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4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25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80篇 |
晶体学 | 9篇 |
力学 | 63篇 |
综合类 | 10篇 |
数学 | 94篇 |
物理学 | 3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多巴胺和L-精氨酸制备超轻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吸油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巴胺和L-精氨酸制备超轻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吸油性能的研究 《燃料化学学报》2017,45(10):1230-123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超轻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多巴胺不仅为还原剂而且提供氮源,石墨烯溶液前躯体的pH值对水热法制备超轻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很大的影响,通过调节多巴胺和L-精氨酸在石墨烯溶液前躯体的浓度,可制备密度为2.54 mg/cm3超轻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由于氮掺杂、低密度和大的比表面积,超轻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对各种油品都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83.
本工作用四种较新的质谱技术(碰撞诱导解离(CID),电荷剥离(CS),电荷分离(CSe),电子捕获诱导解离(ECID)谱研究了邻、间、对溴甲苯和溴化苄四种异构体。四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都可区分这些异构体。其中比较四种异构体ECID谱中ECID峰的相对强度可得到满意的区分效果。 相似文献
84.
通过制备Ti/α/β-PbO2、Ti/Ag/β-PbO2这两种含有不同中间层的钛基二氧化铅电极来探究电催化氧化技术快速测定葡萄糖模拟废水中有机物(COD)含量的可行性。为了评估两种电极的各项性能,首先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电极进行形貌表征,其次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包括线性伏安曲线(LSV)、塔菲尔曲线(Tafel)、循环伏安曲线(CV)以及交流阻抗测量分析。结果表明,Ti/α/β-PbO2电极表面晶体结构更加均匀,晶粒尺寸偏小,具有更大的电活性表面积。Ti/α/β-PbO2电极的析氧电位为1.77 V,为·OH的产生提供良好条件。在Tafel、CV测试中,Ti/α/β-PbO2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i0及比电容Cp分别为0.0995 A·cm-1、0.004098 F·cm-1均高于Ti/Ag/β-PbO2电极,说明Ti/α/β-PbO2电极的耐腐蚀性以及释放电子的能力优异。最终选用Ti/α/β-PbO2电极为工作电极。Ti/α/β-PbO2电极检测COD的最佳条件为:氧化电位1.30 V、电解时间150 s、电解液浓度0.03 mol·L-1 硝酸钠(NaNO3)。电化学法与比色消解法测定COD的相关系数可达0.9909,同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与相关性,COD的检测范围为0 mg·L-1 ~ 500 mg·L-1。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替代标准的重铬酸钾法,为实现COD的在线快速检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添加CaO对煤热解过程中砷和硫迁移转化的影响 《燃料化学学报》2017,45(2):147-156
利用高频炉反应器在800-1 200℃对添加质量分数10%CaO的云南镇雄煤(YNZX)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采用连续化学提取、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X)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考察了CaO添加对煤快速热解过程中砷和硫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aO能显著抑制砷与硫的释放。CaO对砷释放的抑制率在800℃时最高达41.19%,对硫释放的抑制率在1 000℃时最高,为39.89%;两者的抑制率呈负相关。As-Ca复合物和CaS的形成是砷与硫释放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添加CaO后,As-Ca复合物的生成使残渣态砷含量增加,CaS的形成使硫化物结合态砷含量减少。热解后硫元素在CaO表面富集,占据更多的吸附活性位,对砷的固定产生抑制作用;添加CaO后焦中硫仍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亚硫酸盐的含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6.
添加剂PVP和MTS对合成Beta分子筛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燃料化学学报》2017,45(4):468-474
分别以铝酸钠和硅溶胶为铝源和硅源,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在水热条件下,考察了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S))对合成Beta分子筛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TEM、BET、ICP、~(29)Si-NMR和NH_3-TPD等方法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和作用机理讨论,同时以催化裂化异丙苯为模型反应评价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Beta分子筛相比,加入PVP后所得样品具有更高结晶度和较高的硅铝物质的量比(25.68)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772 m~2/g);而加入MTS后尽管具有较大比表面积(657 m~2/g)和较高硅铝物质的量比(25.76),但是结晶度却相对降低,且粒径减小(160-320 nm)。两种添加剂作用下所得样品均具有更多酸量,在催化裂化异丙苯的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7.
在水平管式炉上进行了400-1 100℃新疆高钠煤恒温燃烧实验,并利用逐级提取的方法分析煤及煤灰中钠的赋存形态,研究煤中钠的释放和形态迁移特性。重点考察700和1100℃下H_2O(g)和SO_2(g)单因素及双因素对煤中无机钠挥发和形态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钠的释放比例逐渐增大,其中,有机态钠最先析出,其次是水溶态无机钠,硅铝酸盐形式的无机钠则由于高热稳定性不易分解或挥发。低温下(700℃)H_2O(g)的存在降低了钠的挥发,而较高温度下(1 100℃)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局部还原性气氛促进煤中钠的挥发,但当入口气氛中H_2O(g)浓度高于20%时,促进作用减小。SO_2的存在抑制了煤中钠的挥发,随着燃烧温度升高,SO_2对钠的抑制作用减弱。H_2O和SO_2双因素作用下,低温下(700℃)抑制了煤中钠的挥发,而较高温度下(1 100℃)钠的挥发特性取决于两者在入口气氛中的浓度。对于选取的高钠煤,20%H2O和2.0×10-3SO_2入口气氛下,1 100℃煤燃烧钠的挥发比例由86%提高到了87.1%。 相似文献
88.
红霉素(Erythromycin I)是目前最重要的抗菌素之一。其全合成工作最近已在美国哈佛大学伍德沃德(Woodward)生前曾领导的研究组中获得成功。红霉素结构上属于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在十四元内酯环上连接有两个特殊的糖分子。分子中共18个不对称碳 相似文献
89.
90.