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化学   6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芳香共聚酯B-N多种向列织构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一种聚芳酯B-N得到了丝状(包括细丝和粗丝)、纹影状和大理石纹状等与小分子向列液晶相似的多种织构。由于样品淬火后晶片装饰在织构上而不影响分子取向矢的分布,因而可以用化学刻蚀和电镜技术揭示其向错和取向矢图。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的结果相互补充,表明了细丝和粗丝状织构的分子取向矢分布很不相同,是两种不同的织构,而粗化始于第二熔融降温。在这些向列织构中分别发现了S=±(1/2)和s=+1的向错的例子和平面内微区转向壁的证据。  相似文献   
52.
鱿鱼顶骨β-甲壳素的化学反应活性及其与α-甲壳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由鱿鱼顶骨提取的β-甲壳素和β-壳聚糖分别对O-丙酰化(非均相反应)和N-乙酰化(均相反应)的反应活性,并与α-甲壳素/壳聚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β-甲壳素的反应活性比α-甲壳素差,β-甲壳素经水磨微纤化后,丙酰化反应活性虽然显著提高,但仍低于α-甲壳素,本文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首次观察到微纤化的β-甲壳素中可以分辨出4个层次的纤维状结构,它们分别是微纤束,微纤,细微纤和原纤,直径分别为10^1,10^0,10^-1,10^-2μm数量级,由于暴露出各次微纤上更多的自由羟基,从而微纤化提高了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53.
54.
选用香兰素为原料,采用传统的三聚成环法,合成了两种碗形CTV系衍生物——CTV-1和CTV-2,前者的外围基团是—OCH3和—OCH2CH3,后者的外围基团是—OCH3和—OCH2COOCH3.两种碗形CTV分子均是热致液晶,呈现向列相典型的粒状织构和单微区的均匀织构,还观察到规则美观的马赛克形貌,每块矩形马赛克的尺寸为数十微米数量级,多次升降温循环能重复出现和消失.发现马赛克形貌实质上是在冻结的向列相织构上结晶化并收缩龟裂而装饰出来的光学图案.通过扫描电镜的研究,观察到马赛克形貌是由片晶组装而成的,每块马赛克就是一块矩形的多层片晶,多层片晶由单层片晶堆积而成.直接观察到片晶的组成单元是直径约1微米的微纤,而微纤应当是束状的碗形分子柱.马赛克形貌装饰在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上,通过这种新方法观察到s=+1(δ=0和δ=90°)和s=±1/2多种点向错和Nèel微区壁等周围的分子指向矢分布情况.说明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与一般向列相有类似的液晶行为,但取向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碗形分子柱,或者由碗形分子柱组成的束(即微纤),而不是碗形分子本身.碗形分子柱起了一般向列相中棒状分子的作用,所以本文以一个新名称"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BCN(Bowlic Columnar Nematic)来表示这种不同常规的向列相.  相似文献   
55.
通过控制不同反应时间和邻苯二甲酸酐 壳聚糖的摩尔比制备不同取代度的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CS) .用FTIR研究了反应机理和产物结构 ,观察到PHCS含两类取代即酰胺酸取代和酰亚胺取代 .反应时间较短时主要为前者 ,取代度表示为DS1 ;反应时间较长时主要为后者 ,取代度表示为DS2 .对PHCS在二氯乙酸 (DCA)中的液晶行为观察 ,结果表明 ,PHCS的临界浓度随DS1 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DS1 对PHCS临界浓度的影响明显大于DS2 的影响 .基本上为酰胺酸取代的PHCS的临界浓度高于溶解度 ,以至于观察不到  相似文献   
56.
N-烷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溶致液晶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的壳聚糖衍生物——N 烷基壳聚糖,通过控制反应物摩尔比获得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的产物.不同取代基及不同取代度的衍生物均具有溶致液晶性,考察了同一碳链不同取代度和相近取代度不同碳链长度的衍生物对其液晶临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碳链长度时,取代度对临界浓度的影响不大;而当取代度相近时,随着碳链长度增加,临界浓度也随之增大.此结果与Onsager和Flory的刚性棒理论相符.粉末X射线衍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57.
天然高分子的热塑化一直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存在大量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一般天然高分子都不能加热塑化,从而限制了其应用.纤维素和淀粉的热塑化改性已有了许多研究.典型的热塑性纤维素衍生物有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和经丙基纤维素等[1,2],有些纤维素衍生物还具有热致液晶性.淀粉的某些衍生物也已有热塑性[3].在分子结构上,甲壳素/壳聚糖比纤维素或淀粉多了乙酰氨基和氨基,更易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更强.迄今,国内外已报道了大量甲壳素/壳聚糖衍生物,但均无热塑性.我们曾合成具有热塑性的氰乙基经丙基壳聚糖,但熔点与分解温度之间只有27℃E4J.热塑性甲壳素的研究不仅为甲壳素的加工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而且也将为热致性甲壳素液晶的研究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目前以纤维素衍生物为主的热致胆舀液晶研究[5,6].为此,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热塑性甲壳素衍生物,并从结构上讨论了其具有热塑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
新的液晶性壳聚糖衍生物——氰乙基壳聚糖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甲壳素是自然界蕴藏量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之一,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却远不如纤维素和淀粉.仅就液晶领域而言,纤维素衍生物的液晶性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例如氰乙基纤维素的液晶性已有很多研究.  相似文献   
59.
甲壳素/壳聚糖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甲壳素/壳聚糖接枝共聚的研究进展。以不同单体分类,分别综述了壳聚糖与小分子乙烯基单体、大分子聚乙二醇单体、聚乳酸单体、环糊精、树状大分子接枝的研究,并介绍了新的接枝技术——生物催化接枝共聚,以及接枝壳聚糖衍生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60.
通过壳聚糖乙酰化法制备了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 ,并研究了脱乙酰度这一结构因素对壳聚糖溶致液晶性的影响 .观察到脱乙酰度为 5 0 %左右时 ,壳聚糖在水中和二氯乙酸中的溶致液晶临界浓度最高 .壳聚糖在水中的溶致液晶临界浓度远低于在二氯乙酸中的临界浓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