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化学   36篇
力学   8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了多官能团辅助单体偏苯三酸三丙烯酯(TATM)对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和流变行为的影响.当以不含抗氧剂的聚丙烯粉料为原料时,TATM的加入对稳定接枝产物MFR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将聚丙烯粉料添加抗氧剂并造粒后,TATM的加入则可有效稳定体系的MFR,各种流变曲线显示出接枝产物的熔体弹性明显提高,说明有枝化或交联结构出现.针对PP粉料和粒料间接枝产物流变行为存在的重大差异,结合熔体自由基接枝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解释.TATM能够起到稳定MFR的效果是由于其提高了接枝物的熔体弹性,从而抵消了聚丙烯熔体接枝反应中所不可避免的β断链所造成的剪切黏度下降.聚丙烯粉料和粒料中抗氧剂的差异对聚丙烯的加工降解有严重影响,造成了TATM在不同聚丙烯体系中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42.
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惯性约束聚变(ICF)玻璃微球靶丸材料的碱金属硼硅酸盐玻璃,研究了不同SiO2与B2O3和不同Na2O与B2O3物质的量比的微观结构,包括键长、键角、配位数以及空穴的分布情况。通过模拟发现,在不同组分的碱金属硼硅酸盐玻璃中,硅原子的网络体结构相对稳定,硼原子的结构会随着成分的变化发生明显变化。同时,针对实际的ICF实验中对玻璃微球充入惰性气体氩的问题,模拟发现,当SiO2与B2O3物质的量比为40.5,Na2O与B2O3物质的量比为17.4,8.5,4.2时,玻璃中存在有较多的供氩扩散的空穴。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不同厚度壳体的速度和动能进行理论分析,给出了壳体对燃料抛撒的影响规律;同时开展了不同厚度壳体的云爆装置试验,得到了装置威力与壳体厚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薄壳体,并加强壳体与端盖的连接强度,可以提高中心抛撒药能量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一次起爆型燃料空气弹(SEFAE)的威力,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4.
合成了含有1,3,4-噁二唑基团的大环冠醚: 2,3,11,12-二苯并-4,7,10,16-四氧-14,15-二氮杂双环[11.2.1]-十六烷-13,15-二烯(2)、 2,3,14,15-二苯并-4,7,10,13,19-五氧-17,18-二氮杂双环[14.2.1]-十九烷-16,18-二烯(3)和2,3,17,18-二苯并-4,7,10,13,16,22-六氧-20,21-二氮杂双环[17.2.1]-二十二烷-19,21-二烯(4), 并培养得到其单晶; 通过核磁共振波谱、 高分辨质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冠醚2属正交晶系, Pna21空间群; 冠醚3属于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冠醚4属正交晶系, Pbca空间群. 在3个主体化合物中均存在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将分子连接成三维空间结构. 采用荧光光谱测定了开链冠醚2,5-二[2-(2-甲氧乙氧基)苯基]-1,3,4-噁二唑(1)和不同环空腔大小的噁二唑冠醚(2~4)对金属离子Li +, Na +, K +, Rb +, Mg 2+和Ca 2+的键合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开链冠醚1和冠醚4对碱土金属Mg 2+和Ca 2+表现出荧光猝灭行为, 且对Ca 2+表现出良好的键合能力和选择性; 而冠醚2对Na +和K +表现出良好的键合能力, 但其Na +/K +的选择性较差.  相似文献   
45.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ound(C24H24N2O5, Mr = 420.45)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is of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 = 8.991(1), b = 11.166(1), c = 11.169(1) , α = 91.413(2), β = 105.887(2), γ = 90.992(2)°, V = 1077.8(2) 3, Z = 2, Dc = 1.296 g/cm3, F(000) = 444, μ(MoKα) = 0.091 mm-1, the final R = 0.0466 and wR = 0.1507 for 4185 observed reflections(I 2σ(I)). The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data indicated intermolecular C(17)–H(17)O(4), C(5)–H(5)… O(4) hydrogen bonds and C–H…π interaction in th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46.
47.
袁伟 《物理化学学报》1988,4(4):436-440
环氧丙烷均相热分解的反应机理在文献中存在着争论。Thompson和Meissner认为环氧丙烷先异构化为丙醛,生成的激活丙醛分子进一步反应得到一氧化碳、乙烯、乙烷和氢等产物。Lossing等根据在1100K高温下进行的均相热分解反应推断环氧丙烷在裂解过程中首先异构化为丙酮。Benson从热化学动力学的观点出发,认为环氧丙烷因活化形式的不同可以生成两种形式的双启由基,它们分别产生丙醛和丙酮。我们设计的热絲真空反应器曾应用于环氧乙烷在银絲表面的分解反应,发现同均相  相似文献   
48.
丙烯氢甲酰化过程(以下简称氢甲酰化过程),可以用如下反应式表示: 作者在进行氢甲酰化动力学研究中发现,在接近工业生产条件,特别是使用了适当聚合度的正丁醛做溶剂时,只要控制一定的操作条件,即可在反应的母体转化期和诱导期内检测出反应体系的气相中各组分浓度的振荡变化。据作者了解,目前尚未有关于该体系气相组分中浓度振荡的报道。  相似文献   
49.
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复杂的N-(1-萘基)琥珀酰亚胺进行理论计算时, 提出了将溶液构建和随机构象搜索相结合的多分子相互作用体系构建方法, 可以简单而准确地得到二聚体和三聚体结构, 其中二聚体结构和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 经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得到了在真空条件下二聚体结构的最低能量构象. 对较大体系的三聚体结构采用高精度分子力学进行了理论计算. 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分子构象的影响讨论了溶液结晶过程中N-(1-萘基)琥珀酰亚胺分子构象变化, 为该化合物结晶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溶解气体振荡释放体系使用了四极质谱进行追踪检测。确认了该体系为一种振荡的物理体系。对溶解气体振荡释放过程的实验考察表明该体系对溶解气体的放空流量等均有阈值要求。该体系对温度的变化是敏感的。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 体系对压力、搅拌等扰动是稳定的。体系内的丙烯与合成气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发生一种“协同”作用。实验考察表明, 溶解气体振荡释放过程的产生是由于体系在过饱和状态下成核机制所致。在非平衡条件下, 气泡生长与上升过程所造成的负反馈条件是形成周期性现象的根本原因。本机制应对溶解度大而且沸点相差也大的二元气液体系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