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99篇
化学   543篇
晶体学   45篇
力学   51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114篇
物理学   3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同线型聚硅氧烷聚合物相比,超支化聚硅氧烷聚合物具有低粘度、高反应活性和良好的相容性等特点,其中以制备超支化的聚硅氧烷基硅氧烷和聚烷氧基硅氧烷为主.对于超支化聚硅氧烷主要是以ABx(X=2~6)(其中A为双键,B为硅氢键)型单体为原料,在氯铂酸或Pt/C的催化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一步制备,最终聚合物的端基(B)为硅氢键,而双键则完全反应,此外也可通过含不同数目烷氧基硅烷的水解缩合制备超支化聚硅氧烷.  相似文献   
232.
荧光法研究氧氟沙星与牛乳铁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稀水溶液中牛乳铁蛋白与氧氟沙星分子之间的结合作用机制.以荧光猝灭法测定了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 结合位点数n;并依据Förster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氧氟沙星和牛乳铁蛋白色氨酸残基之间结合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氧氟沙星对牛乳铁蛋白构象的影响;牛乳铁蛋白与氧氟沙星分子之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而且氧氟沙星对牛乳铁蛋白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3.
硝酸脲中酰胺态氮及总氮含量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硝酸脲中酰胺态氮及总氮含量进行测定。以甲醛-硫酸法分析硝酸脲中酰胺态氮时,发现酰胺态氮的含量总是与理论值相关差将近1倍。文中解释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找到了导致这种结果的定量关系。从反应温度,时间等方面进行多次试验,找到了适宜的分析条件。  相似文献   
234.
 在计算出 61个单硫醚的各种量化参数之后 ,用逐步回归方法 ,预测了单硫醚在 4种极性固定相上的气相保留值 ,建立了相应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 ,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回归方程的均方根误差不超过 4 %。  相似文献   
235.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聚类分析用于血竭的鉴别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建立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鉴别血竭的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鉴别,快速、准确地鉴别了不同产地的血竭。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简便、无损,可用于血竭等中药的分类鉴别。  相似文献   
236.
可光固化超支化聚硅氧基硅烷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Kim和Webster首次采用AB2型单体合成超支化聚合物以来,超支化聚合物以其新颖的结构、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超支化有机硅聚合物,尤其是硅氧基聚合物,由于具有良好的高低温稳定性、耐腐蚀性、耐候性等,以及硅氯、硅氢等末端基团易于功能化改性的特点,使其在功能性涂层材料、催化剂以及液晶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到目前为止,有关超支化聚硅氧基硅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B2型单体(x≥2,A和B分别为硅氢基团和乙烯基、烯丙基等不饱和基团)的制备以及硅氢加成产物的功能化改性方面.  相似文献   
237.
在400℃、常压下,用普通的微型脉冲反应系统研究反应CO+H_2、CO+H_2O、CO+H_2O+H_2在自制Ni基催化剂KM-01上的反应规律。严格控制不同原料气的进样时间差△t,所得产物CH_4的产率不同。着重分析了用上述方法对反应CO+H_2O+H_2进行测定所得到的CH_4(产率)—△t图形。分析和推测有四种对H_2O和H_2具有不同反应活性的表面碳。其中一种对H_2O和H_2均有较高活性,但其寿命很短,在400℃时寿命约为60s,350℃时约为270s。经测定,各种原料气同时通过催化剂床层时CH_4产率最高,这一点是对流动反应体系的最好模拟,故可认为活泼表面碳在流动体系中起重要作用。在同时进样的条件下,改变H_2或H_2O的进样量,则CH_4产率发生变化,证明H_2对生成CH_4起主要作用;并可推测,在流动体系中,上述反应除通过表面碳机理可生成CH_4外,同时存在其他反应途径。用差动脉冲色谱法可提供反应机理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信息,特别是对研究反应的暂态过程、指导生产实践有一定意义。欲使此方法能适用某些于具体反应,也须满足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238.
HCl acid wa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self-prepared Cu-Sn-Pb alloy, and the methods of IR-REF, IR-PAS, XRD, SPM, SEM, TEM and pH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forming process and the developing speed of the bronze powder-corrosion Cu_2(OH)_3Cl (PC). It is found that the corrosion develops fast in acid environment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orrosion Cu_2(OH)_3Cl with valence Cu~(2+) forms from alloy through the intermediate corrosion CuCl with valence Cu~+; PC is contagious, which can pollute the fresh bronze alloy from the corroded sample by air; when CuCl is oxidized to produce Cu_2(OH)_3Cl, Cu~(2+) cation forms at the same time, and both the oxidizing reactions have zero-order reaction with respect to O_2 in the air; the P1 formation reaction has first-order reaction with respect to Cull; in enormous distilled water Cu_2(OH)_3Cl forms from CuCl through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 Cu_2O.All the results above are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article, and the mechanism of PC formation is studied further. The r  相似文献   
239.
1.前言 采用具有ZSM-5,ZSM-11和ZSM-48沸石结构的高硅沸石作为CO加氢反应的催化剂载体,有效地控制了产物分布范围。AlPO_4-5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和表面性质决定了它同样可作为催化剂载体以代替沸石。关于AlPO_4-n分子筛的研究,目前多着重于合成和结构方面,以其作为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的报道较少。由于AlPO_4-n分子筛无离子交换性,致使负载金属AlPO_4-n催化剂的制备受到限制。根据“某些盐类或氧化物与高比表面载体混合,在低于熔点的适当温度下焙烧,这些盐类或氧化物在载体表面能自发分散”的原理,本文采用固相焙烧法制备了系列Fe_2O_3/AlPO_4-5催化剂并用于CO加氢反应,研究铁活性组分在AlPO_4-5分子筛表面的分散状况及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