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9篇 |
晶体学 | 5篇 |
力学 | 9篇 |
综合类 | 4篇 |
数学 | 48篇 |
物理学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对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微全分析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激光诱导荧光(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LIF)检测技术因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成为目前微流控分析芯片采用最广的检测方法[1]. 相似文献
44.
有机钌螯合物/TiO_2杂化膜修饰电极上Pt纳米团簇的光电流增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B膜技术可控制备了纳米单层和多层的二氧化钛-有机钌螯合物杂化膜,并研究了上述无机-有机杂化膜修饰电极在Pt纳米团簇敏化后的光电流增强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纳米单层TiO2/[Ru(phen)2(dC18bpy)]2+(简称为TiO2-Ru)杂化膜的平均厚度为(3.6±0.5)nm;(2)在光照条件下TiO2-Ru杂化膜能有效催化还原[Pt(NH3)6]4+形成粒径位于20~160nm之间的Pt纳米团簇;(3)Pt纳米团簇的引入消除了金属钌螯合物中配体对电子传递的阻碍作用,改变了电子传递途径,从而有效减少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了Pt纳米团簇敏化的n层杂化膜修饰电极(ITO/(TiO2-Ru)n/Pt)在支持电解质中的光电流.与纳米单层TiO2-Ru杂化膜修饰的ITO电极(ITO/TiO2-Ru)相比,当工作电压为900mV时,ITO/TiO2-Ru/Pt在0.1mol·L-1的NaClO4电解质溶液中和光照(λ360nm)条件下,单位面积的光电流提高了约5倍;(4)ITO/(TiO2-Ru)n/Pt电极光电流的大小与杂化膜的层数密切相关,当TiO2-Ru杂化膜的层数从一层、二层增加到四层时,光电流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行为,这表明ITO/(TiO2-Ru)n/Pt电极的电子传递过程直接通过非电活性的二氧化钛纳米单层进行. 相似文献
45.
46.
研究示波极谱法同时测定尿中铅和镉的方法.运用正交试验选择底液的组成为碘化钾-抗坏血酸-浓盐酸-磷酸.用硝酸、高氯酸、盐酸混合酸消化尿样,消化液在酸性介质中,置极谱仪的三电极系统,样品溶液在滴汞电极上产生还原电流,分别于-480 mV和-620 mV处测量铅和镉的峰电流,对尿样中铅和镉进行测定,铅、镉的质量浓度在100 μg·L-1以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铅、镉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91%,6.45%,检出限(3S/N)分别为2.0,1.0 μg·L-1,回收率分别为88.4%~101.4%,83.1%~103.5%. 相似文献
47.
用红外光谱、DSC、SAXS和WAXD等方法考察了辐照5MGy后的聚乙烯单晶在退火前后的结构变化,对比未辐照样品在同样条件下的变化,提出在90℃以下和105℃聚乙烯有不同的退火机理,辐照引起的交联和晶区结构损伤,限制了退火对晶体结构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48.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 大规模储能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全钒液流电池因其容量和功率设计灵活、安全可靠、寿命长等优势成为发展较快的储能电池之一. 离子膜作为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 对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寿命和成本具有显著影响. 本工作以高化学稳定性的聚偏氟乙烯作为膜材料, 利用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别作为模板和稳定剂, 在聚偏氟乙烯膜内成功构建了具有较好H/V离子选择性的三维离子传输通道. 电池性能测试表明, 该聚偏氟乙烯(PVDF)离子膜有着出色的化学稳定性, 在100 mA•cm-2电流密度下, 具有98%以上的电流效率和83.5%的能量效率. 此外, 聚偏氟乙烯具有价格低的显著特点, 使其在全钒液流电池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50.
阿司匹林铜(Ⅱ)络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 言阿司匹林铜(Ⅱ)具有消炎、镇痛、抗风湿、抗癫痫、防癌抗癌、抗糖尿病和抗辐射活性等作用,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药。国外学者用X射线分析对其分子结构进行研究,但该方法十分繁琐。刘伟平等研究了阿司匹林铜(Ⅱ)的电子光谱,指出其分子式为Cu2(ASP)4。本文采用红外光谱法对阿司匹林铜(Ⅱ)作了进一步表征和分析。考察不同制样方法对红外光谱数据的影响;指出配位方式属于桥式双齿配位;分子中两个Cu2+形成了弱的Pz-Pz键;1756和1726 cm-1分别属于未参与和已参与配位的CH3CO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