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96篇
化学   171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26篇
数学   80篇
物理学   20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给电子体在丙烯聚合MgCl2载体催化剂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了3种含有不同内给电子体(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9-二甲氧基甲基-芴和1,1-双甲氧基甲基-环丁烷)的MgCl2负载型丙烯聚合齐格勒-纳塔(Z-N)催化剂,研究了给电子体结构与聚合性能之间的关系,用红外光谱剖析了催化剂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发现催化剂中的内给电子体直接与MgCl2配位,而没有与TiCl4结合.内给电子体的加入,降低了Z-N催化剂中钛的含量,提高催化丙烯聚合的活性,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聚合物立构规整度的变化强烈依赖于内给电子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2.
以1,3-双咪唑基丙烷(1,3-BIP)、1,3,5-苯三甲酸(H3BTC)和Cu(NO3)2·3H2O为原料,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Cu(II)配位聚合物[Cu23-OH)(1,3-BIP)(BTC)]n(SNUT-20),并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对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解析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SNUT-20是一个以四核铜簇作为次级结构单元,通过混合配体的进一步连接,形成一个3,8双节点的拓扑结构。此外,配位聚合物SNUT-20对罗丹明B(RhB)、亚甲基蓝(MB)和甲基橙(MO)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对RhB、MB、MO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1.5%、89.4%和48.3%。  相似文献   
103.
建立了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水果及其制品中氯吡脲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用ZORBAX Extend-C18柱(150 mm×2.1 mm,5μm)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氯吡脲的质量浓度在4.0~200.0 n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在5.0,10.0,20.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氯吡脲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9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3%~7.6%(n=5),方法定量下限为2.0μg/kg。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定量准确,可满足梨、柑桔、黄桃等水果及其罐头制品中氯吡脲残留的检测与确证需要。  相似文献   
104.
室温条件下,以各种取代苯肼和环状酮为起始原料,经脱水成腙和Vilsmeier试剂(BTC/DMF)环合两步反应合成了1-取代苯基-3,4---取代吡唑类衍生物(4a~4i),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MS表征,其中4b,4c,4e,4f和4h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W(110)p(1×1)表面的STM图像对于衬底偏压的依赖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衬底负偏压条件下,W(110)p(1×1)表面的钨原子在STM图像中显示为暗点而非通常在其它过渡金属中观察到的亮斑,并且暗点随偏压绝对值的减小而逐渐弱化.计算还模拟了恒流模式的STM测量时针尖的起伏变化.当衬底偏压在0~100meV区间时,针尖起伏高度最为明显(~0.006nm).在更高的正偏压下,STM的针尖起伏随偏压改变而线性变化(0.0015~0.0035nm).这些结果说明了W(110)p(1×1)表面是非常平坦的.由于钨原子的价电子为5d态,和3d电子相比具有更为扩展的行为,表面态电子波函数交叠区间集中在原子周围,所以STM测量时亮点突起出现在原子的周围.  相似文献   
106.
带有阻尼项的广义对称正则长波方程的指数吸引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了带有阻尼项的广义对称正则长波方程的整体快变动力学.证明了与该方程有关的非线性半群的挤压性质和指数吸引子的存在性.对指数吸引子的分形维数的上界也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07.
退火对电子束热蒸发Al2O3薄膜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电子束热蒸发方法镀制了Al2O3材料的单层膜,对它们在空气中进行了250~400 ℃的高温退火。对样品的透射率光谱曲线进行了测量,计算了样品的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截止波长。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测量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结构,采用表面轮廓仪测量了样品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结果发现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光学损耗下降,薄膜结构在退火温度为400 ℃时仍然为无定形态,样品的表面粗糙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引起光学损耗下降起主导作用的是吸收而不是散射,吸收损耗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退火使材料吸收空气中的氧而进一步氧化,从而使薄膜材料的非化学计量比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08.
赵生盛  徐玉增  陈俊帆  张力  侯国付  张晓丹  赵颖 《物理学报》2019,68(4):48801-048801
免掺杂、非对称异质接触的新型太阳电池由于近几年的飞速发展,理论转化效率已达到28%,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由于传统晶硅太阳电池产业存在生产设备成本高、原材料易燃易爆等诸多限制,市场对太阳电池产业低成本、绿色无污染的期待越来越高,极大地增加了免掺杂、非对称异质接触的新型太阳电池研究和开发的必要性.为了进一步加快免掺杂、非对称异质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度,本文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着重讨论了过渡金属氧化物(TMO)载流子选择性运输的基本原理、制备技术以及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钝化层对基于TMO构建的免掺杂、非对称异质接触(DASH)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以期对电池的工作机理、材料选择有更深刻的认识,为新型高效的DASH太阳电池制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9.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能计算研究了一氧化碳和氢原子在Ni(111)表面上p(2×2)共吸附系统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结果表明CO和H原子分别被吸附于两个对角p(1×1)元胞的hcp和fcc位置.以氢分子和CO分子作为能量参考点,总吸附能为2.81 eV,相应的共吸附表面功函数φ为6.28 eV.计算得到的C—O,C—Ni和H—Ni的键长分别是1.19?, 1.96?和 1.71?,并且CO分子以C原子处于hcp的谷位与金属衬底原子结合.衬底Ni(111)的最外两层的晶面间距在吸附后的相对变化分别是 关键词: Fisher-Tropsch反应 催化作用 Ni(111) p(2×2)/(CO+H) 共吸附  相似文献   
110.
TiO2 chiral sculptured thin films (CSTFs) prepared using glancing angle deposition (GLAD) method based on 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 ar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circular Bragg phenomenon (CBP) is investigate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entral wavelength of Bragg regime red-shifts with the increasing pitch of helix, and peak value of selective transmittance will increase after adding more turns to the helix. After annealing, the central wavelength blue-shifts and the peak value rises. Tuning CBP by modulating the deposition parameters and annealing can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circularly polarized devices fabricated from CST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