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0篇 |
免费 | 142篇 |
国内免费 | 28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39篇 |
晶体学 | 14篇 |
力学 | 47篇 |
综合类 | 31篇 |
数学 | 202篇 |
物理学 | 3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半精加工试验条件(切削深度ap=0.5mm,进给量f=0.3mm/r,干切)下研究了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切削奥氏体高锰钢时的磨损机制,用WDH-Ⅱ型光电温度计测量了切削温度,用工具显微镜测量后刀面磨损量,进而考察了切削时间和切削速度对后刀面磨损量的影响,采用S-250MK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刀具前、后刀面的磨损形貌和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当切削温度为400~750℃时,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同高锰钢中的γ相及其析出相(Fe,Mn)3C之间产生严重的机械磨损;当切削温度超过800℃时,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同高锰钢单一γ相之间产生扩散磨损;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适合于高速切削. 相似文献
52.
识别物质的相变是物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了一种混淆标签方案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来识别两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中量子相变点,通过计算神经网络输出的准确率,得到W型性能曲线,此性能曲线中间的极大值对应着量子相变的临界点.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得到的量子相变点与解析计算值吻合度较高.此混淆标签方案的深度学习研究方法可以应用到存在两种相的相变体系. 相似文献
53.
54.
研究了由阳离子型肽脂质溴化N,N-二-十六烷基-Na-6-三甲胺基己酰基-L-丙氨酰胺(N+C5Ala2C16)形成的阳离子囊泡,在加入含羧基小分子化合物后形成的聚集。考察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加入到囊泡中后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当EDTA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可以引起由阳离子囊泡的聚集;在加入Ca2+后,阳离子囊泡聚集体得到分散;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囊泡的聚集和分散。超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了囊泡结合的EDTA量。考察了不同pH条件下EDTA对囊泡聚集的影响,当EDTA等含多羧基小分子化合物羧基解离数为三个或以上时能够引起囊泡的聚集,而少于三个时囊泡不能发生聚集。 相似文献
5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掺铋α-MnO_2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铋以Bi~(3+)形式掺杂于α-MnO_2的晶格之中;掺铋α-MnO_2纳米棒的电化学性能比未掺铋α-MnO_2有明显改善,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265 F/g)比同条件合成的未掺铋α-MnO_2(129 F/g)提高约1.05倍,1 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5%. 相似文献
56.
57.
高等植物类囊体膜中色素蛋白复合体的迁移及光能在光系统间的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非离子型去污剂Triton-X100分离蓖麻叶片叶绿体垛叠层膜与非垛叠层膜。垛叠层膜具有高放氧活性与低Ghla/b比值。用SDS-PAGE分析测定液氮低温荧光,证明它们只含有PSII与LHCP颗粒,没有可测量到的PSI颗粒存在。冰冻蚀刻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亦证实了它们确是垛叠层膜。随二价镁离子诱导解垛叠与重垛叠过程中,观察研究了低温荧光F_(685)/F_(730)比值变化。我们发现二价镁离子具有双重效应,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这个现象至今未见有人报道。 相似文献
58.
59.
60.
珊瑚是亚热带和热带海洋生物,富含多种结构类型的生理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其中以倍半萜和二萜类和多羟基甾醇等化合物为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曾首次报道从扭曲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tortuosum中分离得2个结构上非常罕见的双大环四萜[1,2],并提出了其生源假说.其后,Kakisawa等报道了另外2个双大环四萜和1个二萜;Bowden小组也从澳大利亚海域采集的与我们同种属的软珊瑚中分离到第5个双大环四萜和1个二萜,此二萜结构与我们提出的四萜生源前体几乎完全一致.最近,我们在继续系统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过程中,又从海南三亚采集的扭曲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tortuosum中发现了3个新的双大环四萜,通过1D和2D NMR及其他波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测定了它们的结构和立体化学.1和2对P388肿瘤细胞有显著抑制活性.本文着重讨论这3个新四萜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