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化学   240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建立了同时测定河豚鱼、鳗鱼和烤鳗中烯丙孕素和氯地孕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30 μL葡萄糖苷酸/硫酸酯酶水解后,采用乙腈提取,经乙腈饱和正己烷溶液去除脂肪后,用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Acquity BEH C18柱作为分离柱,以甲醇和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猫,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在添加浓度0.5 ~6.0 μg/kg范围内,烯丙孕素和氯地孕酮的回收率为72% ~111%,相对标准偏差为1.6% ~11.7%.烯丙孕素和氯地孕酮在0.5 ~2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2 μg/L,定量下限为0.5 μ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以满足河豚鱼、鳗鱼和烤鳗中烯丙孕素、氯地孕酮残留的确证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52.
针对特超稠油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的问题,以马来酸酐、C12~18不饱和酸、丙烯酰胺和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了油溶性聚合物降黏剂MAOS、MAS和两亲型聚合物降黏剂TEO9AS、C18AA,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聚合物的降凝、降黏性能,测试了两亲聚合物的表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TEO9AS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1g/L,γCMC为29.54 mN/m,当溶液达到0.03%(w)时界面张力可达到10-1 mN/m数量级;单独的油溶性聚合物和两亲型聚合物均具有较好降凝和降黏效果,油溶性聚合物加量越大,黏度越低。在加量为0.5%时,含有MAS和MAOS的稠油黏度分别为24353 mPa·s和44744 mPa·s,降黏率分别为91.00%和83.47%,两亲型聚合物TEO9AS的降黏率为80.22%。聚合物降黏剂与碱复配后可以大幅降低稠油黏度,尤其是两亲型聚合物TEO9AS与0.8%碱复合时黏度达到206 mPa·s,降黏率达到99.99%。表明两亲型聚合物与碱的混合具有很好的降黏协同效果,这一技术的开发为稠油常温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53.
(Cu,C)Ba2Ca3Cu4Oy 是超导转变温度Tc 约为116 K 的无毒铜氧化物超导材料, 在迄今为止的超导材料中, 高压法制备的(Cu,C)Ba2Ca3Cu4Oy 多晶块材在液氮温区具有最高的不可逆场 Hirr ~ 15 T. 为了实现(Cu,C)Ba2Ca3Cu4Oy 超导材料的规模化制备, 本文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 LaMnO3/MgO/Y2 O3/Al2 O3/Hastelloy 柔性金属基底上依次外延生长了 LaAlO3 帽子层和(Cu,C)Ba2Ca3Cu4Oy 超导薄膜. X 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Cu,C)Ba2Ca3Cu4Oy 薄膜沿a 轴外延生长, 电学输运数据表明(Cu,C)Ba2Ca3Cu4Oy 薄膜的超导转变温度Tc onset 为115K, 零电阻温度Tc0 为52 K, 不可逆场为9 T@35 K. 本文首次报道了(Cu,C)Ba2Ca3Cu4Oy 在柔性金属缓冲层衬底的成功制备, 推动了(Cu,C)Ba2Ca3Cu4Oy 超导材料的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35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Q Exactive-Orbitrap高分辨质谱(HRMS)技术分析12-磷钨酸化学转化柴胡皂苷c(SSc)的产物结构和转化途径。HPLC可以快速分离结构相近的转化产物。利用HRMS获得产物分子及其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鉴定产物结构并分析转化途径。结果表明,在12-磷钨酸产生的酸性环境中,SSc主要通过C18位的环醚开环和羟基消除反应生成具有异环双烯结构的柴胡皂苷h(SSh),并伴随着C3位的去糖基化反应生成去鼠李糖-SSc和去鼠李糖-SSh。转化反应6 h后趋于稳定。HPLC-Q Exactive-Orbitrap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柴胡皂苷及其转化产物结构,并可以区分转化得到的异环双烯和同环双烯柴胡皂苷同分异构体。  相似文献   
355.
卟啉‐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是由金属节点和卟啉有机配体构成的一类新型多孔材料,MOFs骨架上的卟啉配体在光激发下,可以发挥光动力学治疗(PDT)作用。这类多孔结构的PDT材料在疾病治疗中,可以发挥载药、多功能修饰等功能,某些金属位点独特的MOFs还具有纳米酶功能。近年来,这类卟啉‐MOFs已经成为PDT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在推向临床前,这类材料还需要解决氧气浓度、能量传递效率等问题,研究者也给出了诸多解决方案,根据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面对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手段来增强PDT的效果,包括提高氧气浓度、改进能量传递过程、消耗功能分子、产生信号分子以及协同策略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代表性工作,包括卟啉‐MOFs材料以及PDT产生的机制,卟啉‐MOFs材料PDT的应用和最新进展,并针对卟啉‐MOFs材料的PDT在生物医学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56.
有机磷阻燃剂(OPFRs)被广泛添加于商业品和日用品中,由于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潜在毒性,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此需要建立能准确定量环境中OPFRs的检测方法。该文基于基质固相分散萃取(MSPD),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土壤中10种有机磷阻燃剂,筛选对OPFRs具有高选择性的吸附剂,最终确定MSPD最佳萃取条件。该文基于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常见吸附剂(C18、PSA、Florisil、石墨化炭黑(GCB)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及其用量、洗脱溶剂及其体积、研磨时间对OPFRs萃取效率的影响。在此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响应面法(RSM)考察了3个关键因素(吸附剂用量、洗脱剂用量和研磨时间)以及交互作用对OPFRs萃取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条件:吸附剂GCB,用量0.3 g;洗脱溶剂乙酸乙酯,用量10 mL;研磨时间5 min,此时10种OPFR的萃取效率为87.5%。在GC-MS/MS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以13C-PCB208为内标物进行定量。10种OPFRs在6个浓度梯度下,获得较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