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8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自制的新型双苯并环己酮芳亚胺镍催化剂双苯并环己酮-2,6-二甲基苯亚胺镍(Ⅱ)(Ni{C10H8(O)C[2,6-C6H3(CH3)2N]CH3}2,C1)和双苯并环己酮-2,6-二氯苯亚胺镍(Ⅱ)(Ni{C10H8(O)C[2,6-C6H3Cl2N]CH3}2,C2)与三五氟苯硼[B(C6F5)3]结合,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可高效催化降冰片烯(NB)与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的乙烯基加成共聚合.提出了催化聚合时存在的可能失活机理;研究了不同单体投料比对催化活性、产率及产物性能的影响.根据Kelen-Tüds方法分别估算出2种单体在不同催化体系下的竞聚率,即当催化体系为C1/B(C6F5)3时,竞聚率rn-BMA=0.02,rNB=16.28,rNB·rn-BMA=0.32;当催化体系为C2/B(C6F5)3时,rn-BMA=0.01,rNB=64.83,rNB·rn-BMA=0.65.结果表明,2种单体在2种体系催化下均为无规共聚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降冰片烯-5-甲醇和溴丁烷在氢化钠作用下合成了5-丁氧基亚甲基-2-降冰片烯,双-(β-酮萘胺)镍(Ⅱ)/B(C6F5)3催化体系使之聚合。 考察了聚合时间对其均聚合的影响以及5-丁氧基亚甲基-2-降冰片烯和降冰片烯不同摩尔投料比对其共聚行为的影响。 采用1H NMR、FTIR和TGA测试技术对所得的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双-(β-酮萘胺)镍(Ⅱ)/B(C6F5)3催化体系对5-丁氧基亚甲基-2-降冰片烯均聚和共聚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得到的均聚物和共聚物为加成型聚合物,料液中5-丁氧基亚甲基-2-降冰片烯的摩尔分数为10%~90%时,其在共聚物中的插入率为22.1%~76.9%,所得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Td>360 ℃),在THF和CHCl3等许多普通溶剂中有很好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1,6-己二醇(HDO),以及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和-羟基--羧基DL-低聚乳酸(OLA)在催化剂钛酸四丁酯下熔融缩聚合成了一系列可生物降解共聚酯PHCTL。通过核磁共振(1H 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S)技术对共聚酯进行了表征,随着CHDM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熔点(Tm),热分解温度(Td)等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得出共聚酯的分子量在1.7-3.6  x104之间。在37 C下 PHCTL共聚酯发生了明显的降解,降解速率的大小与共聚酯的亲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