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化学   57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和铁调素(Hepc)与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9例RA患者、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BMP-6、Hepc水平,同时检测RA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HGB)、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铁(SI)、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铁蛋白(SF),分析比较RA组与SLE组和健康对照组、RA患者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慢性病性贫血(ACD)与慢性病伴缺铁性贫血(IDA+ACD)组间及不同疾病活动度组间BMP-6、Hepc和其他贫血相关指标,以及RA患者血清BMP-6和Hepc水平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贫血发生率为59.6%,其中ACD占52.5%, IDA+ACD占47.5%。血清BMP-6和Hepc水平在RA患者中明显升高,与SLE组、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贫血组的IL-6水平及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较非贫血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SI、SF、BMP-6和Hep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伴ACD患者的血清SF、Hepc、BMP-6水平及DAS28评分均明显高于RA伴IDA+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AS28>5.1的RA疾病高度活动组血清BMP-6及Hepc较DAS28评分≤5.1的疾病非高度活动组明显升高,而HG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的血清BMP-6与Hepc水平呈正相关(P<0.01),且两者均与IL-6、DAS28呈正相关(P<0.05),BMP-6还与SI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贫血类型以ACD为主,其血清BMP-6和Hepc水平均明显升高,在伴ACD或疾病高度活动的RA患者中升高尤其明显,且互相关系密切,说明BMP-6和Hepc水平异常正是诱导RA患者发生ACD的主要因素之一,两者可能可以作为RA患者ACD治疗的靶点,其在RA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2.
合成了七个含四氮杂十四元大环配体过渡金属配正离子与双(N-氰基亚胺基二硫代甲酸)合镍负离子的加合物[ML][Ni(cdc)2](cdc=N-氰基亚胺基二硫代甲酸根; L=hmtade,hmta, dmtade, tmtate; M=Cu, Ni, Zn),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磁化率和顺磁共振谱对加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Ni(hmtade)][Ni(cdc)2]的晶体结构, 其晶体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1883(2), b=1.1753(2),c=2.0482(4)nm, α=90°, β=100.19(1)°, γ=90°,V=2.8154nm^3, Mr=630.19, Dx=1.482g/cm^3, Z=4, 对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3.
李金山  谢斌 《化学学报》1997,55(9):892-900
合成了七个含四氮杂十四元大环配体过渡金属配正离子与双(N-氰基亚胺基二硫代甲酸)合镍负离子的加合物[ML][Ni(cdc)2](cdc=N-氰基亚胺基二硫代甲酸根; L=hmtade,hmta, dmtade, tmtate; M=Cu, Ni, Zn),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磁化率和顺磁共振谱对加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Ni(hmtade)][Ni(cdc)2]的晶体结构, 其晶体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1883(2), b=1.1753(2),c=2.0482(4)nm, α=90°, β=100.19(1)°, γ=90°,V=2.8154nm^3, Mr=630.19, Dx=1.482g/cm^3, Z=4, 对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4.
将多孔介质局部细观流动与基于Darcy定律的宏观物理模型相结合,应用三维CFD-DEM对多孔介质流场进行局部细观数值模拟,得到多孔介质的惯性阻力系数和粘性阻力系数.并将其作为参数提供给基于Darcy定律的CFD多孔介质模型,从而可用于更大规模的多孔介质流场计算.应用Voronoi多面体作为网格单元,解决了CFD DEM中网格孔隙率精确计算的困难.文中发展的多尺度结合应用的研究方法,在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矛盾中找到了较好的平衡,对于工程应用而言,有节约实验成本、提高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功效.  相似文献   
65.
三元配合物Ni[S_2P(OCH_2CH_2Ph)_2]_2·bipy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三元配合物Ni[S2P(OCH2CH2Ph)2]2·bipy(bipy为α,α'-联吡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单晶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问群为P21/c,α:1.0859(5)nm,b:2.1751(7)nm.c=1.9083(8)nm,β=104.48(3).,Z=4,Dc=1.354g/cm3,μ=0.75mm-1,S=1.044,(△/σ)msx=3.085,R=0.076,wR=0.067[I(2.50σ(I).Ni离子与配体(PhCH2CH2O)2PSS-的S和bipy的N形成了变型八面体.Ni~S的键长在0.2488(5)~0.2513(5)nm范围,Ni~N的键长分别为0.2072(13)和0.2086(13)nm.相邻的对映体配合物分子间的bipy环之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66.
合成了双核铅配合物[Pb2(S2P(OR1)2)2(μ-S2P(OR1)2)2](R1=对叔丁基苯基),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为双核结构,形成了具有椅式构型的八元环[Pb2S4P2],且芳环对Pb原子有弱的π配位作用,Pb原子处于Pb(S5ArE)的畸变缺位五角双锥(ψ-PB)环境中。测定了原料(R1O)2PS2NH2Et2和配合物对大肠杆菌(E.Coli)、枯草杆菌(B.Subtilis)和金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原料和配合物对3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活性优于原料。  相似文献   
67.
含胺配体过渡金属络正离子与[Ni(cdc)_2]~(2-)的加合物的合成和物理性质李金山,谢斌(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1)(四川轻化工学院基础部)关键词N-氰基亚胺基二硫代甲酸根,加合物,光谱,配位1,1-二硫醇和1,2-二硫醇的...  相似文献   
68.
合成了4个含四氮杂大环配体和O,O'-二烃基二硫代磷酸根的镍配合物[Ni(hmtade){SSP(OR)2}2](hmtade=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R=C6H5,2-naphthyl,C6H5CH2CH2,cyclohexyl),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1H NMR、31PNMR、电子光谱及差热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O,O'-二烃基二硫代磷酸根作为单齿配体对镍中心配位.对四氮杂大环的构型进行了讨沦.  相似文献   
69.
合成了配合物[(PhCH2CH2O)2PS2]3Cr并由元素分析、IR、UV-Vis、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进行了结构表征。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9418(3)nm,b=1.40150(3)nm,c=1.47012(3)nm,α=76.3126(19)°,β=101.033(3)°,γ=78.7534(17)°,V=2.61241(9)nm3,Dc=1.353Mg·m-3,Z=2,F(000)=1110,μ(Mo Kα)=0.596mm-1,S=1.019,(Δ/σ)max=0.001,R1=0.0512,wR2=0.1576(I>2σ(I))。配合物中的(PhCH2CH2O)2PS2-为双齿配体,Cr原子与3个配体(PhCH2CH2O)2PS2-的6个S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八面体构型,Cr—S键长为0.24193(9)~0.24476(9)nm。  相似文献   
70.
樊义康  谢斌  谢峰  吴威平  赖川  何林芯 《化学通报》2015,78(12):1123-1127
在160 °C下, 以4"-(4-吡啶基)-3,2":6",3"-三联吡啶 (3-pytpy) 为配体,Cu(OAc)2.H2O为金属盐, 通过水热法在乙腈/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一个Cu(I) 配位聚合物 [Cu3(CN)3(3-pytpy)]n (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IR)、X-射线粉末衍射 (XRD) 和热重分析 (TGA) 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 其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c, Mr = 579.03, a = 7.132 (6) ?, b = 17.431 (13) ?, c = 18.388 (13) ?, β = 94.284 (14)°, V =2280 (3) ?3, F(000) =1152, Z = 4, ?(MoKα) = 2.799 mm-1, Dc = 1.687 g/cm3, 最终残差因子R1 = 0.0447 , wR2 = 0.1238。Cu(I) 均为畸变三角形配位模式, 配位原子分别为:三联吡啶配体吡啶环上的N原子、CN-基N原子和另一个CN-基C原子。CN-基桥联Cu(I) 离子形成沿ac平面对角线方向延伸的一维内消旋螺旋链 [Cu(I)-CN]n, 配体3-pytpy则进一步桥联这些一维链形成二维 “波浪型” 网络结构, 2D层以ABAB方式堆积并通过吡啶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