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化学   111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41篇
物理学   1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样品在550℃灰化,用王水浸提。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的Fe、Cu、Zn、Mn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此法校准曲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4.70%—104.33%。测定结果表明,小茴香中的铁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2.
瓜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过程涉及到几十项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其中最关键的标准是产品质量标准,它是整个生产过程实施和监控的目标。对于瓜果生产者而言,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实现和提高,还需要建立以质量标准为目标的技术标准体系,并严格按标准体系组织生产,才能切实提高瓜果的优级率和商品率。但是不同标准化生产水平对于瓜果品质提高的影响程度,目前国内外尚无测量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以新疆吐鲁番地区承担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2013年分别在非示范区、一般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采集了哈密瓜366个、吐鲁番葡萄431个样本,对3种标准化生产条件下哈密瓜和吐鲁番葡萄的品质进行实证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示范区瓜果品质显著优于非示范区和一般示范区瓜果品质。  相似文献   
93.
94.
95.
本文对大型火力发电设备中的汽轮发电机设计与制造及运行中的若干力学问题作一简要的评述.列举了下述题目:(1)转子及轴系的振动问题;(2)定子铁芯及其支撑力学;(3)定子绕组端部振动问题;(4)发电机转子护环的强度;(5)发电机整机静动态力学特性与响应;(6)大件运输中的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96.
我的瑞典朋友马丁·宋贝先生于1953-1983年长期担任瑞典航空研究院(FFA)低速气动力部主任.他是一名至今还开飞机上天的有54年历史的老飞行员.这两年他常和我讨论飞机升力产生原理的传统说法,他认为许多人误用了伯努利定理来解释升力.他说:长达半个世纪,遍布全世界的飞行员教材中的错误概念,已经酿成了飞行事故,他有责任为此进行斗争.退体后的这几年,他东奔西跑到处说服人们接受他的意见,先是在 FFA内有了市场,接着欧洲民航年会(ECAC)采纳了他的批评,现在他又在争取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纠正错误.不久前他寄给我一篇用英文写成的“檄文”,希望我帮助征求中国同行的意见.我将它翻译整理并加了标题“伯努利升力原理批判”介绍给大家.我觉得这篇文章涉及到科学原理的准确表述和科学普及的通谷解释的关系问题.飞机为什么能飞?或升力怎么产生的?这既是航空空气动力学要研究的课题,也是科普教育要回答的问题.文章所批判的说法在我国的科普读物、中学教材、飞行员课程、航空概论中也都采用,因为其通俗易懂,当然在真正的高等空气动力学教程中又是另外的讲法.关键是通俗解释不应当引入错误的概念,更不应当因错误概念导致危险的...  相似文献   
97.
We study prompt hadroproduction of the charged bottomonium-like states Zb± (10610) and Zb±(10650), and the charged eharmonium-like states Zc± (3900) and Zc± (4020), at the Tevatron and the LHC, provided that these states are S-wave hadronic molecules. Using two Monte Carlo event generators, Herwig and Pythia, to simulate the production of heavy meson pairs, we derive an order-of-magnitude estimate of the production rates for these four particles. Our estimates yield a cross section at the nb level for the Zb(10610) and Zb(10650). The results for the Zc(3900) and Zc (4020) are larger by a factor of 2~30. These cross sections are large enough to be observed, and measurements at hadron colliders in the future will supplement the study using electron-positron collisions, and therefore allow to explore the mysterious nature of these exotic states.  相似文献   
98.
建立了直接进样/超高压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快速分析水中苯胺和联苯胺的新方法。通过研究流动相、水样pH值、水样电导率和滤器材质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化的实验方案。水样直接通过0.22μm微孔滤膜(聚四氟乙烯材质)过滤,以乙腈-3.85 g/L醋酸铵(25∶75)为流动相,荧光检测器(苯胺λex/λem=232nm/329 nm,联苯胺λex/λem=292 nm/383 nm)在0.8 min内完成分析。苯胺和联苯胺在1.0~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仪器精密度(n=10)分别为0.4%和0.5%,方法检出限(S/N=3)分别为0.023μg/L和0.024μg/L,方法定量下限(S/N=10)为0.078μg/L和0.079μg/L,方法回收率为86%~106%。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方法检出限低、分析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水体中苯胺和联苯胺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9.
以Al2O3为载体,采用吸附-沉淀法制备一系列Ru-Fe/Al2O3催化剂,并进行了H2-TPR、XRD及XPS表征。以马来酸二甲酯(DMM)催化加氢合成丁二酸二甲酯(DMS)为探针反应,考察了Fe的加入对Ru/Al2O3催化性能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当Fe/Ru原子比小于2时,催化剂活性变化不大;但Fe/Ru原子比大于或等于2时,催化剂活性明显增加;与Ru/Al2O3催化剂相比,Fe的加入改善了催化剂的高温氧化还原处理稳定性。以甲醇为溶剂,在70℃、1.0 MPa压力、600 r/min转速下,Ru-Fe/Al2O3催化DMM的转化率与生成DMS的选择性均接近100%。XPS和H2-TPR表征结果表明,Ru-Fe/Al2O3中Fe与Ru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促进Ru的分散且调变了Ru的电子特性。  相似文献   
100.
We present a novel and facile method enabling synthesis of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which are composed mainly of maghemite according to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studies. The proposed process is realized by anodic iron polarization in deaerated LiCl solutions containing both water and ethanol. Water seems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ynthesis. Morphology of the product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D. In the solution containing almost 100% of water a black suspension of round shaped maghemite nanoparticles of 20–40 nm size is obtained. Regulating water concentration allows to control nanoparticle size, which is reduced to 4–6 nm for 5% of water with a possibility to reach intermediate sizes. For 3% or lower water concentration nanoparticles are of a needle-like shape and form a reddish suspension. In this case phase determination is problematic due to a small particle size with the thickness of roughly 3 nm. However, XRD studies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ferrihydrite. Coercivities of the materials are similar to those reported for nanoparticle magnetite powders, whereas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values are considerably small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