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428篇
化学   679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98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258篇
物理学   80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氨气还原法制备了NaY分子筛负载的MoCo/Y、MoNi/Y双组氮化物催化剂,用XRD和EXAFS方法征了样品的结构,并测定了其在CH4+CO2重整反应中的活性,在氧化态时,MoCo/Y样品中主要存在CoMoO4和Co3O4两种物相,Mo的配位状态接近于CoMoO4,而Co的配位状态更接近于Co3O4,MoNi/Y样品中主要有NiMoO4和NiO两种物相,Mo的配位状态接近于MiMoO4,而Ni的配位状态可能是NiMoO4和NiO两种化合物中Ni配位状态的平均效果,Ni-Mo之间的朴素作用似乎比Co-Mo相对较强,在氮化态时,两种样品中Mo的配位状态较为相似,但即不同于MoO3,也不同于单组分γ-Mo2N.Co和Ni的配位状态都不同于各在氧化态下的状态,且都在相同的位置出现一个新强峰,这似乎表明MoCo和MoNi生成了结构相似的氮化物,在CH4+CO2重整反应中,氮化态MoCO/Y和MoNi/Y的活性大大超过非负载单组分γ-Mo2N催化剂,其中MoNi/Y的活性相对更好一些,且活性随Ni含量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2.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具有抑制人肿瘤细胞活性的含喹唑啉酮的4-(4-氟苯基)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它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猝灭结果,求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及反应热力学参数,并据此确定了它们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3.
巴豆醛是α, β-不饱和醛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采用气相催化巴豆醛选择加氢制备巴豆醇符合原子经济和绿色化学要求,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和学术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十年国内外巴豆醛气相选择性加氢合成巴豆醇的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成果,评述了贵金属催化剂(铂、金、铱、银、钯)和非贵金属催化剂(钴、铜)上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性能,分析了活性组分、载体、助剂以及活性组分粒径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巴豆醛选择性加氢的反应机理和失活机理。最后,对气相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催化剂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催化剂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指出了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性能因具有价廉易得等优势,将是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催化剂失活是巴豆醛气相选择性加氢工业化的最大障碍,因此研究和认识反应机理,解决催化剂失活问题是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研究α-四芳氧基取代酞菁在溴化反应中溴原子的取代位置问题,本文合成了1,8,15,22-四(4-甲基苯氧基)酞菁钯(Pc~1)、1,8,15,22-四(2,6-二溴-4-甲基苯氧基)酞菁钯(Pc~2)、1,8,15,22-四(2,4-二特丁基苯氧基)酞菁钯(Pc~3)和1,8,15,22-四(2,4-二特丁基苯氧基)酞菁铜(Pc~4),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相同条件下的溴化,得到相应的溴化产物Pc~5、Pc~6、Pc~7和Pc~8.综合对比研究酞菁Pc~1-4及其溴化产物Pc~5-8的最大吸收波长,推测酞菁溴化反应发生在酞菁大共轭体系的苯环上,而不是芳氧取代基的苯环上,并从电子结构的角度简要的说明了原因.  相似文献   
105.
提出采用主成分-BP算法建立纸浆卡伯值近红外光谱法在线测量模型。结果表明,这种算法由于既考虑到了近红外光谱响应的非线性因素,又可防止BP算法在建模时出现“过拟合”的现象,利用该算法建立的纸浆卡伯值测量模型与一元回归,多元回归和主成分回归等线性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6.
采用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PHBV)与磷酸三钙(TCP)、羟基磷灰石(HA)、生物活性玻璃(BG)等进行复合,获得了性能优良的生物活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和骨修复材料.研究和比较了3种复合材料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中发生的生物矿化反应,对比了反应前后因矿化物的形成导致的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通过检测反应液离子浓度的变化对不同材料的矿化过程和生物活性进行了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3种复合材料在模拟生理溶液中发生生物矿化的过程和程度不同,其中PHBV/BG的生物活性反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7.
谢安东  朱正和 《化学学报》2005,63(23):2126-2130
使用SAC/SAC-CI和D95++, 6-311++g, 6-311++g**及D95(d)基组, 分别对BF分子的基态X1Σ、第一简并激发态A1Π和第二激发态B1Σ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优化计算. 对所有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6-311++g**基组为最优基组. 运用6-311++g**基组和SAC方法对基态X1Σ, SAC-CI方法对激发态A1Π和B1Σ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 并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 得到相应电子态的势能函数解析式, 由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X1Σ, A1Π和B1Σ态相对应的光谱常数, 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8.
 采用柠檬酸络合-有机模板剂分解法制备了(La+Co)/(La+Co+Zr)原子比为0.5的La-Co-Zr-O催化剂,并与传统的共沉淀法制备的La-Co-Zr-O催化剂进行比较. N2物理吸附结果表明,采用模板剂法制备的催化剂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96.6~117.6 m2/g)和十分均匀的孔径(3.5~4.3 nm); 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表征结果一致表明,催化剂中活性组分主要为高分散的Co3O4微晶(粒径为23~33 nm), 模板剂法制备的催化剂中所有组分的分散性均优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 程序升温还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混合模板剂制备的催化剂中Co3O4更容易被还原. Co-O 键的活动度与催化剂催化氧化反应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以氯甲基三甲基硅烷、苄胺、丙烯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过取代、甲氧甲基化、合环,最后脱保护,得到标题化合物,总收率为86.1%。由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本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易于纯化的特点,为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0.
采用一种简单的溶剂热法成功的合成了花朵状的钴磁性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样品进行物相与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六排堆积(hcp)和面心立方结构(fcc)混合结构的钴单质,形貌为由很多个厚度约为50~150 nm的菱形花瓣构成的花朵状结构,每个花朵的尺寸约为2μm左右。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样品的磁性能,测试表明样品在室温下表现出铁磁性,饱和磁化强度(Ms)为140 emu.g-1,剩磁(Mr)为9.4 emu.g-1,矫顽力(Hc)为280 O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