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化学   240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28篇
物理学   1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31.
By employing a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MWCNT) film as the substrate, we obtain Fe tipped carbon nanorods or carbon nanoparticles grown on the outer walls of MWCNTs by combining sputtering deposition of Fe films and rf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structure of carbon nanorods and carbon nanoparticles. In additi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is discussed briefly. The electron field emission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turn-on field (at 10μA/cm^2) of the treated MWCNT films decreases from 2.4 V/μm to O. 79 V/μm and the field emission current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enhanced field enhancement factor, increasing emission densities coming from the grown nanorods and nanoparticles, and H terminated by H plasma a11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field enhancement factor.  相似文献   
332.
传统基于锁钥模型的“一对一”响应的化学检测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复杂体系的检测需求.正交检测阵列通过对不同被检测物的差异化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响应信息,从而实现对多底物的识别检测.多底物检测的关键是要获得尽量多的差异化传感信息.由于存在对探针需求种类量多、合成制备过程复杂、探针有效性筛选效率低等缺点,传统“多对多”方式的多元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现出巨大的局限性.受人类感官系统的启发,发展“单对多”的高效多底物检测分析手段,将会是未来能真正走向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化学信息挖掘、物理信号放大与集成器件设计三个方面,针对如何提高多底物复杂分析的能力,总结简述了近期高效多底物检测与多元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33.
1,6,9,13-Tetraoxadispiro[4.2.4.2]tetradecane-2,10-dione,C_(10)H_(12)O_6,are colourless transparent crystal,and belonges to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P2_1/n.The unit cell parameters are:a=9.051(1)(?),b=6.051(2)(?),c=10.098(1)(?),β=112.57(1)°,Z=2.A four-circle diffractmeter has been used to observe the diffrac-tion intensities.The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direct method and its para-meters refined by the block-matrix least-squares method.The final agreement factor isR=0.065.The result shows that two saturated γ-lactone ring are connected to the dioxanering in dispiro arrangement.  相似文献   
334.
For the first time, we find kyanite-topazite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white schist from abroad, in Jiangsu, Anhui, Henan of China. Because of intercontinental obduction and collision, the kyanite-topazite is formed from the super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of sedimentary rock in continental crust, at the depth of mantle. Kyanite-topazite runs parallel to blue schist, eclogite and constitutes the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in Central China. Its original rocks are a set of sedimentary rock series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marginal shallow marine facies to continental facies pelitic to magnesium carbonatite, both rocks exist in Precambrian Middle-Upper Proterozoic metamorphic strata.  相似文献   
335.
纳米TiO2-MnO2复合材料的合成、结构与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TiCl4, MnSO4·H2O, NH3·H2O为原料, 把TiCl4和MnSO4·H2O按照化学计量比共同水解, 得到的水合氧化物中间体放入高压釜中在150℃, 0.5 MPa下进行反应, 经过滤、洗涤、烘干, 得到纳米TiO2-MnO2复合材料. XRD结合DTA-TG分析证明产品为非晶态, 780℃以上转变为金红石型的Ti1-xMnxO2. TEM形貌观察, 粒子基本为球形, 平均粒径20 nm; 将样品均匀分散在甘油-水混合液中, 利用UV-12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样品的光吸收性能, 发现该纳米复合材料秉承了纳米TiO2和MnO2两者的优点, 对紫外光和可见光均有很强的吸收. 利用该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对有机染料溶液进行了降解实验, 发现在日光照射60 min后, 对酸性红B、酸性黑234以及两者混合染料的降解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336.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一次电池的产量已远超过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且二次电池产量也仅居日本和韩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三.2004年中国的电池产量超过280亿只(占全球电池供应量的25%),其中锂电池为9.4亿只、镍镉电池为10亿只、镍氢电池为8亿只、碱性电池为220亿只;2005年中国的的电池产量超过230亿只,继续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产量分别为190亿只和37亿只(即锂离子电池为22亿只、镉镍电池10亿只和氢镍电池5亿只).由于欧盟委员会颁布了电池指令(2002/525/EC),生产者责任制的逐步实施,西方国家的电池生产企业正面临日趋严格的环保压力,迫使美、日等国的电池产业向中国等欠发达国家转移,在中国的长三角、环渤海湾或珠三角地区独资设厂、控股或参股中国电池企业.仅珠三角地区目前就有数十家产值过亿元的知名电池企业,如深圳比亚迪股份公司、深圳比克电池公司、深圳雄韬电源科技公司、深圳今星光实业公司、深圳豪鹏科技公司、东莞市迈科科技公司、金霸王(中国)有限公司、东莞高力电池公司、广东汤浅蓄电池公司、日本TDK电池、江门市三七电池公司、佛山市南海新力电池公司,此外,还有很多未进入电源行业统计数据的小型二次电池企业.据估计,大型电池企业的废品率一般在1%~3%、极片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1%~2%,而小型企业的残次品率更高.以2005年为例,中国二次电池行业的废品在1亿只左右,约重3000吨,按钴镍含量20%计算,其价值在3亿元左右,但对于电池企业而言,建立专门的废品处理工厂是不经济的,而一般采用定期挂牌拍卖方式处理,然而采用传统的选冶工艺,难以满足废旧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在经济性、生态性、高效性、综合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此外,随着手机型号的变更,大量库存电池也需要物尽其用.佛山市南海邦谱镍钴技术有限公司是创建于2003年的专业从事各种废旧镍氢、镍镉、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废镍、废钴回收与处理的再生资源技术企业,总占地面积达50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万,各类高精加工和自主创新设备(专利号:200620059829.X)约100余套,经过近4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库存二次电池再利用、废旧二次电池拆解及其再资源化的废镍钴原料供应商之一.公司现有员工约100余人,其中专职技术人员20余名,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院校.公司创建伊始就严格按照ISO9001:2000、ISO14001:2004的要求1进行生产和管理.凭借专业化、有序化的生产管理,目前电池月回收量达1000万只,废镍、废钴月处理利用量达300吨,2006年产值突破1.2亿元.自2007年1月以来,佛山市南海邦普镍钴公司与清华大学核研院正式建立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和改进废旧镍氢、锂离子电池拆解技术,拟建一座年处理3000吨含20%镍的电池废料中试基地;并在清华大学核研院设立"清华核研院-镍钴技术奖学金",奖励从事循环经济和环保事业的优秀人才.目前已成功设计了废旧镍氢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成套技术和生产设备,且在锂离子聚合物回收资源再生及无害化处理工艺方面已获得重大突破,并投资1000万元建设邦普镍钴技术研发中心,将拥有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体衍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先进检测仪器.2007年4月19日,国家科技部社发司资环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广东省科技厅、佛山市科技局等各级领导曾莅临公司视察工作,对公司的未来战略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本文拟以废旧二次电池的拆解与回收处理为例,着重介绍佛山市南海邦普镍钴公司在库存电池的再利用、废旧电池的拆解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37.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含氟聚酰亚胺(PI)研究及应用领域中的最新进展情况。主要从含氟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及含氟聚酰亚胺在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综述。重点阐述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305组近几年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为了推动含氟聚酰亚胺这类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功能材料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就必须首先解决含氟单体种类较少这个制约含氟聚酰亚胺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38.
噻吩在不同负载磷化钨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程序升温和高纯氢气还原无定型磷钨酸盐与载体γ-Al2O3机械混合物的方法,制备了活性组分为磷化钨、负载量分别为20%、25%、30%和35%的新型磷化钨催化剂,并对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活性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负载磷化钨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率明显高于非负载磷化钨催化剂;不同负载磷化钨催化剂还原反应均为放热反应,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活性组分磷化钨的最低温度大于610℃,对于噻吩加氢脱硫反应,WP1活性较高,WP4活性较低,在340℃时分别为85.23%和67.93%,催化剂WP1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9.
研究了酸性、中性、碱性范嗣内丙酮酸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丙酮酸的还原峰电流和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研究了AI(Ⅲ)和丙酮酸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pH值范围内AI(Ⅲ)和丙酮酸的相互作用均为弱作用,弱作用强度为酸性〉碱性〉中性。这种作用强度的差别可能来自于不同条件下AI(Ⅲ)的存在形态不同.  相似文献   
340.
磷酸酯桥连的糖结构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例如在糖蛋白的多糖片断中普遍存在磷酸酯桥连的糖单元.在合成这类天然产物时,通常用到的方法包括氢亚磷酸酯方法和磷酰胺方法.在研究合成糖的磷酸酯缀合物时,我们想要合成对称的葡萄糖亚磷酸酯,从而进一步合成各种磷酸酯桥连的糖磷酸酯缀合物.由于目标产物容易水解,采用传统的合成方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