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化学   506篇
晶体学   45篇
力学   59篇
综合类   41篇
数学   111篇
物理学   3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使用二正丙胺(DPA)和二正丁胺(DBA)作结构导向剂合成出VPI-5和Si-VPI-5,并以二异丙胺(DIPA)为结构导向剂成功地合成出高结晶度的超大孔磷酸铝分子筛VPI-5,其XRD谱图中未检测出其他杂质峰.VPI-5分子筛不同于一般中微孔磷酸铝分子筛,合成条件极其苛刻,为此对原料组成、成胶条件、陈化时间和温度、晶化时间和温度、结构导向剂种类、pH等合成条件对VPI-5分子筛结晶度的影响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胺在晶化过程中具有结构导向作用,但不起空间填充作用,加有机胺前的陈化过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12.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聚乙烯(PE)的结晶度,讨论了测定PE熔融焓过程中由测量重复性、称量过程及PE本身结构的不均匀性等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了测定PE熔融焓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和测定PE结晶度的扩展不确定度。采用Dsc法测定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结晶度的扩展不确定度均小于l%。  相似文献   
213.
采用苯酐-尿素路线,对CoPc金属配合物在八面沸石超笼中原位合成进行了考察,并采用多种物化手段和催化反应对所制备的CoPcY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该制备路线是一简便有效的合成路线,采用该路线可在八面沸石超笼中原位合成CoPc金属配合物并将之固定于八面沸石中。在该制备方法中合成温度、离子交换所采用的盐类型及催化剂对CoPc金属配合物在八面沸石超笼中的合成及所制备的CoPcY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180 ℃为最佳合成温度,氯化钴较适合作为交换的盐类。在八面沸石超笼中原位合成的CoPc金属配合物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环己烷氧化具有良好催化活性,转化数TON最高可达5 000以上。  相似文献   
214.
 通过正文设计实验方法优化了新型微填充柱。毛细管柱色谱操作条件,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考察了操作条件与柱效的相关程度,对实验能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15.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程序电位阶跃方法研究了乙二醇在Pt(111)单晶电极上的解离吸附过程.动力学研究的定量结果指出,乙二醇解离吸附反应的平均速率随电极电位变化呈火山型分布,其最大值在0.10 V(vs SCE)附近.测得在含2×10-3 mol•L-1乙二醇的溶液中,最大初始解离速率vi为4.35×10-12 mol•cm--2•s-1.  相似文献   
216.
胡伟  周申范 《分析化学》1996,24(4):440-443
本文从麦克雷诺(McReynolds)相常数法出发推导了五种标准物质与任意溶质i的色谱保留指数之间的关系符合灰色GM(0,6)模型,对它们进行了灰色建模。获得了很高的模型精度,并根据模型式预测了涂有不同固定液色谱柱中的溶质i的保留指数。通过预测值与文献值的比较,得到了良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17.
研究Pt单晶 (210)、(310)和(510)三个阶梯晶面上CO2电催化还原的表面过程. 通过改变处理条件获得单晶电极不同的表面结构. 研究结果指出, 当铂单晶电极表面保持其确定原子排列结构时, 对CO2还原的电催化活性随晶面上(110)台阶密度的降低而减小, 即Pt(210) > Pt(310) > Pt(510); 当三个电极表面发生氧的吸附导致原子排列结构重建时, 其电催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虽然其活性顺序未发生变化, 但(110)台阶位密度越大的表面其电催化活性增加的程度越高. 研究指出Pt单晶电极的表面结构越开放, 其电催化活性也越高, 并且在外界条件诱导下更易于转变为具有更高反应活性的表面结构. 而相对有序的表面结构则比较稳定. 研究结果从微观层次获得CO2与Pt单晶电极表面相互作用的规律, 深化了对CO2电催化还原表面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18.
同线型聚硅氧烷聚合物相比,超支化聚硅氧烷聚合物具有低粘度、高反应活性和良好的相容性等特点,其中以制备超支化的聚硅氧烷基硅氧烷和聚烷氧基硅氧烷为主.对于超支化聚硅氧烷主要是以ABx(X=2~6)(其中A为双键,B为硅氢键)型单体为原料,在氯铂酸或Pt/C的催化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一步制备,最终聚合物的端基(B)为硅氢键,而双键则完全反应,此外也可通过含不同数目烷氧基硅烷的水解缩合制备超支化聚硅氧烷.  相似文献   
219.
π-二芳烃铬(0)能催化齐聚全氟丙烯,得到两种两聚体(ⅡA和ⅡB),两种三聚体(ⅢA和ⅢB)和两种脱氟三聚体(ⅣA和ⅣB)。后者系由ⅢB先氢化,而后脱除HF而形成的。脱除下来的氟化氢加成到全氟丙烯上形成2-氢代七氟丙烷。同位素标记证明了氢化ⅢB的氢来自催化剂的配位体,可能经过π-σ重排。本文提出了可能的机理。π-二苯铬(0)能催化聚合全氟丁炔-2,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全氟丁炔-2;能催化共聚全氟丙烯和全氟丁炔-2,得到固体和蜡状的共聚物。用分子内Wittig反应成功地合成了R_fC≡C-CN(R_f=CF_3,C_2F_5,C_3F_7),继而用π-二苯铬(0)催化聚合C_2F_5C≡C-CN,得到了黑色的粉末状产物。  相似文献   
220.
荧光法研究氧氟沙星与牛乳铁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稀水溶液中牛乳铁蛋白与氧氟沙星分子之间的结合作用机制.以荧光猝灭法测定了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 结合位点数n;并依据Förster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氧氟沙星和牛乳铁蛋白色氨酸残基之间结合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氧氟沙星对牛乳铁蛋白构象的影响;牛乳铁蛋白与氧氟沙星分子之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而且氧氟沙星对牛乳铁蛋白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