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化学   12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66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1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pH对血红蛋白与过氧化氢复合物中间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血红蛋白模拟过氧化物酶,在不同pH溶液中,测定并比较了催化反应中间体-Ⅱ的ks,t1/2和催化活性等。结果表明,中间体-Ⅱ的ks,t1/2和催化活性均与缓冲液的pH密切相关,其稳定性在pH5.0时最小,而此时的催化反应速度最高。  相似文献   
32.
稀土元素的摩擦学研究发展概况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本文对稀土元素的摩擦学研究发展概况作了综述与讨论,主要涉及的是稀土金属及稀土无机化合物和稀土配合物作为润滑油、脂及润滑涂层的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并对稀土无机化合物的高温润滑特性、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涂层中的应用作了简要讨论,最后还提出了稀土的摩擦学研究中当前值得注意的几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3.
建立了亲水/反相二维制备液相色谱(Pre-2D-HILIC/RPLC)分离纯化络石藤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络石藤药材经醇提、活性炭脱色后用反相固相萃取柱除去色素和强极性物质,最终得到干燥的浅黄色粉末。一维亲水色谱选择Click XIon色谱柱(250 mm×20 mm,10μm)作为固定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紫外触发模式收集馏分,共得到15个组分。二维反相色谱选择C18色谱柱(250 mm×20 mm,5μm)作为固定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最终得到14个高纯度化合物,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对其进行确认。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良好的正交选择性,可以有效提高分离度和峰容量,对于分离络石藤等复杂样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严侠  黄朝琴  辛艳萍  姚军  李阳  巩亮 《物理学报》2015,64(13):134703-134703
高速通道压裂是近年在非常规致密油气资源开采中出现的新工艺, 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实施, 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该技术可使支撑剂在人工压裂缝中形成簇团式分布, 从而形成油气高速流动通道, 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 但目前对于高速通道压裂裂缝高导流能力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 对此, 本文从流体力学理论出发, 首先将高速通道压裂裂缝内形成的支撑剂簇团视为渗流区域, 簇团间的大通道视为自由流动区域; 然后基于Darcy-Brinkman方程建立了裂缝内的流动数学模型, 采用均匀化理论对该流动数学模型进行了尺度升级, 推导得到了高速通道压裂裂缝的渗透率, 揭示了其高导流能力的形成机理; 并以此为基础, 分析了不同支撑剂簇团形状、大小以及分布方式等因素对其导流能力的影响, 可为高速通道压裂工艺参数设计与优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5.
眼镜轴向的不正确将产生与眼睛散光轴向不同的残余散光。本文用柱镜矢量计算了残余散光的光焦度和轴向,并得出不同散光值所允许的轴向偏离值。  相似文献   
36.
利用IAsys共振镜生物传感器研究了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Ⅰ(Bp DNase Ⅰ)与DNA的相互作用.求出了不同温度下,Bp DNase Ⅰ与DNA相互作用的结合和解离的动力学速率常数(Kass,Kdiss)和平衡常数(KA,KD),并且计算出了该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H和TΔS).在298 K时该结合过程的KA=(3.521 2±0.232 4)×105(mol/L)-1,KD=(2. 852 4±0. 188 3)×10-6 mol/L,TΔS 为(84. 860±3. 712) kJ/mol,该结合过程的ΔH 为(53.222±3.548) kJ/mol,是一个熵驱动的过程.本文还对Mg2 浓度对Bp DNase Ⅰ与DNA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相同温度下,Bp DNase Ⅰ与DNA的结合作用在有Mg2 存在时较无Mg2 存在时高约30.5 倍,表明Mg2 能极大地提高Bp DNase Ⅰ与DNA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37.
用高分辨率电子动量谱仪进行丁酮分子的结合能谱和内价轨道1a″电子动量谱的实验工作,以及用Hartree-Fock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1a″轨道电子动量谱的理论研究. 得到了各价轨道的电离能值以及理论计算的总能、偶极矩和1a″轨道的二维密度图. 并比较了内价轨道1a″的电子动量谱的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8.
四磺基钴酞菁/MCM-41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四磺基钴酞菁(CoTSPc)通过共价结合连接在氨基化的介孔分子筛MCM-41孔道壁上,制成负载酞菁催化剂,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分析,并研究了其对巯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负载酞菁催化剂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在液相反应过程中扩散阻力较小.这种负载催化剂有酶催化特点,即遵循米氏动力学规律,米氏常数Km为0.015mol/L.反应完成后,通过沉淀即可从反应体系中分离,解决了酞菁催化剂无法回收利用和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的问题.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有着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本文引进集值映射的全局真有效次微分的概念,并用它得到了约束集值优化问题全局真有效解在集值映射的支撑函数和Lagrange乘子形式下的最优性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0.
One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manganese complex Mn(Hpca)2(phen)·3 H_2O(1) based on pyrazole-3-carboxylic acid(H2 pca) and phenanthroline(phen)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fu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SXR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PXRD), infrared spectroscopy(IR), thermal gravity analysis(TGA) and elemental analyses. Complex 1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_1/c with Z = 4, a = 10.3170(9), b = 13.1061(12), c = 17.6919(15) ?, V = 2272.1(3) ?~3, F(000) = 1052, D_c = 1.495 g/cm~3, μ = 0.635 mm~(-1), the final R = 0.0428 and wR = 0.0853. 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the mononuclear Mn~(2+) center was coordinated by two Hpca-and one phen ligands, and shows a distorted {MnO_2N_4}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In the supermolecular structure, the independent units are entrained within several hexanuclear chair-like water clusters by the O-H···O and N-H···O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and finally form the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Notably, as a robust heterogeneous catalyst, complex 1 exhibits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e epoxidation of alkenes with peroxyacetic acid as the oxidant(Conv. up to 97.7%, Sele. up to 98.9%). Additionally, the catalyst can be reused without losing its activity after three runs catalytic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