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A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measured fictiv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s explored to evaluate the residual stress fields of CO2 laser-annealed mitigated fused silica damage sites. The proposed model extracts the residual strain from the differences in thermoelastic contraction of fused silica with different fictive temperatures from the initial frozen-in temperatures to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residual stress fields of mitigated damage sites for the CO2 laser-annealed case...  相似文献   
92.
高功率激光光学元件面形参数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神光-Ⅲ原型装置使用的光学元件,基于国内光学元件加工现状,结合空间频段的概念,对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所需光学元件不同的面形评价参数进行了阐述。结合对激光远场焦斑的影响,对面形评价参数的重要性进行了举例说明。提出了面形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界定面形各项评价参数,对光学元件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
硫代苯甲酸-S-苯酯(BPTBN)是一种对烯类单体的聚合具有较高引发效率的引发剂。该类化合物分子的α断裂发生在三重态中间体。用该类化合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聚合,发现聚合效率依次是对位>间位≈邻位取代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光解产物主要有:苯硫酚、二苯基硫醚、苯甲酰基苯甲醛、二苯基二硫醚、二苯基乙二酮等。气-质联用测定这些光解产物的比例,发现它们与BPTBN的取代及取代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得到的结果与聚合实验所得结果一致,激光闪光光解实验也证实了该结果。  相似文献   
94.
通过激光闪光光解技术对苯甲酰基硫代苯甲酸-S-苯酯激发态的瞬态吸收光谱和胺对该化合物激发态的猝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合稳态光化学研究的结果,发现该化合物在强光激发下,其激发三重态量增加,由于其弱的C-S键,在强光照射下很快发生分子断裂。在与胺组成的体系中,其猝灭过程较特殊,主要生成自由基离子,但也可能通过质子转移生成半片呐醇自由基和胺自由基。研究发现,该过程与胺的离子化电位(Ip)有关,低Ip值有利于自由基离子的生成,此外也与受体分子的性质有关,BPTB分子具有较强接受电子的能力也促进了自由基离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95.
从耦合波理论出发,采用纵向受激布里渊散射(SBS)模型,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了瞬态SBS耦合波方程组,得到了泵浦光、Stokes光强度及声波产生应力随时间的分布;研究了在三种常见波长激光(基频、倍频和三倍频)作用下SBS效应的发展过程及其对光学材料损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光作用主要体现在SBS起振阶段,一旦进入稳态阶段,Stokes光强及应力发展的最大值、稳态值依赖于泵浦光的大小;在相同脉冲宽度下,激光波长越短,SBS发生越早,发展越快,更易造成光学元件的力学损伤;三倍频激光产生最大应力为基频光产生最大应力的100倍,且相比于倍频激光,产生最大应力的时刻要提前15ns。  相似文献   
96.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造孔剂,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酸催化条件下制备了二氧化硅溶胶;采用提拉法在K9玻璃基片上双面镀膜,经500 ℃热处理,制备得到一种新型单层微孔二氧化硅增透膜。通过改变造孔剂加入量,膜层峰值透过率可达到99.7%,而硬度仍保持在2H以上,同时具有良好的耐摩擦性及粘附性。加速腐蚀实验表明,膜层的环境稳定性是常规膜层的10倍以上。由于该新型增透膜兼具高透过率、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很强的环境稳定性,因而在改善太阳能玻璃增透性能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Damage points induced by 355 nm laser irradiation increase more quickly on the surface of fused silica in vacuum of about 10^-3 Pa than in atmospheric air at the same fluence. The larger concentration of point defects in vacuum is confirmed by photoluminescence intensit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infrared absorption indicate the formation of sub-stoichiometric silica on the surface.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fused silica in vacuum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8.
 以正硅酸乙酯和丙醇锆为前驱体,用溶胶-凝胶法在K9基片上提拉镀制SiO2/ZrO2双层膜。采用不同实验步骤制备了2个样品,样品1镀完SiO2后直接镀ZrO2 ,样品2镀完SiO2经热处理后再镀ZrO2。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椭偏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薄膜进行表征。针对SiO2/ZrO2双层膜,考虑到膜间渗透的影响,采用3层Cauchy模型进行椭偏模拟,椭偏参数的模拟值曲线与椭偏仪的测量值曲线十分吻合,进而发现热处理可以使SiO2/ZrO2双层膜之间的渗透减少近23 nm,从而提高其峰值透射率。利用输出波长1.064 mm,脉宽8.1 ns的激光束对样品进行了损伤阈值的测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损伤形貌,结果发现两者损伤阈值分别为13.6 J/c2和14.18 J/cm2,均为膜的本征损伤。  相似文献   
99.
聚乙烯醇/二氧化硅复合增透膜的制备和可清除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易清洗的聚乙烯醇/二氧化硅(PVA/SiO2)复合增透膜。先在K9玻璃基片上镀制PVA薄膜,然后在PVA薄膜上镀上二氧化硅增透膜。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椭偏仪、光学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和静滴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分析了膜层和基片的透射率、膜层厚度和折射率、表面形貌、水接触角等性质,用去离子水作溶剂对复合膜层进行清洗。结果表明:聚乙烯醇/二氧化硅复合增透膜峰值透射率达到99.8%,峰值透射率位置可以随SiO2厚度而调节。复合膜层能够被热水清除,清除后基片完好,其透射率、表面形貌和水接触角与镀膜前一致。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溶胶-凝胶提拉技术制备了SiO2疏水减反膜.使用Nd:YAG激光(波长为1064nm,脉宽为7.5ns)采用“R on 1”方式对所得膜层进行了激光预处理.在预处理前后采用“1 on 1”方式考察了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的变化,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的变化,并使用多重分形谱(MFS)方法分析了薄膜分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激光预处理后薄膜的抗激光损伤阈值有了明显提高,均方根表面粗糙度(Rq)稍有减小,膜面变平整,多重分形谱宽度收缩,分形区间的分布均匀性改善.这说明经过激光预处理后薄膜表面微结构趋向规整,使之能够承受更强的激光的辐照.同时也说明借助多重分形谱可以获得更多薄膜表面结构变化的信息,多重分形谱是探索强激光对光学薄膜辐照作用机理的一个十分有用的方法. 关键词: 2疏水减反膜')" href="#">SiO2疏水减反膜 激光预处理 多重分形谱 激光损伤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