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化学   56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5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基于荧光熄灭的硫阴离子选择性光化学敏感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S^2-对固定于增塑的聚氯乙烯膜上的荧光素汞的荧光熄灭,研制了S^2-选择性光化学敏感膜。该膜测定S^2-的浓度范围为10^-9mol/L~10^-6mol/L,其荧光信号具有选择性强、重现性高且可逆的特点,适用于水相中硫化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动力调谐陀螺的动态误差模型,提出了动力调谐陀螺的动态误差补偿的计算机算法。算法中的输出值是角增量,它是二次拟和函数。该算法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动力和盐度影响下长江口近岸沉积物中汞的再悬浮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ES(particle entrainment simulator)装置, 实验测定了不同的扰动强度和盐度条件下长江口近岸沉积物中Hg的再悬浮迁移和释放过程. 在盐度再悬浮试验中, 上覆水中HgD(溶解态Hg)和HgP(颗粒态Hg)含量分别在0.06~0.176 μg/L和0.033~0.723 μg/g之间变化, 在盐度×动力耦合再悬浮试验中, 上覆水中HgD和HgP含量分别在0.024~0.112 μg/L和0.05~0.958 μg/g之间变化. 在盐度较低(< 1‰)的水环境中, 动力条件是影响上覆水中Hg行为的重要因子, 动力条件改变后, 沉积物中的部分HgD和HgP存在短期释放行为, 但随扰动时间延长, 被扰动起来的悬浮颗粒对上覆水中的Hg起了较强的吸附作用. 当盐度在1‰以上时, 上覆水中的HgP出现解吸行为, 动力条件的耦合影响促进了Hg的解吸作用, 当动力条件达到250 r/min以上时, Hg的解吸作用增强, 上覆水中的HgD出现正通量, 表现为向上覆水的释放. 此外, 在较强动力条件下, 孔隙水中大量HgD的扩散释放也增加了其释放通量.  相似文献   
14.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院校,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只重视本科类院校的管理人才,因此近些年我国的高校一直都在扩招,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但是扩招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过多,严重的超出了社会的需要,而技术型人才却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因此中职等职业类院校的教育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根据互动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针对性的分析了其在中职院校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Ni单原子催化剂表面的CO2电还原反应(CO2RR), 提出了以Ni为活性位点的“单中心”机理以及同时借助Ni位点还原和碳氮锚定位水解的“双功能”机理. 依据稳态极化的实验结果, 开展了CO2RR的动力学解析与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借助暂态模型方程, 分别获取可表达CO2RR线性与非线性频响特征的电化学阻抗谱(EIS)与总谐波失真(THD)谱. 研究结果表明, CO2的溶解分压对CO2RR活性影响最显著. 若CO2RR遵循“单中心”机理, Ni位点COOHads的形成为速率控制步骤; 但若为“双功能”机理, 碳氮锚定位的水解与Ni位点的CO2,ads还原同为速率控制步骤. EIS理论上可用于区分CO2RR的“单中心”机理与“双功能”机理; 与之相比, THD谱在CO2RR的机理识别中并无优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磁振子压电能量采集器实验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系统静平衡位形,引入坐标变换,建立相对位移的标准控制方程.利用Taylor级数展开法处理磁力非线性项,运用多尺度法近似解析分析,通过消除长期项获得可解性条件,并由此推导出稳态响应时的幅频关系.四阶Runge-Kutta方法用于数值计算受迫振动时间历程,数值算例给出了系统前两阶主共振下的稳态幅频响应关系及其失稳区域.结果表明多尺度方法所得到的一致有效解具有较高精度,可以为优化设计磁振子压电能量采集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红外多站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曹正文  赵健  高宝建 《光子学报》2005,34(7):1001-1004
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红外多站无源系统定位算法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方程的求解过程,并讨论了算法的实现.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可有效的融合多个站点的信息,从而可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定位时所使用的站点数目越多,定位目标与站点的相对位置越好,距离越近,定位精度就越高,这对近程高精度定位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斌  赵健  赵增秀 《物理学报》2018,67(10):103301-103301
发展了三维的处理双原子分子非微扰电子动力学的多组态含时Hartree-Fock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电子关联对于H_2分子强场电离概率的影响.该方法采用能够精确处理双中心库仑势的椭球坐标系,以及减小双电子积分计算量的有限元-离散变量基函数方法.利用多组态含时Hartree-Fock方法计算了H_2分子随分子取向角度变化的XUV光电离结果,并通过与单组态结果的对比研究了电子关联对于单电离和双电离概率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电子关联对于单电离过程影响很小,而在双电离过程中则发挥了重要作用,导致了电离概率的减小.该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强场物理过程中的电子关联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赵健  何满潮  胡祥星  高炜 《中国物理 B》2017,26(7):79101-079101
Carbon monoxide(CO) is a gaseous pollutant with adverse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Kaolinite is a natural mineral resource that can be used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including that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retention of pollutant gases.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arbon monoxide molecules on the(001) surface of kaolinite wa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by using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and supercell models for a range coverage from 0.11 to 1.0 monolayers(ML). The CO adsorbed on the three-fold hollow, two-fold bridge, and one-fold top sites of the kaolinite(001) was tilted with respect to the surface. The strongest adsorbed site of carbon monoxide on the kaolinite(001) surface is the hollow site followed by the bridge and top site. The adsorption energy of CO decreased when increasing the coverage, thus indicating the lower stability of surface adsorption due to the repulsion of neighboring CO molecules. In addition to the adsorption structures and energetics, the lattice relaxation, the electronic density of states, and the different charge distribu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different surface coverages.  相似文献   
20.
何满潮  胡祥星  赵健 《计算物理》2016,33(6):737-742
利用基于量子力学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从微观角度研究煤层对一氧化碳气体的吸附机理.根据煤层的基本成分及结构特点,用结构类似的石墨模拟复杂的煤层,建立石墨吸附一氧化碳分子的模型,讨论石墨表面的三种高对称吸附位置,分别是顶位(top位)、桥位(bridge位)、洞位(hollow位)对一氧化碳分子的吸附.结果表明:当一氧化碳分子垂直于石墨表面,且碳原子端靠近碳层时,在石墨(001)表面的桥位(bridge位)有较强的吸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