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化学   5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11篇
物理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比较了3种具有羟基表面SiO2层的差异:紫外光照SAMs形成的羟基表面,紫外光照射前、照射后的羟基表面;用光照前后表面的差异,结合化学浴沉积技术在单晶硅基底上制得了TiO2微图案薄膜。系统考察了光源、硅片表面性质的变化、溶液等方面对图案生成的影响。实验表明TiO2沉积在未照区,电子和空穴动力学上的差异造成光照区表面正电荷增多,抑制了TiO2的沉积。该方法不需要光刻胶和自组装膜作为辅助模板,具有简单廉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2.
利用超分子自组装法在玻璃表面制备了聚合前后 DMTB/Si O2 和 DMCB/Si O2 复合薄膜 .在所制备的复合薄膜中 ,表面活性剂 DMTB和 DMCB既作结构导向剂 ,又作聚合单体 .用 FTIR,XRD和 TEM等表征了薄膜的结构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薄膜具有有机 -无机有序交替的层状结构 .DMCB/Si O2 和 DMTB/Si O2复合薄膜有机层与无机层间的距离分别为聚合前 3 .48和 3 .44nm,聚合后 2 .84和 2 .92 nm.  相似文献   
143.
聚全氟乙丙烯的微动磨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球-盘点接触和面接触微动条件下聚全氟乙丙烯(以下简称FEP)的微动磨损特性。发现球-盘接触对FEP的微动磨损以带状磨屑挤出为主。而常规负荷条件下的球-盘接触形式并不适合于研究聚合物的微动磨损。采用面接触形式可以显著降低接触应力,同时也便于对聚合物微动表面的观测。结果表明,在面接触条件下,FEP的微动损伤表面可明显地分成3个区:中心区为磨屑产生区;高应力区为磨屑阻挡区;阻挡区之外为轻微滑动区,  相似文献   
144.
极压添加剂对陶瓷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者用HQ-1型环-块试验机考察了几种极压添加剂对陶瓷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陶瓷涂层的磨损性能明显地依赖于摩擦副材料的选择和极压添加剂的种类,而其摩擦性能对此却不很敏感;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和磷酸三甲酚酯对Cr_2O_3/Cr_2O_3、Cr_2O_3/WC、Cr_2O_3/ZrO_2和Cr_2O_3/TiO_2涂层摩擦副都具有良好的抗磨效果,而PN剂显示的抗磨效果却很差,甚至还有明显的增磨作用。通过电子探针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TiO_2涂层试块的磨损表面观察发现,润滑油及其极压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于磨痕内外都形成了吸附膜,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和磷酸三甲酚酯的抗磨性能主要归因于它们在陶瓷涂层表面的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45.
作者合成了6种烷基链长不同的直链有机硼酸酯,并且利用Titaken试验机考察了它们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气相色谱仪(GC)对摩擦后的硼酸酯及摩擦产生的气体进行了分析;利用X-光电子能潜仪(XPS)和电子探针(EPMA)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分析。Timken试验表明,硼酸酯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及较高的失效负荷,而且它们的分子链越长,减摩抗磨性能越好,失效负荷越高;GC分析表明,硼酸脂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碳链的降解并产生了小分子的气体;XPS和EPMA分析表明,硼以降解的硼酸酯的形式吸附于摩擦表面,而且硼酸脂的分子链越短,吸附于摩擦表面上降解的硼酸酯的分子也越短,但没有B_2O_3和FeB产生。  相似文献   
146.
陶瓷润滑研究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陶瓷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工程材料,其以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和抗氧化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有关陶瓷摩擦学性能的基础研究也得了发展,如何有效地润滑陶瓷摩擦副,使其摩擦磨损断裂继裂到工程实际所要求的水平,这是陶瓷材料成功地应用于高新技术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7.
分别以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介质,采用有机化合物热分解的方法制备了尺寸和结构均可控的金属Ni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介质制备的Ni纳米微粒具有立方相结构,而以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介质制备的Ni纳米微粒具有六方相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原料浓度的不同所制备的纳米微粒具有不同的粒径.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离子液体不但作为反应的介质而且作为修饰剂修饰在了Ni纳米微粒的表面,从而有效地阻止了Ni纳米微粒的团聚和氧化。  相似文献   
148.
在甲烷气氛下,利用不同材质摩擦副与非晶碳(a-C)基薄膜构成不同的自配副与非自配副摩擦体系,构建出不同的滑动界面,通过研究非晶碳(a-C)基薄膜与不同摩擦副对摩时的摩擦学行为,分析探索滑动界面对体系摩擦学行为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摩擦副对a-C薄膜的摩擦学行为影响较为明显,主要通过影响滑动界面碳悬键的再杂化形式来引起体系摩擦学行为差异;甲烷解离基团对碳悬键的钝化能够有效降低体系摩擦系数,但过多的钝化形成多聚a-C:H,对体系造成不利影响. 研究结果为烃类下提高DLC薄膜的减磨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9.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研究了MoS2摩擦表面的氧化行为和摩擦表面氧化的电子转移,发现MoS2在摩擦失效过程中Mo4+与氧作用生成稳定的Mo6+终态氧化物,其间经过Mo5+过渡态。深入揭示了MoS2摩擦表面氧化过程的复杂性,指出Mo在摩擦表面氧化过程中以多种化学状态存在,Mo原子的氧化是Mo4d轨道上的单电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50.
润滑油添加剂对MC尼龙油润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对MC尼龙-MC尼龙摩擦副油润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摩擦过程中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ZDDP不和MC尼龙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而是以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的方式附着于MC尼龙表面;该吸附膜对MC尼龙-MC尼龙摩擦副的摩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耐磨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