.
本文采用家兔肺泡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法,以AR-CM阳离子测定系统和荧光试剂Fura-2,研究了石英细胞毒性与肺泡巨噬细胞胞胞浆游离Ca^2+浓度([Ca^2+]i)的关系,并以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表征了由石英引起的AM毒性及硒酸酯多糖对其毒性的拮抗效应,初步讨论了硒酸酯多糖拮抗石英细胞毒性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