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49篇
物理学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代化学传入我国的时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的科学的化学形成之前,人类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和利用,仅仅处在哲学性的猜想和经验性的实践阶段。那样的很长期的阶段,我们在讲化学发展史的时候,不妨姑且统名之为经验化学时期。就化学知识来说,当人们还是处在经验化学的时期,我们中国在化学工艺的成就上,在认识物质的哲学理论上,以及在炼丹术的起源之早这几方面,大体上都可以说,超过了同时代的欧洲。只有到了近代,欧洲社会较早地脱离了封建主义,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这就快速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部门的化学,也就适应了欧洲社会的要求,由经验性的水平提高到系统化的科学水平。达到系统化的科学水平的化学知识,被称为近代化学。不必讳言,我国现有的近代化学知识是从欧洲传来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本来在历史上是常见  相似文献   
32.
本期封三照片上的十二位化学家,都是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欧洲一些国家的著名学者。这是他们1900年在柏林参加普鲁士科学院成立二百周年大会时的合影。这十二位之中,德三人,英二人,俄二人,芬兰、丹麦、荷兰、意大利、瑞士各一人。现根据照片上各人的位置,从站立者到前排就坐  相似文献   
33.
化学通报是中国化学会主编的刊物之一。它的前身是1934年创刊的“化学”;从1952年7月起,改名“化学通报”。二十多年以来,它在普及化学知识、推广化学应用和协助化学教育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祖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迅速发展,化学通报的内容也一年比一年丰富,所起的作用也一年比一年广大。仅就印行的数字来说,初期的“化学”是季刊,创刊号只印了五百份,而现在的化学通报是月刊,最近的发行数字已达二万六千多册。单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人民对于科学的需要,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时代对比起来,有多么显著的不同。我们在这一刊物1957年新的一卷开始的时候,为它的前进而感到兴奋。  相似文献   
34.
稀土元素的第一位发现人加多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稀土资源极为丰富,为世界任何国家所不及。我国不仅已经发现、研究和开发了一批稀土矿床,而且新的稀土资源还在不断地被发现。因此,我们从化学史角度谈谈稀土元素的第一位发现人,对于学化学的人,可能不是没有兴趣的。英国化学家威廉·克鲁克斯(William Crookes)  相似文献   
35.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札记和片断”部分,简要地写着:“化学中的新时代是从原子论开始的(所以近代化学的始祖不是拉瓦锡,而是道尔顿)”。臆测性的哲学原子说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可是原子学说成为颠扑不破的科学理论,却是在十九世纪初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进行实验,并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的原子论指导着化学走出了杂乱的、看不出内在联系的、仪属描述自然现象的阶段,进入了现代化学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6.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极其悠久的文化史,这不是一句空洞的自豪的话,而是有许许多多的事实可以证明的。除了古代文献的纪载以外,我们在最近三十多年来,由於考古学家的努力,在地下发掘出很多文字所未曾记录的史前遗物,从这些遗物里,我们可以确切地认识到我们古代的文化,古代人民丰富的发明和创造。现在所已知的史前遗物可以说还仅仅是埋藏在地下的极小的一部分,将来继续不断的发掘可以有更大的收获,而已经得到的古物也尚有待於更深入的和广泛详细的研究。可是即就现有的资料和研究结果来说,已足以充分说明我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与可爱了。  相似文献   
37.
当人类还处在原始公社的时代,就会对於周围的形形色色的物质,感到惊异,可能发出一些疑问。例如说:这些物质是那里来的?那几种是基本的?无数种类的物质是不是由几种基本物质变来的?一个具体的物,如果不断分割下去,是不是有一定的限度呢?还是能够无限地分割下去?诸如此类的疑问,在彼时,当然仅仅是朦胧地、含浑地、偶然地发生着,今天已没有纪载可以寻找到。可是就从原始宗教的产生来看,我们溯本寻源,可以归之於原始人类对於这一类问题的直觉性的答复。凡是研究宗教发展史的人,基本上都应同意这一种意见。原始时代的人类,对於这一类有关物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袁翰青 《化学教育》1983,4(6):53-55
阿佛加德罗是意大利人,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市。他出身于一位著名律师的家庭。他在1792年16岁时也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1796年20岁时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且做了好几年的律师。从1800年24岁起,阿佛加德罗的兴趣转到数学和物理学方面,因此在1820年被聘为都灵大学数学物理教授。尽管他的学识很渊博,但由于政治变化的原因,不久他就失去了这个职位。到了1832年,这个讲座才又恢复了,但是请法国人柯西(AuguatinLouisCauchy,1789—1857)担任,他是当时很有名的数学家,可是他在1833年就离开意大利,到布拉格任教授去了。  相似文献   
39.
袁翰青 《化学教育》1981,2(5):45-46
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有一种现象,被叫做瓦尔登转化(Walden inversion)·。这是一个手征性分子在取代反应中构型发生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0.
袁翰青 《化学教育》1983,4(2):57-59
在化学史上,名字很响亮的学者要算普利斯特里了。不但在所有的普通化学教科书上都提到他,并且美国化学会就是以能获得普利斯特里奖章为最高荣誉的。在英国的利兹(Leeds),还有他的全身塑像,作为永久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