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化学   11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的毛细管电泳-大体积样品堆积法同时分离检测4种地龙多肽,方法成功用于地龙多肽VQ-5、OEP3121、F-1及AQ-5的富集。实验中采用了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大体积进样法并对电泳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优条件:堆积电压为-20 kV,堆积时间为2 min,进样压力为20.68 kPa,进样时间为33 s,检测波长为215 nm。实验结果显示,4种地龙多肽可在11 min内完全分离,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富集因子在7.7~30.3之间。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地龙蛋白粉中多肽的测定,测得地龙蛋白粉中多肽AQ-5的含量为0.0012%,回收率在91.97%~102.67%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且准确,适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12.
设T∈B(H)是Hilbert空间H上的有界线性算子,本文研究了算子投影对(P,Q)和复数对(α,β)的广义投影束T=P+αQ+βPQ的性质.用投影算子的Halmos分解定理,得到了算子T为广义投影束的一些等价条件,给出了广义投影束T的谱性质,证明了广义投影束T在一定条件下与对角算子相似的性质,建立起广义投影束T的谱跟投影P和Q的谱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广义投影束T为特殊算子类,例如Fredholm算子、紧算子、自伴算子的充要条件,并给出了算子T关于幂等对的广义投影束的几个性质.  相似文献   
213.
基于味觉信息和化学成分的“谱味”相关性高效挖掘白术苦味的物质基础。采用电子舌技术测定34批次不同产地白术的苦味量化值,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白术的总黄酮、总聚炔、总内酯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白术中4种成分(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苍术酮)含量,将白术的苦味值与其4种成分及总黄酮、总聚炔、总内酯含量进行双变量“谱味”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出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3个化合物与苦味受体TAS2Rs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白术中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的含量与苦味响应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1),白术的总内酯含量与苦味响应值呈正相关(p <0.05),白术的总聚炔含量与苦味响应值呈负相关(p <0.05),苍术酮和总黄酮的含量与苦味响应值无显著相关关系。经AutoDock Vina软件模拟分析验证,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与AlphaFold2软件构建的TAS2Rs苦味受体结合较好,以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为主的白术内酯类成分为白术“苦味”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14.
碱性燃料电池可以避免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因而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能源转换器件之一.与其它燃料相比,乙醇来源丰富,储存和运输成本较低,更适合作为燃料电池的能量来源.但在乙醇氧化反应(EOR)过程中,通常发生2个或6个电子转移的不完全氧化反应,而不是转移12个电子的完全氧化过程.除催化剂对C-C键裂解能力较低外,中间体对催化剂的毒化也是造成乙醇不能被完全氧化的原因.大量研究表明,增强催化剂对OH*和O*的吸附可以有效促进C-C键的裂解并提高催化剂的抗毒化性能.然而,不同氧物种对C-C键裂解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将人工氧化酶应用在EOR中,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不同氧自由基在乙醇氧化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发现一种可以催化氧气原位生成活性氧物种(ROS)的人工氧化酶,并利用该特点,将人工氧化酶应用于EOR中,同时探究了不同ROS在乙醇完全氧化中的作用.当没有ROS时,催化剂的质量活性为7.6 A mgPt-1,二氧化碳的法拉第效率仅为12.4%;而在ROS的作用下,催化剂的质量活性可以达到18.2 A mgP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