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458篇
化学   790篇
晶体学   27篇
力学   134篇
综合类   56篇
数学   382篇
物理学   76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6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乙醇为溶剂, 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 用溶剂热法制备了Ag表面修饰的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不同Ag含量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用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中TiO2皆为锐钛矿相, 金属Ag颗粒沉积在TiO2表面, 粒径为2 nm左右, 比表面积较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大大增加, 最高可达151.44 m2·g-1; UV-Vis光谱和光催化实验表明: Ag修饰使TiO2对光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 吸收带边红移至可见光区, 亚甲基蓝在该复合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溶剂热法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明显好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 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 Ag摩尔分数为5%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核苷酸、聚核苷酸和核酸对Tb3+-钛铁试剂(TR)络合物的荧光碎灭机理,认为荧光猝灭过程是核苷酸、聚核苷酸和核酸分子中的磷酸基组分与TR竞争Tb3+离子,生成实验条件下无荧光的二元络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用Tb3+-TR络合物荧光探针研究DNA嵌入剂和金属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实验结果说明这一机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3.
有机膨润土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有机膨润土处理水中有机物的研究已有报道[1-4],但尚无就改性所用的表面活性剂对有机膨润土吸附性能的影响及规律的系统研究,对有机膨润土与不同有机物间作用机理的报道也甚少[1].本文用3种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膨润土,并从等温吸附线的特征和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较系统地研究了有机膨润上对几种有机物的吸附性能和作用机理.1实验部分1.1材料原士为钠基膨润土,经测定其阳离子交换容量为7464meg/100g土;澳化十六烷基王甲铰(CTMAB)为分析纯,溪化十二烷基三甲铰(DTMAB,95%),演化十八烷基三甲按(OTMAB…  相似文献   
104.
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样品前处理是分析过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能从复杂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富集目标物,在复杂样品前处理领域中有重要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分子印迹膜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向两种金属酞菁的混合物添加一定量的硫粉,在800~950 ℃裂解合成了大面积的直立碳纳米管。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拉曼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观察和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碳纳米管(直径为15~35 nm,长度为200~800 nm)管身平直,具有很好的石墨化程度,且杂质很少。采用两种金属酞菁((M(Ⅱ)Pc, M=Fe, Co))进行混合裂解时,既可以提供碳源,而且可以产生相当均匀的催化剂颗粒,有利直立碳纳米管的沉积。这种将两种酞菁进行固相混合裂解的方法,相当安全高效,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直立碳纳米管。  相似文献   
106.
β-环糊精是以1,4-糖苷键首尾相连的环状低聚糖,具有手性识别功能,特别是衍生化的β-环糊精键合固定相,对手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拆分能力。本文介绍了β-环糊精的结构和性质,综述了各种衍生化的β-环糊精液相色谱键合固定相及其在手性化合物拆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7.
三十年前,自由基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其主要集中在碳自由基的应用上,而杂原子自由基却一直得不到发展.氮自由基环化反应是在近十年内才逐步应用到有机合成中的,它对合成一系列的氮杂环化合物有重要的意义,如内酰胺类、吡咯烷类、生物碱类物质等.从四个方面对氮自由基经环化反应合成多种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8.
孙影  许凯旋 《化学教育》2011,32(3):59-62
氢氧化铁胶体性质实验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若制备胶体实验操作不当,很难得到丁达尔现象明显且稳定性良好的胶体。通过实验方案的改进与设计,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直接混合制取氢氧化铁胶体,并测定其pH。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正交实验设计,探讨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影响因素、显著性水平及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09.
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志刚  胡玉玲  李攻科 《分析化学》2011,(11):1766-1773
搅拌棒吸附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固相微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固定相体积大、萃取容量高、无需外加搅拌子、可避免竞争性吸附、能在自身搅拌的同时实现萃取富集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和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本文综述了搅拌棒吸附技术的最新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新型搅拌棒吸附萃取涂层的研制、新型萃取装置的发展以及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搅拌棒吸附萃取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0.
研制了甲氧苄啶分子印迹吸附萃取搅拌棒涂层,并应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甲氧苄啶和磺胺药物的分析。分子印迹涂层的厚度约为21.5μm,相对标准偏差为5.9%(n=10),涂层均匀、致密,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分子印迹涂层的萃取容量是非印迹涂层萃取容量的1.7倍,分子印迹涂层对抗菌增效剂、磺胺药物、三嗪化合物和甲氨蝶呤都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萃取能力。建立了分子印迹吸附萃取搅拌棒联用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方法,成功应用于加标尿样和血浆中痕量甲氧苄啶的分析,线性范围为5~200μg/L,检出限为1.6μg/L,在尿样和血浆中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4.5%~91.7%和71.9%~85.1%,标准偏差分别为2.9%~4.4%和3.0%~7.3%。该方法还应用于加标牛奶中痕量磺胺药物的分析,线性范围为10~200μg/L,检出限在4.5~6.1μg/L之间,回收率为83.2%~110.2%,标准偏差为4.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