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化学   369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46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126篇
物理学   2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史和昌  于彦存  韩常玉 《应用化学》2022,39(10):1593-1599
将聚乙烯(PE)和氧化铝(AO)熔融共混制得综合性能更好的PE/AO复合材料。通过对其进行流变分析、热力学性能分析、力学性能分析、导热性能分析和断面微观结构分析,探究AO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O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逐步转为脆性材料,其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导热系数、储能模量同步增加;当AO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为18.2 MPa,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2.
我们通过用三种HMO(诱导、杂原子、共轭)模型处理若干超共轭体系,发现所得结果不服从按键型预示的规律,与实验结果的符合很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改进的HMO方法——甲基超共轭模型,处理了若干超共轭体系,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63.
本法应用自制TT-Cu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镍电解液中微量铜,提高了中间产品分析的速度和准确度。针对我厂镍电解液组成较为复杂,对主要组分的浓度范围进行了条件试验,试验表明:1.虽镍电解液含大量Na~+和Cl~-(约为105克/升—120克/升),且变化较大,但铜离子选择电极响应电位与铜离子浓度在P_(Cu)2—7范围内呈直线关系,平均斜率为50毫伏,  相似文献   
64.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环境友好的甲醇为燃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使用的阳极催化剂主要是铂族贵金属,成本高,寿命和活性较差,因此,研究出高活性催化剂仍是目前的热点。通常方法是向Pt中添加一种或多种亲氧金属如Ru或Sn等,制成二元或多元铂合金。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修饰铂锡合金,金属用量少,操作方便,相比Pt/GC,对甲醇的氧化呈现了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5.
经非对映异构盐拆分外消旋体的经典拆分方法,仍是提供对映纯化合物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对许多外消旋体来讲,获得需要的异构体远小于50%。如何通过经典拆分使需要的异构体获得最大产率?本文阐述了一种外消旋体拆分的实用方法,通过非对映异构盐的形成可得到所需的异构体最大产率。运用该实用策略,在拆分外消旋哌啶甲酸乙酯、Corey内酯和石杉碱甲中间体上都成功实现。该策略的实践基础是著名的Marckwald 原理。  相似文献   
66.
硝酸镧与冠醚(2, 2)配合物的晶体及电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硝酸镧与冠醚(2,2)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发现其具有与报道的Eu(NO_3)_3(2,2)配合物不同的配位方式.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晶胞参数为a=10.312(2)(?);b=12.745(3)(?);c=8.917(2)(?);α=103.79(2)°;β=112.73(2)°;γ=83.68(2)°;V=1049.5(5)(?)~3;F(000)=587.88;Z=2.结构用重原子法解出;R值为0.0292.用INDO法计算了配合物的净电荷分布,电子结构、键级.结果表明,镧与配位原子间的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共价性.镧的5d轨道对共价性的贡献最大,而4f轨道基本上不参与成键.La-N比La-O(醚)间存在较强的作用,增大了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7.
混合金属配合物MoS4Cu2(NC5H5)4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成键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金属配合物MoS4Cu2(NC5H5)4(NC5H5=吡啶)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9.465(50),b=9.463(4),c=14.053(3)Å,α=95.16(3),β=84.89(3),γ=95.91(4)°,Z=2,V=1243(2)Å3;Mr=667.7,Dc=1.784g·cm-3.R因子为0.039,加权Rw因子为0.045.该配合物簇骼具有D2d对称性,Mo-Cu间距分别为2.638Å,2.663Å.端配体吡啶与金属原子Cu间的d*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Mo—Cu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8.
利用~1H-NMR原位追踪在L-缬氨酸存在下合成花状纳米聚苯胺的形成过程中发现此结构的形成经历3个阶段:首先在苯胺与缬氨酸构成的类胶束结构内聚合成吩嗪类寡聚物;其次通过p-p重叠作用及胶束融合过程成为片状聚集体;最终通过与缬氨酸形成氢键组装成花瓣状纳米聚苯胺.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对比形成过程中核磁共振图谱及产物形貌的变化发现花状纳米聚苯胺的形成有如下特征:反应初期L-缬氨酸作为缓冲试剂可以避免苯胺的骤然质子化,有利于生成具有吩嗪结构的寡聚物;反应前苯胺单体与缬氨酸形成稳定的反应环境保证寡聚物始终在其内聚集生长,有效避免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陈之旸  倪友明  文富利  周子乔  朱文良  刘中民 《催化学报》2021,42(5):835-843,中插33-中插34
芳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主要通过石油催化裂化和催化重整制得.随着石油资源的消耗以及芳烃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非石油路线制备芳烃势在必行.因此,从煤、天然气和生物质出发,经合成气一步制芳烃(STA)广受关注.将合成气制甲醇的金属催化剂和甲醇制芳烃的分子筛催化剂复合,可以制备双功能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反应可高选择性得到芳烃.然而,关于此过程中芳烃的生成机理仍有争论.目前人们认为,生成芳烃的中间体主要分甲醇和其他含氧物种(乙烯酮,醛类)两种.本文以ZnCrAlOx和H-ZSM-5为模型催化剂,进行合成气制芳烃、甲醇制芳烃和丙烯制芳烃反应,确定了传统的甲醇制芳烃路径不是合成气制芳烃中的主要途径,并通过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质谱解释了STA反应中两种活性组分距离越近,芳烃选择性越高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在合成气制芳烃过程中芳烃的生成机理.通过比较双功能催化剂上合成气、甲醇以及丙烯的反应性能发现,在甲醇和丙烯转化时,其芳烃选择性远小于合成气转化时的,由此可认为,在合成气制芳烃的路径主要不经由传统的甲醇制芳烃,而是通过烯烃聚合脱氢生成芳烃.红外表征和共进料实验表明,合成气可以在金属催化剂表面生成甲酸盐物种,它可与烯烃反应生成羧酸盐物种,再迁移到分子筛上反应生成芳烃,且羧酸盐物种在分子筛上的芳构化能力要高于丙烯;即使在氢气氛围下,当丙烯的芳构化能力受到氢气极大抑制时,羧酸盐物种仍能高选择性生成芳烃.本文制备了一系列金属催化剂和分子筛物理接近距离不同的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合成气在双功能催化剂上制芳烃时,金属催化剂和分子筛二者组分的距离对芳烃选择性的影响.随着二者接近距离的增加,芳烃选择性急剧增加;通过GC-MS分析合成气转化时的停留物种,发现随着二者接近距离的增加,羧酸盐物种和甲基环戊烯酮的量明显增加,因此,羧酸盐物种和甲基环戊烯酮物种在生成芳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STA中一条新的芳烃生成路径,并证明了羧酸盐物种是其中重要的中间物种.它经由金属表面的甲酸盐物种和烯烃反应生成,随后迁移到分子筛上生成甲基环戊烯酮物种,再脱水生成芳烃.  相似文献   
70.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灌溉水痕量多环芳烃残留检测方法。水样加入2种替代物2-氟联苯和对三联苯-d14,通过二氯甲烷萃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二氯甲烷-正己烷(体积比为2∶8)混合溶剂洗脱,浓缩定容后加入萘-d8、苊烯-d10、菲-d10、■-d12和苝-d12 5种氘代多环芳烃混合物作为内标。选择离子扫描模式检测,目标物以保留时间和与标准物质质谱图比较进行定性,采用平均相对响应因子内标法定量。方法检出限为1~7 ng/L,线性范围为1~100μg/L,灌溉水加标回收率为82%~110%,精密度2.0%~10.6%。2种替代物回收率范围79%~105%,说明样品前处理过程稳定可靠,样品基体效应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高效,适用于基质相对复杂的灌溉水痕量多环芳烃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